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武汉近十年来,麻风病处于低流行的状态,麻风病的传染控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累计新发病例21例,复发病例12例。但是由于麻风好侵犯周围神经的特性,其导致的麻风残疾恶化,社会歧视偏见等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依然十分艰巨。因此麻风病的健康教育在控制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显得更为必要。

  • 标签: 麻风病 健康教育 现状 模式 对策
  • 简介:目的掌握武汉青山区鼠类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类密度监测,每月监测1次。对2006-2012年青山区鼠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年共捕获鼠类3种353只,褐家鼠占92.4%,为优种;小家鼠和黄胸鼠分别占3.1%和4.5%。密度在春、秋两季呈现2次小高峰。结论青山区鼠种以褐家鼠为主,建议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控制对策的研究。

  • 标签: 鼠密度 监测 分析
  • 简介:目的测试武汉PCO行业常用灭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药效。方法在实验室用Φ10cm、Φ30cm玻璃罐和70cm×70cm×70cm玻璃方柜做取食实验,测试9种灭蟑胶饵对德国小蠊药效。结果用Φ10cm玻璃容器测试,1、3、5、7、9号毒杀率为100%,8号毒杀率仅为75.5%,其他均高于90.0%;Φ30cm玻璃容器测试,1、3、5、7号毒杀率为100%,8号仅为74.3%,其他均高于85.5%;用70cm×70cm×70cm玻璃容器测试,1、3、6、7号毒杀率接近100%,4号毒杀率仅为79.4%。结论9种灭蟑胶饵均有较好的灭蟑效果,在以德国小蠊为主的场所选用灭蟑胶饵灭蟑,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灭蟑胶饵 德国小蠊 药效
  • 简介:目的掌握2014年武汉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监测点28个,对各监测点进行人群、耕牛病情、螺情监测及相关因素调查,统计分析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耕牛感染情况及钉螺分布等相关指标。结果全市监测点共调查居民15310人,耕牛348头,调查有螺及可疑环境67处1370.90hm2。人群、耕牛感染率分别为0.05%和0,人群感染率较2013年下降了61.54%(χ2=5.844,P=0.016)。垸内、垸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武汉血吸虫病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需进一步加强螺情监测,巩固传染源控制措施,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 标签: 血吸虫病 钉螺 监测 武汉市
  • 简介:目的报告并分析2016年全市血吸虫病监测数据。方法根据《武汉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5年版》,在全市开展常规监测,对全市12个血吸虫病流行区的28个监测点,开展常住居民、流动人群、家畜的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分布和感染情况以及野粪等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2016年全市网络报告血吸虫病病例51例,均为慢性临床诊断病例;监测点本地常住居民血吸虫血清学筛查15399人,血检阳性343人,粪检342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2.23%;流动人群血清学筛查5122人,血检阳性14人,粪检14人,粪检阳性0人,血检阳性率为0.27%;监测点共检查家畜473头,粪检阳性0头。监测点调查钉螺面积2055.82hm^2,查出有螺面积975.47hm^2,无新发、复现钉螺面积,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全市血吸虫病疫情呈稳中有降的低度流行态势,但钉螺分布仍面广量大,需坚持开展低度流行区的血吸虫病监测巩固与防治工作。

