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实验组,选取重度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治疗组,另外选取32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抽取三组人员的空腹以及餐后2h的静脉血,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空腹状态下以及餐后2h的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8.93±2.59)mmol/L,餐后2h血糖(13.54±2.68)mmol/L,空腹血清C肽(1.49±0.41)μg/L,餐后2h血清C肽(4.65±0.91)μg/L,糖化血红蛋白(9.16±2.58)%;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12.51±2.24)mmol/L,餐后2h血糖(19.64±4.72)mmol/L,空腹血清C肽(0.86±0.23)μg/L,餐后2h血清C肽(1.64±0.35)μg/L,糖化血红蛋白(12.13±2.31)%;实验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清C肽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餐后2h血清C肽呈正相关性。治疗组患者空腹和餐后2h血清C肽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员,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餐后2h血清C肽呈负相关性。结论联合应用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可以有效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血清C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2063例,检测FPG、HbA1c水平,统计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FPG、HbA1c水平差异。结果以FPG≥7.0mmol/L为诊断标准,2063例中老年人中共确诊糖尿病316例;以HbA1c≥6.5%为诊断标准,共确诊糖尿病351例。不同诊断标准下男性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的确诊率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中男性患糖尿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的人应结合具体情况预估患糖尿病的风险性,加强糖尿病的预防。

  • 标签: 中老年 健康体检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验在诊断糖尿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12月来该院检验科做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160位个体80例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80名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观察对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及血清C肽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C肽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能提高患者确诊率,降低漏诊率,不仅准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还可以检测患者胰岛功能是否受损,促进自身状况的改善,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血清C肽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的降蛋白综合治疗方案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时期)收治104例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且血肌酐<265umol/L患者均分四组每组26例。其中使用氯沙坦治疗设为L组,使用贝那普利+前列地尔设为BQ组,使用肾炎康复片+前列地尔为SQ组,使用雷公藤+肾炎康复片治疗为LS组。分析上述四组治疗前、治疗后30d尿蛋白(AIb)、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水平,炎性指标(IL-6、TNF-α、IL-1β),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各组治疗后AIb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水平由低至高依次为LS组、SQ组、BQ组、L组,其中BQ组与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指标下降由多至少依次为LS组、L组、SQ组、BQ组,同种炎性指标各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不良反应率分别为L组3.85%,BQ组23.08%,SQ组15.38%,LS组3.85%,BQ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与L组、L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的治疗上,四种治疗方案均取得临床疗效,其中疗效最优为雷公藤+肾炎康复片治疗,但因雷公藤易出现肝功能损害,肝脏功能较差患者可考虑来氯沙坦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因对血管存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极易出现静脉炎,因此贝那普利+前列地尔与肾炎康复片+前列地尔在治疗时,应注意控制滴速。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大量蛋白尿 降蛋白 综合方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β2微球蛋白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早期肾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早期肾损伤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且血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血β2微球蛋白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在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意义较大,为评价疾病可靠性指标,据此在疾病早期积极采取有效防治举措,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早期肾损伤 视黄醇结合蛋白 血&beta 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有效落实卫生行业新标准《护理分级》,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通过团队的组建、在护理分级实践中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层层落实,不断改进,巩固成绩循环往复,持续改进护理分级质量。结果护理分级合格率(由原来的66.22%提高到96.8%),基础护理落实率(由原来的52.45%提高到89.4%);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2.4%提高到96.8%),医生对《护理分级》的知晓率(由原来的28.8%提高到85.3%)。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是持续改进分级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而高质量的分级护理,是实现安全护理的有力保障。

  • 标签: PDCA循环法 护理分级 持续改进
  • 简介:中文摘要研究建立以PDCA循环为基础方法的质量管理体系,将持续改善的核心观念应用于工作实践,通过动态监测、随时纠正、无限循环的方式,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能够全面保障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及第三方认证的要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PDCA循环管理与常规管理下重症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情况,为临床提高重症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本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颅脑损伤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单80份为对照研究对象,2017年1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颅脑损伤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单80份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为提高重症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80份重症护理记录单中病情评估不全面的有5份,护士签名缺陷的有6份,记录格式不规范的有7份,院评估缺项或不符的有1份;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80份重症护理记录单中没有发现病情评估不全面和院评估缺项或不符,护士签名缺陷的有1份,记录格式不规范的有1份,与实施前相比明显提高了重症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提高重症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值得临床管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 重症患者 护理记录 书写质量
  • 简介:2012年6月,原卫生部发布《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经过反复讨论修改,《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终于在2012年11月正式出台。医院自2012年9月正式启动三甲复评工作,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于2013年4月顺利迎接三甲复评检查。在复评准备工作中,总结出以SPDCA循环指导三甲肿瘤医院复评工作的经验,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文章对SPDCA循环进行详细说明,以供其他医院参考。

  • 标签: 运用 SPDCA 肿瘤医院 三甲等级复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对于提高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未实施PDCA循环法的病案首页200份设置为对照组,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实施PDCA循环法的病案首页200份设置为观察组,对比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病案首页信息质量。结果经统计,对照组与观察组疾病编码准确率、手术编码准确率、手术或操作漏填率及资料完整率各项指标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病案首页信息管理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信息管理质量,对于保证医院综合管理质量推动医院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 标签: PDCA循环法 病案首页信息质量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