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测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10年~2012年进行的150份血常规检测病例进行分析,来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价值。150份检测病例分为正常(C组)、缺铁性贫血(A组)和轻型地中海贫血(B组)。通过不同组别对血常规检测中的红细胞体积分分布宽度进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C组RDW指标在10%~14%;A组RDW指标在14%以上;B组RDW指标在14%以下。A和B两组有很高的相符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时,对红细胞体积分分布宽度的筛查需要一定的方法,这种方法对A和B两组有比较准确的鉴别,准确率相对较高,并且在对方法的操作方面比较简便,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测 缺铁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60例,对照组80例采集末梢血,观察组80例采集静脉血,应用迈瑞BC-5100血液分析仪检测RBC、WBC、HCT、Hb、PLT、MCV、MCH、MCHC等8项血常规指标。结果对照组RBC、HCT、Hb及PLT的检测结果较观察组显著偏低,而WBC检测结果较观察组显著偏高(P<0.05)。结论静脉血采集与末梢血采集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静脉血的稳定性较末梢血更佳,建议临床将静脉血采集作为优选。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笔者进修的某三甲医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接收的80例白血病初诊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方面,白血病初诊患者均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45例,慢性白血病患者35例,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在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指标方面,急性白血病显著低于慢性白血病(P<0.05),在血红蛋白方面,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相比较,在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通过血常规综合指标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白血病的诊断

  • 标签: 白血病 血常规 综合指标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将研究收取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均在2015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到笔者所在医院接收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对照组实施末梢血采集,实验组实施静脉血采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部分指标,RBC、WBC、PLT、Hb以及HCT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两组患者在MCHC指标对比上,差异不大(P>0.05)。结论应用静脉血采集实施血常规检验,其检测结果比末梢血采血检验结果更为准确,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析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抗凝剂种类、标本运输及贮存等因素对标本检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送检时间在24h以上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而白细胞计数则低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温度为冷藏的标本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室温保存标本,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采集部位为手指末梢的样本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肘部静脉血标本,而血小板计数则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午采用样本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清晨采集标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受送检时间、保存温度及采集部位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全面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做好检测前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测的效果。方法自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80例充当试验对象,根据规程对其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采集和检验,通过对比两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几项指标验证样本的重复性与不同时点的检测情况。结果①研究显示,静脉血2次检验结果的重复性较接近,而末梢血2次检验差异性较大,重复性较静脉血略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0h比较,末梢血1h时的WBC、RBC等数值明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血未见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采集静脉血行血常规检验,相比末梢血检测更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荐。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同性质的贫血患者及健康体验者各100例,并注意贫血患者与健康体验者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我们分别对贫血患者和健康体验者分别进行血液检查,观察贫血患者及健康体验者的检验结果。结果与健康体验者相比,贫血患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的诊断中的作用非常大,把患者的血液检验参数和临床的症状表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对准确的鉴别诊断贫血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贫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对小儿感染类型的区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感染和小儿病毒性感染患儿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血常规检验、C-反应蛋白检验,并对其各项指标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儿的WBC、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患儿,其联合检测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5.0%(57/60)和1.7%(1/60),也有细菌性感染组高于病毒性感染组患儿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常规检验和C-反应蛋白检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儿感染类型进行有效区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小儿感染类型 区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将患儿按照感染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全部为细菌性感染,对照组患儿全部为病毒性感染,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和常规中白细胞都显示出了升高状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另外观察组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C反映蛋白的检测方法方便且快速,加上血常规白细胞联合检验,对于儿科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血C反映蛋白 血常规 儿科 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常规血脂检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血脂检验,对比2组受检者常规血脂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患者经常规血脂检验,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同时,实验组冠心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常规血脂检验在诊断冠心病的诊断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的确诊率,使得患者可以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 常规血脂检验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CT扫描与低剂量CT在骨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62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采用常规CT扫描与低剂量CT以及图像iDose迭代重建,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常规CT和低剂量CT扫描以及经iDose2、iDose4、iDose6迭代重建后显示率分别为97.06%、91.18%、92.65%、95.59%以及1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扫描可明显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但结合i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使图像质量提高,能够提高对骨肿瘤的诊断率。

  • 标签: 快速扩弓 前方前牵引 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睾丸扭转的误诊原因,探讨预防误诊的有效措施,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睾丸扭转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病史和临床表现足以提供诊断依据,辅助检查和手术探查有助于本症的诊断。结论睾丸扭转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彩超为首选检查方法,积极手术探查是预防病情进展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睾丸扭转 误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20例患者经西门子64排螺旋CT平扫后行VR、MPR及MIP等三维软件图像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突的长度,内倾斜及前倾角度。结果20例患者40侧茎突均清晰显示,8例为双侧茎突过长,12例为单侧茎突过长;茎突方位角异常(内倾角及前倾角)23侧,正常者24侧。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茎突结构、走行,并且准确测量其长度、角度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为临床的正确治疗指引方向。

  • 标签: 茎突综合征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病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间,患者分别选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动态心电图在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上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种检测方式在室上性早搏、心律失常总数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敏感、快速、准确等特征,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住院分娩孕产妇缺铁性贫血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住院分娩的4392例孕产妇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92例孕产妇中发生贫血973例,贫血发生率为22.15%。其中轻度贫血638例,发生率14.53%;中度贫血209例,发生率为4.76%;重度贫血126例,发生率为2.87%。贫血的发生率与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产次和地区差异相关。结论孕产妇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孕妇对妊娠期贫血的认识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及时补充铁剂,降低孕产妇贫血的发生率。

  • 标签: 孕产妇 缺铁性贫血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处理。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临床处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30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围产期临床治疗,无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孕产妇的红细胞计数均达到正常值。结论纠正贫血,防止出血,预防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铁剂;轻度贫血孕妇应给予饮食指导,重度患者应住院治疗,多次少量输血。

  • 标签: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肺结核X线、CT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47例肺结核不典型表现的患者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1~47岁,平均29±0.8岁。摄正位胸片26例、侧位12例、CT38例。由2名影像科医师,采取双盲法读片,总结X线、CT表现。结果47例肺结核中支气管内膜结核5例,节段实变型及肺叶型各4例,结节或肿块型12例,粟粒结节状3例、多发结核瘤2例,空洞型4例,下叶结核5例等等。共误诊21例,其中误为肺癌7例,误为炎症2例,1例误诊为转移癌。结论肺结核不典型的X线,CT表现各有特点。部位、形态不典型,影像检查不全面,过分依赖某些征象的诊断价值,忽视临床等为主要误诊原因。

  • 标签: CT X线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以益气养阴方中药口服配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皮下注射,对照组仅皮下注射rHuEPO,疗程为8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Hb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能够帮助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贫血状态。

  • 标签: 肾性贫血 益气养阴 中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