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辅助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OPD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II、III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止咳、平喘、抗感染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吸入,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IL-8、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用能够明显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降低IL-8、TNF-α水平,减轻气道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肺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Protein,SAA)是牙周炎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同时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前后龈沟液中CRP、SAA的含量变化,探讨牙周组织炎症状况与CRP、SAA的关系;为探讨牙周炎和全身疾病的关系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正常者各30例。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者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其中牙周炎患者经基础治疗一个月后再测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龈沟液CRP、SAA的水平高于正常人;经基础治疗一月后,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依然高于正常人;三组不同程度的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CRP、SAA不同。以上结果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沟液中的炎症标志物CRP、SAA的水平随着牙周炎症程度的加重而上升;CRP、SAA在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影响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C-反应蛋白 淀粉样蛋白A 龈沟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眼眶急性炎症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急性眶骨膜炎抗菌药物首先口服或静脉给予广谱抗菌药物。待细菌培养进行药敏试验后,改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化脓性筋膜炎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局部对症处理。脓肿形成切开引流。

  • 标签: 眼眶急性炎症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实际上是血清中一种免疫球蛋白,因于本世纪40年代初发现时,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所以至今仍一直沿用这一名称。目的讨论类风湿因子测定。方法根据样本检测结果进行诊断。结论由于RF无明显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其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做出疾病的正确诊断。

  • 标签: 类风湿因子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眼科特殊性炎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眼眶真菌病多由邻近结构蔓延而来,特别是鼻窦病变。感染眼眶的真菌,除以上所述的放线菌外,还可有毛真菌、曲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等,这些真菌侵犯眼眶的基本病理过程为炎性肉芽肿,引起类似于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眶结核性骨膜骨髓炎 眶结核 眶梅毒 眶放线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上生殖道炎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急性子宫内膜炎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如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类等。因女性生殖道炎症常伴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甲硝唑静脉滴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EEP刀治疗宫颈炎症相关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LEEP刀对90例宫颈炎症相关疾病宫颈糜烂样改变接触性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9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90例患者有86例一次性治愈,治愈率为95.6%。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炎症相关疾病宫颈糜烂样改变接触性出血疗效满意。

  • 标签: 宫颈炎症相关疾病 宫颈糜烂样改变 接触性出血 LEEP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超声表现进行诊断。结论急性子宫内膜炎表现内膜肿胀、增厚、中等回声,须与子宫内膜增殖症鉴别。急性子宫体炎的早期为子宫轻度增大,回声衰减,重者子宫轮廓模糊不清,宫肌肿胀,衰减加重。

  • 标签: 盆腔生殖器官炎症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是常见的慢性感染病原体,通过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因子使组织损伤,研究发现除了胃部,幽门螺杆菌还可分布于人牙菌斑块、嘴里的唾液、扁桃腺和腺样体组织、内耳及鼻息肉和鼻窦粘膜组织等部位。许多研究表明HP与鼻部炎症疾病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本文就幽门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致病因素、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特点与鼻部炎症疾病的关系加以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病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血活性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验。结论参考范围(一期法)FⅧC54.29%~168.51%,FⅨC50.09%~222.05%,FⅪC81%~118%,FⅫC61%~148%。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检测与ⅡC、VC、ⅦC、XC等一样,都是以相当正常人的百分活性来表示的,故工作参考值很重要,志愿者以100例为好,且年龄段分布要有代表性,制成的混合血浆在一30℃下也只能保持3个月。每次检测都必须制作标准曲线。

  • 标签: 血浆凝血因子Ⅷ Ⅺ和Ⅻ促凝血 活性测定
  • 简介:摘要每年夏秋季是急性肠胃炎发作的高峰期,由于气温高湿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一旦粗心,细菌、病毒就会侵入肠胃,引起急性胃肠炎。

  • 标签: 急性胃肠炎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对宫内节育器使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诊断时间里我站收治的存在生殖系统炎症已婚女性患者病例45例,并另抽取不存在生殖系统炎症的健康已婚妇女45例,将两组孕妇的宫内节育器的应用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存在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中宫内节育器的有效率显著低于未发生炎症的患者的有效率,且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存在生殖系统炎症会对宫内节育器的应用有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临床节育工作中,应对其予以高度的注意。

  • 标签: 生殖系统炎症 宫内节育器 应用有效率 意外怀孕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免疫反应中处于中心环节。它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各个环节,参与并调节免疫反应。

  • 标签: MIF 免疫反应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