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与风险防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7
/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与风险防范

邱裕容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402660

【摘要】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分析与风险防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回顾分析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结果 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及护生占比为70.00%,工龄低于5年占比为67.50%,初级职称占比为72.50%。外科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科室,占比为27.50%,其次是手术室。病房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地点,占比为42.50%。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损伤为主,占比为90.00%。结论 通过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因素,并制定相对完善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组织安全培训,接种预防疫苗等,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对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监测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防范

    医务人员及医务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医务人员在执行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很容易被暴露于污染的体液及血液中,或者被血液及体液污染的医疗锐器刺伤皮肤。据有关资料显示,已经存在大约20种病原体能够经过针刺伤传播,常见病毒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美国医务人员每日针刺伤或者锐器损伤发生大约1000次,针头刺伤后仅需要0.004ml携带HBV的血液便可能导致被刺伤者感染HBV[1]。因此,血源性职业暴露为医务人员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本文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范对策,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40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其中6名男,34名女性;年龄:17-45岁。

1.2 方法

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职业暴露监测数据回顾分析,具体内容如下:操作环节、性别、暴露方式、年龄、发生地点、工龄、岗位、职称和科室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职业暴露人群分布状况、发生地点、发生科室、暴露方式和操作环节[2]

2 结果

2.1 分析暴露人群的分布状况

    40例医务人员中,职业暴露人群以初级职称、护士及护生和工龄低于5年的医务人员为主,见表1。

表1 分析暴露人群的分布状况

项目

例数

占比

职称

初级职称

29

72.50

中级职称

9

22.50

高级职称

2

5.00

工龄

5年以下

27

67.50

5-10年

8

20.00

10年以上

5

12.50

职业

护士、护生

28

70.00

医师

9

22.50

后勤人员

3

7.50

2.2 分析发生地点和发生科室

    外科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科室;而手术室及病房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地点,见表2。

表2 分析发生地点与科室

项目

例数

占比

科室

急诊科

1

2.50

检验科

1

2.50

口腔科

1

2.50

ICU

1

2.50

麻醉科

3

7.50

产科

3

7.50

妇科

5

12.50

内科

5

12.50

手术室

9

22.50

外科

11

27.50

地点

治疗室

2

5.00

处置室

8

20.00

手术室

13

32.50

病房

17

42.50

2.3 分析暴露方式和操作环节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环节包括医疗废物处置、静脉注射、术中缝合或者切开;主要暴露方式是锐器损伤,见表3。

表3 分析暴露方式及操作环节

项目

例数

占比

暴露方式

锐器刺伤

36

90.00

接触

3

7.50

喷溅眼结膜

1

2.50

发生环节

行走

1

2.50

术中喷溅

1

2.50

查体

1

2.50

换药

3

7.50

抽血

3

7.50

医疗废物

5

12.50

手术切开或缝合

8

20.00

静脉注射

17

42.50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护士及护生是职业暴露发生高危人群。大部分是低职称和资历较低的医务人员,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该类人群理论知识丰富,工作经验不足、不熟悉操作流程、心理素质较差等造成的[3]。因此,应加强对资历较低的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化培训。结果显示,手术室、外科及病房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科室。对于外科医务人员而言,因为其需要频繁进行手术操作,手术视野小、手术部位深,或者术中手术部位暴露不充分等,从而加大了职业暴露发生率。而病房同样是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地点,由于操作及工作地点相对特殊,很容易与感染源接触,比如破损的黏膜、血液等,进而增加了感染发生率[4]。除此之外,高危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出现不仅与以上因素有关,也与其自我防护意识欠缺、工作复杂繁琐等有关。锐器损伤和静脉注射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这一现象可能由于患者配合欠佳、未按照章程操作、未做到有效固定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应加强对回套针帽、拔针、医疗废物处理的关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范对策[5-6]:①制定相对完善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制定医疗废物管理流程及制度、职业暴露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定手册,手册内容有感染管理流程、职责和制度,明确每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等。②组织多层多级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学习和培训。强化培训,促进医务人员防范意识,其在职业暴露降低中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分层方法进行安全教育,尽可能的实现无死角、全方位教育。针对新入职工作人员,需要在考核合格后上岗。培训方法包括高风险部门专科培训、全员培训及科内培训,定期组织全院人员进行现场演练及暴露培训,使其意识到职业暴露防范的重要性。③为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院内体检及特殊行业体检,及时了解员工健康状况,必要时,需对工作岗位进行调配,设置专职岗位,安排专职人员处置高危医疗废物,并展开血源性传播病原体监测,指导医务人员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④医务人员规范化操作监督、管理。从监督管理、组织管理及操作管理等方面,结合医务人员规范操作及标准,在考核中纳入相关内容,包括正确口罩佩戴、手卫生规范执行、无菌操作落实、防护用品的配备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尽可能的减少暴露接触、回套针帽和徒手分离锐器等,大范围普及标准预防,常见传染性病原物质包括体液污染、血液污染和被污染的物品等,通过防范对策,对操作行为进行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加强对急诊抢救患者防护的重视,尽可能的降低职业暴露风险。⑤配备防护用品及安全器械。以临床实际需求为依据,要求后勤保证科室明确保证各种利器质量合格;设备科需要对一次性锐器质量跟踪随访,包括头皮针、采血空针等,购买防护服、防护面罩、隔离衣和眼罩时,并确保其性能可靠,证件齐全。同时,在临床科室内设置保护装置,包括玻璃药品振荡器及体温表甩动器等。⑥建立快速检测通道:针对手术患者及急诊分娩术前四项检测结果模糊者,需要按照医院要求在检验科建立快速检测通道,方便临床医务人员及早掌握术前或者产前检测结果,将防护准备及诊疗安排等工作做充分,尽可能减少职业暴露产生的危害。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因素,并制定相对完善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组织安全培训,预防疫苗接种等,强化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是防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黄汉泽,黄素美,许贤华.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 广州医药,2019,50(1):94-96.

[2]张绮萍,王霄腾,陆锦琪,时粉娟,冯勤丽,贾磊,金建文,蔡莹. 某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防护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3):185-188.

[3]李小青,李婷婷,张晶莹.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4):183-184+187.

[4]黄昭君,缪天养,申灵芳. 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干预措施[J]. 循证护理,2020,6(8):848-851.

[5]邓伟豪,李轶男,吉圣珺.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2016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及干预[J]. 辽宁医学杂志,2019,33(6):16-18.

[6]尹能华. 80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J].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30(2):111-1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