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情绪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6.7%)而言,观察组(96.7%)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神经外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强治疗依从性,缓解其不良情绪。

  • 标签: 神经外科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音乐照护治疗对老年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观察66例,按随机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音乐照护治疗。结果音乐照护治疗对患者失眠、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症状治疗后有明显好转。结论音乐照护治疗在改善失眠、神疲乏力、记忆功能减退、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神经衰弱症状方面效果明显,它不仅治疗神经症,而且可以改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况。

  • 标签: 音乐照护治疗 神经症 躯体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源性偏头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缓解患者疼痛,使患者身体舒适度得到明显提高,减少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的次数,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偏头痛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住院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辩证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临床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医辩证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临床有效率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中医辩证法 西医治疗 心血管神经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共14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西药治疗)与治疗组(中药治疗)分别70例,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得出研究组中痊愈率97.1%高于对照组痊愈率88.5%,因此,给予患者使用中药镇静安神汤,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积极选用镇静安神汤进行对症治疗,无疑能提升治愈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中医与西医 心血管 神经官能症 应用 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43-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听神经瘤术后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选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听神经瘤术后患者康复,明显减少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听神经瘤术后 吞咽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纯性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与肌肉神经电刺激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比较。方法将30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实验组给予常规吞咽治疗康复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吞咽治疗康复训练。治疗3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等级与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吞咽障碍评分与等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吞咽治疗康复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明显改善卒中吞咽困难程度,提高疾病治愈率。

  • 标签: 吞咽障碍 康复治疗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针灸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采用针灸按摩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非常满意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且总满意度97.5%远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质量,并且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值得进一步推广其运用。

  • 标签: 针灸按摩 综合康复护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5本院接诊的84例行单侧下肢手术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硬膜外神经阻滞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以及心率未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后的血压以及心率相较于相较于观察组以及麻醉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的维持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比感觉阻滞以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硬膜外神经阻滞方法而言,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方法更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其不会对血流动力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其术后镇痛效果相对较好、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故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硬膜外神经阻滞 腰丛- 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老年糖尿病 下肢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组采取射频热凝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与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热凝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探讨其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6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经4周治疗后,观察VPT数值的变化,评价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保护作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木丹颗粒治疗组VPT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PT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木丹颗粒明显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VPT的水平,对DPN程度进行预测,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木丹颗粒 震动感觉阈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针芯圈在神经内分泌科对于降低静脉穿刺渗出率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病人2490例,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260例与观察组12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针芯圈静脉穿刺法治疗。材料包括r型或Y型静脉留置针以及一次性的医用透明薄膜等等,使用这些材料对患者的静脉部分进行穿刺,穿刺之后,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的渗出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渗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静脉穿刺渗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渗出率。结论改良后针芯圈在神经内分泌科患者静脉中的穿刺能够保护静脉,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穿刺方法。

  • 标签: 改良后针芯圈 神经内分泌科 静脉穿刺渗出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SDAVF)的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SDAVF并右下肢神经源性皮肤溃疡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16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1年,加重伴右下肢皮肤溃疡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脱髓鞘脊髓炎,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在我院经脊髓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SDAVF并右下肢神经源性皮肤溃疡,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双下肢麻木、乏力症状得到控制。结论SDAVF起病隐匿,青少年少见,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脊髓MRI检查可提示诊断,脊髓DSA检查为确诊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动静脉瘘 皮肤溃疡 误诊 脊髓炎 横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加以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用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31%)(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儿后遗症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纳洛酮 神经节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