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A组,选择同期64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B组,选择健康者90例作为C组,对三组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白细胞(WBC)、Hb(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三组间WBC、PLT及Hb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RDW检测值为(14.9±2.1),显著高于B组和C组的(13.4±2.2)和(13.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RDW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MCV分别为(66.1±5.1)和(70.1±4.9),均显著低于C组的(89.7±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RDW无差异性,(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MCV和RDW水平,可以诊断、筛选缺铁性贫血疾病。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及正常人群血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妊娠期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和100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孕妇分别进行血常规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和结果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大细胞性贫血患者中,Hb、MCV以及MCH三项指标结果分别是(130.35±7.28)*1012/l、(106.22±4.17)fl以及(33.11±1.35)pg,和对照组患者的Hb、MCV以及MCH三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对孕妇开展血常规检测工作可以更好、更早的发现患者的贫血情况,有效做好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妊娠期 贫血 血常规检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380例患者,对其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抽取检验结果正常的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结果为缺铁性贫血88例,作为观察组(甲);检验结果为地中海贫血41例,作为观察组(乙),对比分写这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10.5%至14.5%之间;观察组(甲)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14.5%以上;而观察组(乙)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14.5%以下。这三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甲)的筛查相符率为100%;观察组(乙),轻型α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相符率为74.99%,轻型β地中海贫血的筛查相符率为88.9%,观察组(甲)和观察组(乙)的筛查相符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铁性贫血以及轻型地中海贫血中,采取血常规中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进行筛查,操作简单,鉴别准确率较高。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血常规检验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在我国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血常规检查技术对于医学整体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血常规的检查主要依托于血液分析仪进行,通过血常规检查仪器能够有效、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的相关指标指数。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检测机、受检人员等多方面的影响,经常性的会发生检测失效、不准确的现象,这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工作十分不利。因此对于影响血常规检查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血常规检查的有效性,促进医院检查工作的发展。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出现,检验科的检验技术层出不穷,但是血液常规作为基础的检验方式,仍然是一些疾病诊断不可缺少的检验方式。下面就临床血常规检验作一简述。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常规 检查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临床检验中三大常规检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之首,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提供许多重要信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人为、生理、病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着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结果 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血常规检查作为临床化验检查的基础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有效的发现人们机体内疾病的早期迹象。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血液细胞分析仪器逐渐替代了以显微镜为主的手工分析,这种技术方面的提升可以有效的降低血常规检查中的误差,使得检查质量工作趋于标准化、规范化。但是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仪器技术方面的进步还不能确保检查结果完全的准确性,少部分通过仪器分析后的结果与临床检查后的结果不相一致。本文我们将对血常规临床检查影响因素做出分析与研究。

  • 标签: 血常规 临床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和骨髓检查的意义。方法在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全血细胞巨核细胞系、粒细胞系、红细胞系(下文简称三系)均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借助于仪器检查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同时对患者进行铁染色、糖原染色以及骨髓细胞学测定。结果20例患者的全血细胞三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明显增大,骨髓象显示增生非常活跃,且主要是红细胞系增多。三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巨幼样改变。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全血细胞巨核细胞系、粒细胞系、红细胞系三系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并且患者的外周血表现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红白血病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注意分别,尽量避免发生误诊

  • 标签: 具有细胞性贫血 全血细胞减少 血常规 骨髓检查 铁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方法以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血液后开展血常规检验,并将结果与患者病情相结合加以分析。结果有30例患者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占15%;引起误差的原因包括采血部位、血液放置时间、环境温度。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应了解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降低失误率。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成因 采血方法 放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集200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行血常规检查;分别对室温下放置10min、2h、12h和24h后的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对血常规检查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末梢血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的检测值均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白细胞(WBC)分类百分比和静脉血无差异(P>0.05);静脉血的WBC、RBC和Hb不同时间检测无统计学差异(P>0.05),PLT较放置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较多,选取静脉血在2h以内进行检查可以降低误差。

  • 标签: 血常规 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血常规检验存在误差的58例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分析,总结其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主要因素。结果其中人为因素36例,生理因素10例,仪器因素7例,试剂因素5例,所占比例分别为62.07%、17.24%、12.07%、8.62%。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需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提高标本质量来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处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在一段时间内入住我院进行检查的20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误差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于采血误差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检验方法、采血部位差异、抗凝血迹、放置时间等,本组在室温及冰箱保存两种环境下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医师应当对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有关因素全面掌握,在患者检验期间加强质量控制,从而最大限度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的出现。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原因 检验质量
  • 简介:摘要贫血实验室诊断贫血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其诊断依据有很多种,比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等,如果诊断结果发现上述依据参数出现异常,则说明就医者患有贫血。本文主要通过对贫血实验室诊断的介绍,进而探讨了其诊断的意义,仅供参考。

  • 标签: 贫血 实验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感染性疾病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38例,病毒感染16例,对其进行全血CRP与血常规WBC计数联合检验。结果全血CRP和血常规WBC计数检测呈正相关关系,细菌感染组的全血CRP和WBC计数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全血CRP阳性率(94.7%)和血常规WBC阳性率(84.2%)均高于病毒感染组(37.5%、43.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WBC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准确性较高,可谓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有效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有助于保证患儿的身体,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感染性疾病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应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使用CRP血常规联合检验的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为细菌感染组,观察组为病毒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CRP检测值结果显示患儿处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正常范围为0-12mg/L,但是对照组患儿的检测值表现数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并且明显高于正常的检测范围之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的感染性类型的诊断中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CRP 血常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价值判断。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静脉血采集的方法,观察两组血常规的检验价值。结果血常规检验之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中WBC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常规指标RBC、PLT、Hb以及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的MCHC以及MCV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用静脉血采集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中RBC、PLT、Hb以及HCT明显高,与对照组的末梢血采集的血常规检验方法相比要稳定的多,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价值判断
  • 简介:摘要血样采集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静脉采血相比末梢采血更为准确科学。但是由于静脉采血是比较痛苦的,末梢血则比较方便,所以如果不是严重情况末梢采血也是可行的,如若病症较为危急时,需要准确的血常规数据,则首选静脉采血。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8-02摘要目的分析采集不同部位血液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到我院检验科行血常规检验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取得他们的同意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均分为对照组(末梢采血)和实验组(静脉采血),每组各53例,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实验组受检者的RBC、Hb、MCHC、MCV、PLT这几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MCH、WBC、HCT这几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的稳定性、实测值均高于末梢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