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40例剖宫产患者病案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为临床上剖宫产手术的全身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观察并比较自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需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及全凭静脉麻醉组(R组),每组20例。在各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深度与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两组中,BIS值于麻醉诱导后的T1、T2、T3各时间点与麻醉诱导前的基础值T0相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诱导后各个时刻,S组与R组BIS值均较低。尤其在T2、T3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回访,R组中有一例术中知晓发生。结论两组比较,静吸复合组比全凭静脉组可能可以更好的控制麻醉深度,并有效防止术中知晓的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全身麻醉 术中知晓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静吸复合麻醉条件下不同的麻醉深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寻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的镇静深度。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麻醉诱导采用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mg/kg、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罗库溴铵0.6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氧流量2L/min。于麻醉前1d及术后1d,记录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连线试验(TMT)完成时间。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在TMT实验中Ⅰ组患者的术后1d的测试时间较术前延长,Ⅱ组患者的术后1d的测试时间较术前缩短,Ⅲ组患者的术后1d的测试时间较术前延长。与麻醉前1d相比,Ⅰ组和Ⅲ组患者术后1dTMT完成时间延长,而Ⅱ组缩短(P﹤0.05);Ⅰ组和Ⅲ组术后1dTMT完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和Ⅲ组相比,Ⅱ组TMT完成时间缩短(P﹤0.05)。结论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维持40<BIS值≤50镇静深度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非球面系数(Q)对球差以及切削深度的影响。方法取260例(508眼)在我院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LASIK)的患者,测量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前的屈光系数四阶球差值,术后术前两者的差值,即为患者球差的变化值。记录手术过程中治疗光区的切削深度,以及术后患者角膜后表面前凸值。最后对以上三者,即术后球差变化、术中切削深度、术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值的相关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非球面系数Q增大,会导致患者屈光系统球差增大,Q对球差以及术中的切削深度有显著影响。结论球差的绝对值随非球面系数(Q)增大而增大。Q绝对值增大,相对切削深度增大。由于球差会因Q值的增加而增加,导致切削深度无法确定,所以一般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虽然可矫正视力,但是术后却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影响视觉质量。所以,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小Q值的增加值,想要提高治疗效果则非球面切削深度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非球面系数 球差 切削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整形手术对手部深度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施行早期整形手术,对照组患者延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和外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外观恢复优良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整形手术在手部深度烧伤治疗中效果显著,不仅能快速促进手部功能和外观恢复,还能有效减少手部瘢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整形手术 手部深度烧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成人胃肠减压时胃管置入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置入胃管的长度为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为45cm~55cm。观察组胃管插入长度为发际到脐的长度为55-65cm。结果?观察组在插管到位、有效引流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科成人胃肠减压插管深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cm~15cm。

  • 标签: 急诊外科手术 成人 胃肠减压置管 置入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对关节深度烧伤瘢痕增生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深Ⅱ度以上的功能部位烧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36个功能部位,采取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结果78例共计136个功能部位烧伤患者中,经随访3个月~2年,功能完全正常(优良)117个功能部位,良好(显效)8个部位,有效8个部位,无效3个部位。效果满意者(显效及以上)共125个部位,达91.9%。结论深度烧伤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是保证各关节功能部位恢复良好的关键。

  • 标签: 深度烧伤 功能康复 瘢痕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胃管置管长度,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鼻饲营养后胃肠道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期间入住我院老年科脑卒中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饲管置管方法,插入鼻饲管长度为45~55cm,40例为实验组采取在传统鼻饲管置管方法基础上,插至45~55cm时,确定鼻饲管在胃内后,继续插入10cm,使鼻饲管前端到达幽门部。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的反流、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导管堵塞、消化道出血、胃潴留的发生。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胃储留、反流、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方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后,减少胃肠道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鼻饲管 置管深度 脑卒中 相关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托咪酯与异丙酚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时对循环系统影响以及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同为16例。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治疗,对照组采用异丙酚进行麻醉诱导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后心率有所下降,和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后心率也有所下降,和麻醉诱导前相比,两组差异同样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后血压部分下降,与麻醉诱导之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诱导后血压下降明显,与麻醉诱导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过程中应用依托咪酯效果更好,患者的心率有所降低,血压降低情况较为平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依托咪酯 异丙酚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 循环系统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血气分析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ICU560例患者血气分析检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气分析的结果受患者状态、标本的采集以及治疗、存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结论树立起质控意识,严格把关,做好标本采集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才能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验结果。

