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中国东部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内300余个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和14个中、新生代玄武岩和蛇绿岩岩石分析研究,获得了1455个长石铅、68个全岩铅和9个玄武岩铅同位素新资料。所获得的最终主要成果和新认识、新概念归纳如下:1.定量地将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壳和地幔分成三大块体,即华北、华南、东北。它们之间的界线在东经116°、北纬30°和42°附近(图1)。2.综合Pb、Sr、O、Nd多元同位素示踪组合模式,将华北岩石圈陆壳板块划分出五个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省,亦即是五个构造花岗岩省和五个构造成矿省:冀北—辽北省(A1-1)、阴山—五台—燕山省(A1-2)、晋中—冀南—鲁西—辽南省(A2)、大别—胶南省(A3-1)和秦岭—北淮阳—肢东省(A3-2);华南岩石圈陆壳板块划分出八个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构造花岗岩或构造成矿)省:洪泽湖—太湖省(B1),西南扬子省(B2-1)、北扬子省(B2-1)、南扬子省(B2-3)、南岭省(B3-1)、三江省(B3-2)、武夷省(B4-1)和闽台省(B4-2);东北岩石圈陆壳板块暂划分出两

  • 标签: 岩石圈 铅同位素化学结构 构造地球化学省
  • 简介:化学地球动力学是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二十世纪末期地幔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随着人们对板片-地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地球化学效应的认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已经从地幔不均一性本身拓展到具体俯冲板片对地幔成分的影响。这个拓展为我们认识地球内部的运作机制、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幔不均一性的尺度等重要科学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系统回顾了大洋玄武岩成因与地壳物质再循环、大洋玄武岩源区的岩石学性质、板块俯冲与大洋玄武岩成因、大陆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成因和板片-地幔相互作用以及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动力学等方面的突出进展,对化学地球动力学领域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化学地球动力学 大洋玄武岩 壳幔相互作用 地幔源区 大陆动力学
  • 简介:黏土矿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其对地质和地球化学过程有重要意义,也是工业、环境等领域中的重要矿物材料。黏土矿物的众多物化性质均与其表界面结构和性质有关。作为实验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量子力学模拟被广泛用于黏土表界面性质的研究。本文回顾了利用量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对黏土矿物-水界面性质的研究,包括表界面结构、表面酸度和离子络合等方面。

  • 标签: 黏土矿物 量子分子动力学 界面结构 表面反应性 表面酸度 离子络合
  • 简介: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化研究@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水—岩作用,金矿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动力学模型化研究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成矿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水—岩作用金矿热液矿床的形成同热液与...

  • 标签: 成矿动力学 计算机模拟 水—岩作用 金矿
  • 简介:水岩相互作用是实验地球化学领域内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岩-水相互作用表面动力学机理的研究对于揭示岩石风化、蚀变、变质、元素运移、土壤形成以及成矿作用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硅酸盐矿物与水作用的研究表明,硅酸盐矿物在风化时,各种组份进入溶液的量与其化学组成相比是极不一致的。由此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发生反应的硅酸盐矿物表面,认

  • 标签: 硅酸盐矿物 动力学机理 实验地球化学 水岩 组份 土壤形成
  • 简介:冀北印支期碱性岩浆活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张招崇(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王永强(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710054)关键词碱性岩浆印支期冀北地球动力学燕山地区是否存在印支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一直存在着争论。过去多数人...

  • 标签: 碱性岩浆 印支期 冀北 地球动力学
  • 简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又称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ESCA),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表面分析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单色的X射线光子打到样品上,光子就被样品中的原子吸收,每一次吸收都引起一个瞬时的电子发射。只要光子的能量hv大于原子、分子或固体中某原子轨道电子的结合能EB,便能将电子激发而离开,得到具有一定动能的光电子。由于X射线能量较高,所以主要得到的是来自原子的内层轨道的电子。因为能量是守恒的,所以电子的动能KE加上使这个电子脱离轨道而到达谱仪真空中所需要的能量必定等于X射线的能量。如果X射线的能量是已知的,动能用电子能谱仪测量,那么,就可以得到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结合能。利用能量分析器的色散作用,可测得电子按能量高低的数量分布。由分析器出来的光电子经倍增器进行信号放大,再以适当的方式显示、记录,便可得到XPS谱图。

  • 标签: XPS 水岩相互作用 动力学机理
  • 简介: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化学地球动力学高级研讨会”于2000年2月15~1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高校系统和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所属单位的80余人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就近年来化学地球动力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全国化学 化学地球动力学 合肥召开
  • 简介:非平衡非线性现象已引起全世界自然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中国科学院列为90年代交叉综合性的重大科学前沿课题;而地质学中非线性现象的研究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均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对地质体中发育的不同尺度的有序现象和不规则现象(均属非线性现象),如矿物的不规则生长、矿物内部的不规则混层和矿床分带等形成的动力学机理很少有人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研究。实际上,它是成岩成矿动力学体系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经各种自反馈机制的耦合形成的典型非线性现象。对此类现象的研究不仅可进一步阐明地质过程中元素的活化、迁移、沉积物和相转变机理,而且还可对不规则现象如分形和混沌作合理的解释。(2)以往研究者在实验和理论研究中多数讨论的是平衡态或近平衡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即使遇到非线性问题也是尽可能地把它作线性化处理,可这种线性化处理后往往会损失很多有关体系成因和演化的信息,尤其是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有时甚至得出与地质事实相悖的结论。可见,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价

