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心脏康复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居家心脏康复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杨清,刘静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文章概述了国内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居家心脏康复情况,运用“互联网+护理”平台,采取包括健康膳食指导、指导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指标监测等在内的干预措施居家康复护理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我国冠心病术后患者居家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开展居家康复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护理”平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康复;居家护理

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9》推算,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占首位,严重影响我国居民的健康[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仍有部分病例出现再狭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脏康复结合常规治疗可减轻冠心病术后患者的症状,改善危险因素控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心脏康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参与度低、难推广的问题,据相关研究证实,居家心脏康复或将成为实现我国冠心病病人二级预防和康复的有效手段。

1  居家心脏康复的概述

居家心脏康复是指在非医疗场所给病人提供系统、全面和个性化的服务,包括医疗评估、开具运动处方、修正心血管风险因素、病人教育、行为改变以及行为咨询 ,旨在促进、维持或恢复健康和减少疾病和伤残的影响[2],可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克服了距离远、交通不便、与工作时间冲突等导致传统心脏康复依从性低的因素[3]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居家康复现状

我国冠心病的社区管理制度不健全,出院患者缺乏专业指导,服药依从性差,难坚持合理饮食与运动,难做到定期复诊及规律疾病监测,最终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心梗和猝死,严重影响家庭功能、减弱其社会功能[4-5]。通过居家康复加强术后患者的三级预防,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稳定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猝死和再梗死的风险[6-8]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居家心脏康复指导

4.1健康膳食指导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冠心病患者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和总能量需要的基础上,采用低胆固醇饮食,合理限制外源性胆固醇的摄入。建议限制富含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摄入,食用不饱和脂肪酸油,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小于300 mg,不宜摄入太多热量并科学搭配食物,坚持饮食多样化的原则。

4.2指导用药

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规范服药,配合生活方式改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硝酸酯类能够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脏前负荷,减少左心室容量等,服用时应尤其注意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晕厥。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心脏、减慢心率、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心绞痛发作。建议终身服用他汀药物,在晚上服用时LDL-C降低幅度可稍有增多。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需终身服用,对降低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起到了极大作用。

4.3 健康行为生活方式

术后的预后与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个体病情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督促患者执行。患者主治医师及护士组成的医疗团队,通过居家护理服务,指导患者自我管理方法,并提倡家属及照顾者参与到患者自我管理中,时常督促患者主动戒烟戒酒、早睡早起、积极锻炼,以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提高依从性。

4.4 健康指标监测

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在居家康复过程中,应用设备监测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运动后心率、心电图等,可及时反映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有利于指导患者进一步个体化精准治疗。通过填写心理量表,记录康复日记、用药情况、饮食、运动方式及时间、吸烟饮酒情况、体重等,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方式。Medina Quero等[9]研究的一种可穿戴腕带设备可用于冠心病患者居家康复心率的实时监测,Leijdekkers等[10]研究中患者可通过心脏病发作自我监测的APP评估自己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

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居家心脏康复形式

5.1 微信平台

  各大医院将微信公众号和居家服务联合应用,考虑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需要长期的康复指导,可通过微信平台为术后患者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用药指导、行为生活方式干预等心脏康复服务。

5.2 “互联网+护理”平台

    王杏芬等[11]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建立与运行探索中发现患者的居家需求多集中在康复期、行动不变者,定期给予康复处方调整,通过“互联网+护理”平台进行居家心脏康复评定、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延续性病情管理,促进患者的健康,践行冠心病病人的二级预防和康复。

6 小结

术后患者需要专业人员指导其出院后的居家康复治疗,基于“互联网+护理”平台的居家康复护理更适合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推广,组建多学科心脏康复团队,利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对患者进行管理、指导和随访,可望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康复的参与率和依从性。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模式,对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参与率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03) :209-220.

[2]李茂清,朱建雄,邱汉芳,等.国内外残障老年人居家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 (11) :1090-1093.

[3] FARAH M, ABDALLAH M, SZALAI H,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atient cost sharing an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dherence[J].Mayo Clin Proc,2019,94(12):2390-2398.

[4]仇嘉禾,郭琪,任艳苹,等.关于我国社区-家庭康复医疗现状与模式建设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 (7) :661-663.

[5]温静,吴瑛.中青年冠心病病人保健知识及日常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 (2) :211-213.

[6]徐冬梅,张灿玲,周叶英,等.冠心病二级预防知识宣教的医患互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 (1) :9-10.

[7]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C].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 (5) :340-348.

[8]丁荣晶.《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C].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 (2) :123-126.

[9]Medina Quero J,FernándezOlmo MR,Peláez Aguilera MD,et al.Real-time monitoring in home-bas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using wrist-worn heart rate devices[J].Sensors,2017,17 (12) :2892.

[10]Leijdekkers P,Gay V.A self-test to detect a heart attack using a mobile phone and wearable sensors[C]//ComputerBased Medical Systems,2008.CBMS'08.21st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IEEE,2008:93-98.

[11]王杏芬,陈娟华,王玲玲,等.医共体模式下“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护士进修杂志,2021,(11):1053-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