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热祛瘀化痰通络汤治疗冠心病炎症因子与动脉内膜变化方法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个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用清热祛瘀化痰通络汤合单硝酸异山梨醇脂治疗。对照组50例用单硝酸异山梨醇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7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祛瘀化痰通络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和消退动脉粥样斑块。

  • 标签: 清热祛瘀化痰通络汤 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应用布洛芬直肠给药与其他类型退热药物进行疗效比较确定其退热作用和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早期干预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108例患儿分两组,布洛芬直肠给药组和常规治疗组在用药后观察和记录体温,白细胞计数、血沉降、CRP(C-反映蛋白)、TNF-a(肿瘤坏死因子-a)、IL-6(白细胞介素-6)等数值的变化,以估计其效果。结果发现布洛芬直肠给药组患儿退热时间比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白细胞计数,IL-6和血沉降的下降率比对照组高、P<0.05,CRP6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布洛芬直肠给药组无副作用。结论布洛芬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制IT-6有关,其退热效果好,副作用小,可使病程缩短,经济实用方便,值得推荐。

  • 标签: 炎症趋化因子类 布洛芬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旱莲草对海马内注射Aβ1-40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大鼠认知和炎症介导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旱莲草低剂量组、旱莲草高剂量组。右侧海马注射Aβ1-40构建AD模型大鼠,同时每天灌胃给予低剂量(8g/kg)或高剂量(24g/kg)的旱莲草,持续8周。Y迷宫测试大鼠的认知功能;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IL-1β、IL-6和TNF-α的变化;HE染色观察大鼠前额叶皮质细胞形态改变。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四组大鼠电击总数[(35.08±10.40)、(54.36±9.41)、(44.18±8.76)、(36.17±8.67)次]、出错总数[(12.33±4.27)、(24.36±5.87)、(19.09±4.48)、(13.83±5.67)次]、记忆出错总数[(9.83±3.16)、(16.54±3.45)、(13.27±3.04)、(10.67±2.02)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模型组大鼠电击总数、出错总数及记忆出错总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大鼠IL-1β[(52.67±3.12)、(75.92±5.39)、(63.82±7.98)、(56.11±6.27)pg/ml]、IL-6[(43.04±6.17)、(67.68±7.52)、(52.71±5.76)、(46.78±4.08)pg/ml]、TNF-α[(82.55±6.02)、(137.08±9.40)、(100.12±8.47)、(87.03±6.56)pg/m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旱莲草可以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减轻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D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过度表达有关。

  • 标签: 旱莲草 阿尔兹海默病 认知功能 IL-1Β IL-6 TNF-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资料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IL-2与肺功能指标呈正相关关系,IL-6、IL-8和TNF-α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对照组患者IL-2和IL-6与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IL-8和TNF-α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炎症因子能够反映支气管哮喘病的严重程度,与肺功能具有相关性。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血清炎症因子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辅助噻托溴铵对稳定期COPD肺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II、III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止咳、平喘、抗感染及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噻托溴铵干粉剂18μg吸入,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干粉剂吸入,2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8、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IL-8、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噻托溴铵联用能够明显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降低IL-8、TNF-α水平,减轻气道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肺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hs-CRP、IL-6以及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抑制患儿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小儿 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这两种药物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3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8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L-6、CRP、TNF-α均有明显的降低,观察组治疗后IL-6、CRP、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方面,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比常规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炎症因子 小儿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3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作为研究组,分为另取同时间段内健康体检儿童136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连吸附免疫法(ELISA)检测2组受试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3(IL-13)、干扰素-γ(INF-γ)、坏死肿瘤因子-α(TNF-α)],应用Tyope Master Screen PAED肺功能仪检测2组受试者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R)、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2组受试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清IL-10、IL-13、INF-γ、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炎症因子 肺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Protein,SAA)是牙周炎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同时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前后龈沟液中CRP、SAA的含量变化,探讨牙周组织炎症状况与CRP、SAA的关系;为探讨牙周炎和全身疾病的关系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和牙周正常者各30例。采用免疫比浊分析法检测所有受试者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其中牙周炎患者经基础治疗一个月后再测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龈沟液CRP、SAA的水平高于正常人;经基础治疗一月后,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中CRP、SAA的水平依然高于正常人;三组不同程度的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CRP、SAA不同。以上结果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沟液中的炎症标志物CRP、SAA的水平随着牙周炎症程度的加重而上升;CRP、SAA在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影响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C-反应蛋白 淀粉样蛋白A 龈沟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羊水栓塞患者补体活性、凝血功能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检验价值。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与终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2月和2022年3月,通过电脑相关程序作用下在该段时间内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羊水栓塞患者共计45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同时间段内我院体检健康的产妇共计45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均实施补体活性凝血功能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检测工作,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补体活性水平更低的一个群组为观察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水平均更高的一个群组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羊水栓塞现象的患者而言,其所拥有的补体活性以及凝血功能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体内所含有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所升高,可以通过对上述提及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判断产妇是否出现羊水栓塞。

  • 标签: 羊水栓塞 补体活性 凝血功能 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施药学干预对其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80例患者,并利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在治疗干预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药学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炎症因子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都要高于观察组,具有一定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 药学干预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Visfatin与有关炎症因子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按诊断标准选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和住院病人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Ⅰ组)、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Ⅱ组)、单纯性肥胖组(Ⅲ组)、健康对照组(Ⅳ组)各40例,(BMI>25kg/m2为肥胖,25kg/m2非肥胖).比较各组患者血浆visfatin与各项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关系.结果1.单纯性肥胖组T2DM非肥胖组与T2DM肥胖组、单纯性肥胖组和健康对照组间血浆内脂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698,1.497);2.T2DM非肥胖组与T2DM肥胖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高于单纯性肥胖组与健康组(P<0.01,t=27.010,14.741,24.931,15.001);3.T2DM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分别与腰臀比(WHR)、F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LDL-C、炎症因子IL-6、TNF-α、WBC、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中HbAlc是影响内脂素水平的最为显著的因素(R2=0.529,0.041).结论T2DM患者Visfatin与炎症因子IL-6、TNF-α、WBC呈显著正相关,visfatin是机体自身平衡而分泌的一个对抗多种炎症因子的细胞因子,在T2DM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能够预测T2DM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浆内脂素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tid,连续2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UAP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炎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CU)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炎症因子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2020年7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CU患者为观察组,选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IgE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IgE、IL-25、IL-17水平高(P<0.05);重度组IgE、IL-25、IL-17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结论:对IgE、IL-25、IL-17进行测定与观察,在CU诊断中具备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IgE 炎症因子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针灸方式,分析针灸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治疗效果,明确其方式对炎症因子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来我院医治的100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主要是通过常规治疗方式而实验者主要是通过针灸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医疗评分,判断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明显发现,经过治疗以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良好,各项评分也较为优异。结论: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避免出现强烈的炎症反应,也可以增强患者的腰椎功能,让其功能快速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具有临床推广效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炎症因子水平 改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