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的综合干预方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综合干预,并持续7周。结果7周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观察组患者进行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DKT)得分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对照组和观察组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综合干预方式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血糖的控制,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及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综合干预 2型糖尿病 抑郁
  • 简介:摘要口腔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分析影响口腔健康影响因素及牙齿修复问题,改善人们的口腔健康行为,是口腔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对影响口腔健康的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烤瓷牙修复、青少年牙列不齐矫正两个方面对牙齿修复问题做了探讨,为临床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口腔健康 影响因素 牙齿修复 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盐酸氨溴索(国药准字H20123225,2012-07-26,浙江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不同给药方式对小儿肺炎治疗疗效的影响,探究不同给药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9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B、C三组,每组30例研究对象,A组予以静脉注射,B组予以口服,C组予以雾化吸收,观察三组研究对象症状消失时间、肺部X片改变等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研究,C组研究对象的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速度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当进行小儿肺炎药物治疗时,通过雾化吸收的方式可以显著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给药方式 疗效 小儿肺炎 盐酸氨溴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卵巢良性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2例确诊卵巢囊肿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卵巢囊肿剥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内分泌情况和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内分泌情况,包括卵泡生成激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良性囊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卵巢囊肿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公益培训项目对孕妇产时的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定期行产检初产妇88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及孕期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孕期互动分娩教育课程公益培训。产程中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护理,行例行检查及接生;干预组由医护人员全程陪伴分娩并进行心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包括分娩的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两组孕产妇在干预前,分娩态度、知识分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干预组的分娩知识、态度分值及产时认知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33±1.72)分vs(14.61±1.68)分,(43.83±5.44)分vs(33.08±3.76)分,(31.70±4.28)分vs(24.77±4.92)分,均为P〈0.05]。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显著较对照组高,产后2h出血总量较对照组低(均为P〈0.05),但两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期公益培训项目可改善孕妇的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公益培训 认知 孕晚期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金刚添加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血管性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吡拉西坦对照组和美金刚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和常规性治疗,美金刚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美金刚治疗,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入组患者治疗12周后,ADL、BEHAVE-AD、MMSE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结论对血管性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采用美金刚治疗,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安全有效。

  • 标签: 美金刚 血管性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疗效
  • 简介:对于攻击性行为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精神病患者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我们要努力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尽可能地避免发生或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 标签: 精神病 攻击行为 防卫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