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肺炎护理中,采用不同护理方案,总结与探究互动健康教育方案实施效果。方法:实验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选择92例因小儿肺炎而就诊于我科室的患儿进行调研,按照护理模式将其归纳为2个小组,每个小组均纳入46例患儿。按照护理模式将其分别命名为常规护理组,健康教育组。常规护理组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组对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实施互动健康教育。总结与探究2种护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 常规护理组患儿高烧改善时间长于健康教育组,肺部啰音改善时间长于健康教育组,气促改善时间长于健康教育组,发绀改善时间长于健康教育组,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小儿肺炎 常规护理 互动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日常护理中融入互动健康教育,对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间本院儿科收治的160例肺炎患儿进行试验,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再将奇数患儿分成常规组(n=80),偶数患儿分为实验组(n=80),常规组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互动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再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更短于常规组,且该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亦相较于常规组更高,比值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健康教育的应用,有助于改善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提倡。

  • 标签: 互动健康教育 肺炎患儿 临床症状 家属满意度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小儿肺炎时,采取互动式健康教育的价值。方法:择本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炎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行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患儿采取互动式健康教育,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加快患儿痊愈速度。

  • 标签: 小儿肺炎 互动式健康教育 临床症状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导诊护理过程中采用“互动+不定期走动式”管理方式的效果与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采用“互动+不定期走动式”,护理1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比较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就诊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工作质量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92.56%(P<0.05)。结论将“互动+不定期走动式”管理方式用于门诊导诊护理工作中,能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让患者更放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ldquo 互动+不定期走动式&rdquo 管理 患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互动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9月到2022年6月3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做规范分组处理(每组纳入1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互动护理模式;将两组心理适应、生活质量加以观察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理适应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呈较高显示(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互动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心理适应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出血 互动护理 心理适应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科护理教学中,采用医疗纠纷案例联合互动教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最终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共有100名(骨科轮转)护理实习生,经商议,决定将这100名实习生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并按照随机抽样法,将这100名实习生平均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是观察组,每组中各有实习生50名。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灌输式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医疗纠纷案例联合互动教学方法,对比两组最终的使用效果。结果:在考核成绩方面,包括:临床技能、理论知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纠纷案例联合互动教学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 标签: 医疗纠纷案例 互动教学 骨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互动式护理干预对孕晚期孕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孕晚期孕产妇(2021.05~2022.09),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知识掌握程度、分娩态度、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分娩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分娩态度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孕晚期孕产妇 分娩结局 互动式护理干预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血液肿瘤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级与2020级护理系本科学生94例,将其客观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7例),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一组为试验组(47例),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两组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后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学习兴趣进行效果观察。结果:试验组理论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护理教学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效果显著。

  • 标签: 血液肿瘤科 护理教学 互动式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产妇应用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进入孕晚期的产妇102例纳入研究,时间范围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区间。根据产妇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互动式孕晚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分娩认知情况、干预后围生期指标及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干预后分娩知识、分娩态度、应对行为等评分较之干预前显著更高,且上述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互动式 孕晚期护理干预 产妇分娩认知度 围生期指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互动式健康教育规范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68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互动式健康教育规范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麻醉科的住院医师共50人,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25人,采取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参照组25人,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麻醉科住院医师参与理论测试、临床能力测试的分值。结果:研究组住院医师的理论测试分值明显高于参照组,(P < 0.05);除麻醉实操外,研究组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测试分值明显比参照组高,(P < 0.05)。结论: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采取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 麻醉科住院医师 培训教学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戒毒所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系统化急救联合双轨道互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戒毒所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2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系统化急救联合双轨道互动护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理弹性量表分数、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分数比较存在差异(P

  • 标签: [] 戒毒所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系统化急救 双轨道互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全面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电脑分组法分作常态组与科研组,每组48例,前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后者使用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全面护理干预方式,就其对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 经护理后科研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分值高于常态组患者,遵医行为总依从率95.83%高于常态组患者的77.08%,P值<0.05,对比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全面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临床予以借鉴。

  • 标签: 健康行为互动模式 全面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自我管理能力 遵医行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02月至2022年02月期间我院产科接收的分娩患者中选取500例,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其进行筛查,共选取产后抑郁患者76例,以此分析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总结相关护理策略。结果:经过分析后,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夫妻关系、产后不良事件发生、家庭成员期盼男孩程度等,其中以夫妻关系和家庭成员期盼男孩程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夫妻关系好者的产后抑郁程度低于夫妻关系差者(P<0.05);家庭成员期盼男孩程度低者的产后抑郁程度低于家庭成员期盼男孩程度高者(P<0.05)。结论:在对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后,对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合适的护理策略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程度,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 标签: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对于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为医学检验总体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方法 总结目前医学检验分析质量影响因素,同时总结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医学检验的水平和质量。结果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同时影响因素也比较多,通过采取必要的质量保证措施可以提高医学检验的总体水平和质量,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结论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多,工作人员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出必要的改进和提升,以促进医学检验效果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 标签: 医学检验 质量保证 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近视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护理干预效果,从而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方法:研究人员深入当地的一所中学,随机挑选600名学生作为基本实验对象。本实验已经征得学生本人及其家属许可。所有参与实验对象及其监护人具有实验内容一部分知情权。为了使实验顺利进行并清晰展现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将所有学生平均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将其中200名学生设置为对照组,不对该组学生学习生活进行任何行为干扰;还有200名学生设置为实验组A,研究人员针对本组学生采用雾式干预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行为干预;剩余的200名学生设置为实验组B,研究人员在实验组A的基础上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护理干预。此研究主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效果。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严格对比,可以发现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即P<0.05。该实验在开展过程中要不定时对学生的视力情况进行检测,最后观察学生视力的改变情况,得出一般结论。结果:经过相同且一定时间的行为观察以及实验的开展之后,对学生的视力变化数据进行最终的统计分析。结论: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行为对比,可以发现青少年近视的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压力、每天户外运动时间、营养摄入情况、用眼状况以及每日睡眠时间。在对照组中,学生的近视度数上涨的学生有98名,近视度数维持不变的学生有90名,学生近视程度好转的学生有12名;在实验组A中,学生近视度数上涨的学生有20名,近视度数维持不便的学生有155例,学生视力有明显好转的25例;在实验组B中,学生近视度数上涨的学生有13名,近视度数维持不便的学生有130例,学生视力有明显好转的57例。根据实验情况可以看出护理干预疗效明显。

  • 标签: 青少年近视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学服务中运用中药处方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的中药处方1045张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2月-2020年7月期间的常规药学服务为对照组(n=505),而2020年7月-2021年2月期间的中药处方分析为观察组(n=540),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处方不合理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药学服务 中药处方分析 不合理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分析及护理在门诊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本院一共收治 102例门诊患者,按照奇偶数法将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甲组联合应用心理分析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的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无差异( P>0.05) ;两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有下降,甲组51例护理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乙组 (P<0.05)。 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实施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促进护患和谐。

  • 标签: 心理分析 护理 常规护理 门诊护理 负性情绪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