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测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作为对比实验观察组(B1组);同期选择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作为对比实验对照组1(B2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比实验对照组2(B3组);对于三组研究对象于临床均开展血常规检测。通过对比最终检测结果以突出血常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几方面,B1组、B2组以及B3组研究对象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实施血常规检查,针对其同地中海贫血疾病之间可以进行有效鉴别,最终为缺铁性贫血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做出保证。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缺铁性贫血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例行健康体检的3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76例贫血患者中,包括38例缺铁性贫血者及38例地中海贫血者,分别设为缺铁性贫血组及地中海贫血组。对这三组对象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三组对象Hb(血清血红蛋白)含量、RBC(血清红细胞)含量、MCV(血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RB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B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Hb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地中海贫血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MC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MCV水平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缺铁性贫血组与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常规检测对缺铁性贫血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证明此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缺铁性贫血诊断 血常规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妊娠期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5例妊娠期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进行研究,对50例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孕妇随着孕期的增长,孕妇发生贫血的概率也随之增大。观察组患者的DRW和MCH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Hb、RBC、MCHC、MC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妊娠期孕妇进行血常规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贫血患者,并为患者采取及时的治疗,为胎儿的正常发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 标签: 妊娠期 贫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常规误差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24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回顾分析患者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结果静脉血液抽血检验方式比末梢血液样本抽样方式的红、白细胞计数准确性低,但是在PLT(血小板)计数方面准确性较高;常温储存的血液样本比冷藏血液样本的红白细胞、PLT等计数方面准确性较低,但是无显著差异;取样后立即送检的白细胞计数准确性明显高于取样后4小时送检的血液样本,但PLT及血红蛋白计数准确性明显低于取样4小时后送检血液样本。结论应选用技术高、综合能力强的检验医师进行血常规检验,检验医师也应全面掌握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增强患者检验期间的质量控制工作,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检验误差现象。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常规误差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归纳总计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采血部位和血液标本凝块为最主要的因素,反别占比为43.5%和34.3%,明显高于采血量过少或者过多,服用药物、采血姿势、血液标本的贮存等其他因素造成的失误,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中要严格严重规定进行操作,提高标本和检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促使检验的准确性和符合率得到提高,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影响因素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血常规检验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探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结果采用自动稀释器和微量加热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和应用血红蛋白吸管检验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类别、采集时间、采血量、采血部位、相关检验仪器、人为操作以及生理状况等。结论医护人员要在患者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时,严格规范血常规操作过程,改善血液标本质量,并尽量控制人为原因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以此改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分析仪对末梢血常规与静脉血常规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1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两种不同方法采血,每1例体检者同时采末梢血与静脉血各1份,分A组130例采末梢血,B组130例采静脉血,在同一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下做血常规检测,对其结果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对13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其结果A、B两组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4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时,为保证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血液分析仪检测时,末梢血检测的血常规质量较难控制,部分检测指标不及静脉血检测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明显,故建议血液分析仪应采用静脉血做血常规检测。

  • 标签: 血常规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影响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05月份的800例血常规及尿常规标本,对错误以及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检和分析,探讨错误以及不合格的因素,并总结其应对方法。结果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测中结果出现错误或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素、试剂仪器因素以及医生因素等。结论加强影响血常规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才能有效减少检查结果的误差及错误,增加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尿常规 血常规 检验结果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临床血常规检测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临床诊治,在临床工作中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仅就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质量因素、质量控制以及干预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 标签: 血常规 质量影响 质量控制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问题。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检测时间以及不同抗凝剂浓度下,对这5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含量。结果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血液标本保存温度不一致、检测时间不一致、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均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在血常规检验时,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检测时间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并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操作。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 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措施,观察组采取改进后的检验措施,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组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为86.7%,其中对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采集因素、人为因素、储存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为9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发生,提高临床检验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措施,观察组采取改进后的检验措施,对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检验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检验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检验准确有19例,检验准确率为95%;对照组患者检验准确有17例,检验准确率为85%;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采集因素、标本因素、人员因素等。结论加强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提高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检测血常规时,不同温度下对化验值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行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人员中,选取其中124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样本放置在室温下一段时间后从新检测,对照组样本放置在冷藏室中一段时间后从新检测,每组62例,比较两组样本放置后的化验值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在室温下保存12h内行血常规化验,其中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数值与对照组在冷藏室下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数值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液样本的红细胞化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血液样本放置在不同温度下,血常规的数值有所变化,本次研究总结发现4℃下化验的血常规数值最为准确。

  • 标签: 温度 血常规 化验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问题。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检测时间以及不同抗凝剂浓度下,对这50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含量。结果不同温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白细胞含量和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抗凝剂浓度下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中,红细胞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时,血液标本保存温度不一致、检测时间不一致、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均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在血常规检验时,应制定血液标本保存温度、检测时间及抗凝剂浓度的统一标准,并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操作。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 血液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化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份~2016年1月份期间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的92例患者的血液标本,根据保存血液样本的温度的不同和血液样本保存时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与温度、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应注重对血液样本的维护和保存。

  • 标签: 临床血常规检验 误差 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观察组行静脉血采血,对照组行末梢血采血,比较两种检验方法中患者PLT、HCT、Hb、WBC及RBC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检测指标中的Hb、HCT、RBC、WBC差异明显(P<0.05);MCV、MCH及MCHC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采血的结果准确客观,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静脉血 临床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整改措施。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未分析影响因素,研究组50例,分析影响因素并整改,统计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有人为因素、仪器因素、试剂因素、生理因素,研究组整改后的检验结果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检验人员的操作要符合规定,校准仪器,选择合适抗凝试剂,提高标本质量,减小误差,进而使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高。

  • 标签: 血常规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整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120例患者,按照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60例。参照组予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法,观察组患者予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血涂片镜检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1.43%,对比参照组的74.29%更高,卡方检验结果为P<0.05。结论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应用血涂片镜检方法可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实施儿科疾病诊断过程中,分析CRP(C反应蛋白)+高敏CRP+血常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儿科疾病患者16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临床针对所有患儿分别实施CRP检测、高敏CRP检测、血常规检测以及上述方法联合检测;通过对比诊断阳性率以突出CRP+高敏CRP+血常规检测的临床联用价值。结果在检测阳性率方面,CRP+高敏CRP+血常规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其他单一检测结果(P<0.05)。结论针对儿科患者,在实施疾病诊断的过程中有效选择CRP+高敏CRP+血常规检测的方法,最终可以将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为后续儿科疾病的治疗以及疾病预后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显著提高儿科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C反应蛋白(CRP) 高敏CRP 血常规检测 儿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测中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验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血液常规检查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奇偶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进行静脉血检验,对照组进行末梢血检验,分析对比静脉血和末梢血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RBC、RGB、PLT值均高于对照组,WBC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重复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重复检测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检验可多次重复检验,结果较末梢血更准确,有利于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