  • 标签: 钉螺 血吸虫病 监测 武汉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武汉某中学教师健康状况动态比较分析,为教师群体的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武汉某中学在职及退休教师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72名及2016年176名教师的健康体检结果数据进行动态比较分析。结果三组人群主要检出疾病为血脂异常、心电图异常和脂肪肝。2016年与2015年相比,青年人组和中年人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处于增高趋势,老年人组中男女组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均有所下降,但总的检出率仍然呈现升高趋势;女教师在青年人组与中年人组中脂肪肝检出率有所上升,而老年人组中有所下降,但检出率呈增高趋势,总体男教师脂肪肝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增高趋势,各年龄阶层、不同性别的检出率变化趋势不一致。结论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该群体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管理以防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教师 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背景下武汉农村药品监管现状,探讨监管的经验与不足,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知情人访谈法,调查武汉六个新城区2009年至2011年农村药品安全监管现状。结果监管效果明显,监管客体多、分散制约农村监管工作。结论强化监管力度和稽查手段,实现农村药品监管网高效运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武汉东西湖区2010~2011年度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率、顺位变化及存活情况,找出相关因素,探讨我区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更好的提高我区下一代人口素质以及为今后监测工作的管理重点和制定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制定的《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试行)》(2006年8月),认真填写<出生情况及婴儿随访登记表>,每月汇总,并对出生缺陷监测的数据进行率及顺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东西湖区人群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4.7‰,两年出生缺陷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孕前对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教育,加强宣传婚前医学检查的重大意义、孕期要做好产前检查及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控制出生缺陷儿,才能提高本区人口素质的发展。

  • 标签: 围产儿 出生缺陷
  • 简介:目的掌握武汉蔡甸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蔡甸区2012~2016年血吸虫病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武汉蔡甸区共调查血吸虫病例197例,病例末次接触疫水时间2007、2009、2010、2012年分别为105、58、33、1例,2012~2016年杏出确诊病例分别为82,82、22、11、0例,其中漏查75例,占38.07%;漏治29例,占14.72%;治疗不规范未愈66防例,占33.50%;药物疗效不佳26例,占13.19%;死亡1例,占0.51%。结论血吸虫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能掌握我区血吸虫病疫情,提高血吸虫病监测预警,促进开展科学防治.

  • 标签: 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 确诊病例 回顾性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武汉洪山区小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小学生健康素养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所小学的36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学生具备的总体健康素养的比例为55.62%,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年级和家长健康素养,且随年级增长而增高,家长具备健康素养的小学生其具备的健康素养的比例比家长不具备健康素养的小学生高,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洪山区小学生健康素养情况较好,但仍有待提高,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多渠道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健康素养。

  • 标签: 健康素养 洪山区小学生 家长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了解武汉育龄妇女乳腺及妇科常见疾病和症状的患病现状和其分布规律,确定干预措施和干预人群。方法在武汉内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女性健康调查问卷,并公布填写好后的邮寄地址和奖励方法,用统计软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被调查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为阴道炎,患病率为27.9%;经常出现的妇科症状以月经前乳房胀痛最多,占调查人数的23.8%;偶尔出现的妇科症状以白带异常为最多。大多数乳腺及妇科疾病好发于31~44岁年龄段的人群。结论武汉育龄妇女的乳腺及妇科疾病和相关症状的患病率都较高,并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应及时予以干预。

  • 标签: 女性健康 妇科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武汉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武汉两所综合性大学1188名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1072份。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之间,适应不良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P=0.838);情绪适应和躯体适应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1=-3.19,P,=0.001;t2=-2.28,P2=0.023);行为适应维度男生得分高于女生(t:2.92,P=0.00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中,家庭环境因素对适应不良的发生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女生中,父母经常打架是适应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OR=4.44,95%CI.1.77—9.13),经常主动向家人谈心里话是其保护因素(OR=0.41,95%Cl:0.19~0.90)。结论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大学新生在不同适应维度发生的状况不同。家庭环境因素与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应针对不同性别适应不良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 标签: 适应障碍 家庭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江夏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考核。方法按照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要求,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流行村,进行人群病情、家畜(耕牛)病情、螺情和访视调查,审核2008~2011年全区血吸虫病防治和疫情档案资料。结果全区2008~2011年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感染率均<1%,未出现急性血吸虫病病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防治档案资料,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江夏区经过数十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考核
  • 简介:摘要:医保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进行日常医疗的保障,医保政策的每次调整和变化,都会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对一些具有慢性病或是特殊疾病的患者而言,门诊诊治具有更大的便利性,门诊慢特病医保的报销政策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医疗费用,也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主要分析了武汉门诊慢特病医保报销的流程和比例,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武汉门诊慢特病医保政策改革取得的成效和武汉门诊慢特病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旨在为武汉的门诊慢特病参保患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 标签: 武汉市 门诊慢特病 医保报销 现状 对策
  • 简介:根据卫生教育《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学生健康体检和卫生防病工作的通知》,台儿庄区卫生教育联合开展了全区在校师生健康体检活动。本次健康体俭工作由区卫生教育统一协调,区卫生监督所组织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进驻校园,对全区42600余名在校师生进行健康体检,并予以全程监督,区教育派员跟踪督导。