  • 标签: 血气分析 影响因素
  • 简介:中图分类号R1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73-01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法律风险。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600例各科室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病例,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级别、类型、系统和法律风险之间的联系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法律风险。结果研究后发现,最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为肿瘤科,最易出现不良事件的为错误用药;法律风险为Ⅱ级。结论为将护理中不良事件以及法律风险有效降低,医院相关部门要定期引进相应管理系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护理流程有效完善。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分析 法律风险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53-02摘要目的提高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减少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分析前因素。方法通过对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进行研究,探讨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了检测结果,并且在多年的一些检验经验来看,一些检验结果都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联系。结论进行质量控制就必须注意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这也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没有重视的环节,因此,要想提高检验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分析前阶段的工作。

  • 标签: 质量 因素分析 医学检验 临床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应急程序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门诊输液患者的一般资料,掌握并分析其输液反应情况。结果本组输液反应主要包括发热(65%)、急性肺水肿(15%)及过敏性休克(20%);全部患者经应急处理和治疗后,均迅速缓解不良反应,整个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后果。结论严格把控药品质量关,规范进行输液操作,遵循无菌原则并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合理控制输液时间及速度,可有效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液反应 应急程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感染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管理干预对策。方法结合我院呼吸感染科护理实践,分别分析护理服务对象和护理工作者自身的护理风险因素,并归纳总结相应的管理对策。结论当前存在于呼吸感染科护理工作实践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分为服务对象护理风险和护理工作者自身护理风险两大类,可通过多种针对性管理对策对呼吸感染科护理风险进行综合管理,规避风险因素,降低护患双方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呼吸感染科住院病例的就诊安全和护理服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 标签: 呼吸感染科 护理 风险 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白细胞干化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用MA-4280KB型尿液分析仪对800例尿液标本进行白细胞分析。结果镜检白细胞阴性的674例标本中尿液白细胞干化学分析假阳性91例,假阳性率13.5%,而镜检阳性的126例标本中,白细胞干化学分析阳性只有99例,漏检27例,漏检率21.4%。结论为了避免尿液分析仪白细胞干化学分析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在工作中应将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结果相结合,对尿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阳性和阴性的标本都应做尿沉渣白细胞镜检,以免漏诊及误检。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白细胞 分析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液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及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收集的尿液样本1825份,采取回顾分析法,对尿液检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且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结果全部尿液样本中,检出质量缺陷标本432份,占23.67%;标本受污染104份,占24.07%;采集标本不当89份,占20.6%;标记不清78份,占18.05%;容器不合格56份,占12.96%;样本量不足43份,占9.95%;送检延时32份,占7.4%;其他30份,占6.94%。其中标本受污染、采集不当、标记不清排位靠前,显著大于其他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尿液检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且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各部门相互合作,能有效提升检测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尿液检验 影响因素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肝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6例重症肝炎院内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重型肝炎院内感染患者的类型、感染原因,提出具体的护理预防路径。结果本研究所纳入86例重症肝炎感染患者中,上呼吸道感染9例、下呼吸道感染23例、腹腔感染34例,泌尿感染17例,胆道感染3例。患者感染原因同医患防控意识、患者机体情况、心理情况、侵袭性诊疗活动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结论重症肝炎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相对多元,现实中必须严格遵循消毒隔离机制,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加大患者治疗配合度,才能有效避免患者院内感染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重症肝炎 院内感染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素锂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分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时分别抽取6ml静脉血液样品。用患者的血清和血浆进行对比试验,100份血清样品注入普通试管中,100份血浆样品注入肝素锂抗凝试管中,对两组血液样品进行生化检验,随后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样品共20项生化检验中12项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8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素锂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分析时虽然部分项目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大部分可行,整体过程简单,快捷,因此在排除具有差异的8个项目或者建立血浆参考范围的前提下,肝素锂抗凝血浆可以替代血清进行生化检验。

  • 标签: 生化检验 肝素锂抗凝血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内科感染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本文针对某医院2011-2014年间88例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病患的临床资料,利用排除法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利用t值检验法,对内科感染因素比例的显著性差异进行对比,还对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这88例患者中,呼吸系统感染因素为60例,消耗系统感染为9例,泌尿系统感染为7例,其他类感染为11例,分别占总因素的68.2%、10.2%、7.95%以及1.25%,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说明这三种影响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呼吸内科感染主要是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引起的,针对这一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合理用药、加强护理,及时治疗。

  • 标签: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 因素 临床治疗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