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预防鼻咽癌放疗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鼻咽癌放疗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放射性组织吸收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放疗后急性放射性口腔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鼻咽癌放疗患者可改善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的症状,减少组织吸收,缓解患者疼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鼻咽癌 放疗 急性放射性口腔炎
  • 简介:目的:评估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前患者口腔健康状况,从而为临床口腔修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和科学参考。方法:选取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中马街道尚善口腔门诊部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口腔基础检查的方法对患者牙齿健康状况(龋损、充填和牙齿缺失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16-36岁组龋齿受损率较高,60-85岁组口腔修复率较高。患龋率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者患龋风险远低于健康状况为良或以下者。发病与年龄、牙齿部位、补牙、牙齿缺失和修复情况呈正相关。结论:大多数口腔修复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进行修复前进行科学的口腔健康检查和评估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基本状况,为制定科学的治疗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口腔修复 口腔健康 调查 建议
  • 简介: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炎症反应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金匮肾气丸治疗组、阳性对照药依那普利治疗组,UUO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连续灌胃3d或7d后处死大鼠,取梗阻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68和CD3在肾组织的表达,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肾组织的蛋白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核因子-κB(P-IκB)和IκB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3d、7d时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增高,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增多,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κB-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0.01);金匮肾气丸和依那普利治疗后,两药物组较模型组的肾间质损伤指数均明显降低,CD68阳性巨噬细胞、CD3阳性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肾组织中MCP-1、TNF-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IκB-α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可以改善UUO梗阻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 标签: 单侧输尿管梗阻 大鼠 金匮肾气丸 炎症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神经炎症贯穿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整个发病过程,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神经炎症有助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而当炎症反应过度时则会造成细胞的损伤,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恶化。对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神经炎症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以及中药天然药物治疗神经炎症这一新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致炎细胞因子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口腔疾病诊断后,选择合适的口腔修复方式,观察患者治愈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修复后回访,76例患者中痊愈22例,显效3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7%。结论针对老年口腔疾病的治疗与修复,主要采取活动义齿修复为主,固定义齿修复为次,术后经过良好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修复有效率,改善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

  • 标签: 老年患者 口腔修复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免疫功能及全身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均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及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葡萄糖酸锌片口服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免疫功能及全身炎症水平。结果观察组CD11b、CD40-CD40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19+CD5+CD1dhiB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炎性因子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较佳,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患儿免疫力。

  • 标签: 免疫功能 葡萄糖酸锌 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雾化吸入和外用药治疗口腔黏膜糜烂型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口腔黏膜糜烂型病损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糜烂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口腔黏膜糜烂型病损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外用药物,且糜烂可在短时间内愈合,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 外用药 口腔黏膜糜烂型病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