  • 标签: 学生健康体检 市卫生局 教育局 台儿庄 师生 卫生防病工作
  • 简介:目的了解武汉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peoplelivingwithHIV/AIDS,PLWHA)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匿名调查。结果在调查的451名PLWHA中,服药依从性均数为98.73%,其中,有414人(91.8%)服药依从性≥95%,37人(8.2%)服药依从性<9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时间>24月(OR=0.383,95%CI:0.191~0.767,P=0.007),歧视感知高(OR=0.980,95%CI:0.961~0.999,P=0.042)的PLWHA服药依从性越差。结论武汉PLWHA服药依从性较高,应加大对治疗时间较长,歧视感知水平较高的人群的关注,探索干预性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人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 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武汉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儿童医院)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基本信息,对新农合运行情况,以及开展湖北省农村参加新农合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治情况进行的分析。对新农合运行中存在的完善新农合制度,建立行之有效地补偿机制,新农合重大疾病救治超定额现象严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建议共大家探讨。目地在于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更好地为新农合的患者服务。

  • 标签: 儿童医院 新农合 先天性心脏病救治
  • 简介:目的对武汉6个区的20个街(乡)进行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与消除达标考核。方法按照《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15976—2015)》,对武汉4个传播控制区的15个街(乡)和2个传播阻断区的5个街(乡)开展人群、家畜、螺情、档案资料考核以及现场钉螺调查。结果2012~2016年15个传播阻断达标考核街血检223361人,血检阳性数6872人,共粪检6839人,累计阳性290例,2012~2016年分别为137、116、26、11、0例,粪阳者全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均为既往感染的历史遗留病人;累计存栏牛27316头,粪检未发现阳性;5年内均未发现阳性钉螺,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29、0.018、0.035、0.024、0.015只/0.11m^2,抽样30个流行村,现场查螺活螺平均密度为0.12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连续5年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人、病畜与感染性钉螺。5个消除达标考核街至少连续10年内无粪阳病人,为无牛区,共调查了8个流行村,现有钉螺面积为0,现场调查2500框未查出钉螺。结论2017年武汉江夏、汉南、蔡甸、黄陂4区的15个街各项疫情指标已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武昌、武汉开发区2区的5个街已达血吸虫病消除标准,为下一步全区达标提供了充分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消除 武汉市
  • 简介:目的评估武汉普通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Evirus,HE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的3890名0~59岁普通人群开展调查与血样采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抗-HEVIgG,采用χ^2检验、精确二项式公式法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武汉0~59岁普通人群抗-HEVIgG标化阳性率为35.01%,男性标化阳性率与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075),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升高(χ^2=542.32,P〈0.001),城区人群标化阳性率高于郊区(χ^2=11.32,P=0.001);18岁以上人群抗-HEVIgG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较大者(30~59岁)、居住于城区、喜食鱼类的人群感染HEV的风险更高(均有P〈0.05)。结论武汉普通人群HEV感染率较高,男性、年龄较大者(30~59岁)、居住于城区、喜食鱼类的居民是高危人群。

  • 标签: 肝炎病毒 戊型 健康调查 血清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简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和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发展,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对武汉洪山区2005-2009年126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原因 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