  • 标签: 非平衡非线性现象 非线性动力学 自反馈机制
  • 简介:华南二叠系底部的硅质岩及同一层位对应于华南重要的地幔强活动期和成矿期,有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指示意义。研究表明,孤峰组剖面的岩性可划分为三段:泥页岩段、厚层状硅质岩段和薄层状硅质岩段。沿剖面自下而上,Al2O3、K2O和TiO2含量逐渐降低,MnO、TFe等组分逐渐升高;稀土元素显示出一定的铈负异常,∑REE偏低,且向上∑REE逐渐减少而HREE/LREE逐渐增高;一些热水沉积诊断性微量元素如As、Sb、Hg等也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异常。这些特征均表明硅质岩的成岩过程中包含有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的共同作用,且自下而上热水沉积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这种成岩作用的演化特征,代表了下扬子地台拉张裂陷盆地对晚古生代伸展背景的沉积响应,对于探讨裂谷盆地阶段性发育的动力学特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标签: 硅质岩 指示意义 二叠系 热水沉积 地球动力学 孤峰组
  • 简介:磁绿泥石化学成分类似于绿泥石,但属于蛇纹石结构。研究中常将其误认为是高岭石或鲕绿泥石,国内相关研究极为有限。作者综述了各地发现的磁绿泥石及其形成环境特点,将其形成环境分为两类:①海相环境,常在海相鲕粒铁质岩中以鲕粒形式产出,海相磁绿泥石多指示温暖、富铁且为还原环境的海域;②非海相环境,在北极荒漠土、煤炭沼泽、红土带、淡一半咸水的河漫滩和河口湾、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三角洲、燧石黏土、花岗岩和变质岩中产出,多由海绿石、绿泥石、高岭石、钛云母、或红土转化形成。对磁绿泥石进行矿物学以及成因环境研究,有助于黏土矿物学研究的完善,对磁绿泥石产区的古环境分析拍.将大有裨益。

  • 标签: 磁绿泥石 0.7nm绿泥石 化学组成 结构 形成环境
  • 简介:近年来,我们在安徽、江西及广东等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部分岩体中发现了不少变余沉积结构构造,其中有些是新发现的,提供了新的信息,对认识这些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其成岩物质的来源、岩石成因及成矿作用等都有重要意义。华南花岗岩广布于华南地槽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中,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带附近,地壳活动性强,构造变动剧热,以印支燕山构造—岩浆活动为最强,振荡运动频率高,振辐大,震旦—寒武系砂砾岩分布广,厚度大,深大断裂与线性褶皱发育,花岗岩类侵入体广布,各种有用矿产都很丰富。

  • 标签: 花岗岩化 变余沉积 岩石学特征 地壳活动 褶皱发育 深大断裂
  • 简介:地球化学异常的共轭现象及其分形数学结构周永章(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共轭地球化学异常,分形结构,非平衡地球化学体系所谓“找矿”的实质就是寻找在特定尺度以上的地球化学正异常。因此,正异常研究及在找矿方面的贡献一直为地质...

  • 标签: 地球化学异常 共轭现象 分形数 地球化学体系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 简介:60年代以来,非平衡态热力学与非平衡态统计力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很快向其它科学领域渗透。它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宇宙科学、人体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等连接起来,填平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耗散结构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在1967年召开的第一届“理论物理与生

  • 标签: 非平衡态热力学 耗散结构 宇宙科学 场理论 人体科学 平衡相图
  • 简介:泗滨砭石是中医用以制造砭具的一种石材,加热后的砭具对人体有加快血液流动和疏通经络等明显的理疗效果。本又用近代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和测定了砭石的徽结构、化学组成、放射性和法向发射率。结果表明,泗滨砭石是一种致密的徽晶粒状结构石灰岩,CaCO2的含量高达96%,不舍有毒元素,放射性核素含量极低。镜下能观察到的其他矿物有黄铁矿、锐铁矿和石墨,粒径1~3μm,分散产于方解石的晶界间;砭石中未见生物残骸,有机碳舍量仅为0.09%。在8~14um光谱区测定的法向发射率高达0.923,说明砭石具有很好的红外发射性能,而方解石高达86.73J/K·mol的热容和微晶致密结构特征,是砭石具有良好热辐射性质和加热后对人体有明显理疗效果的岩石学基础条件。

  • 标签: 泗滨砭石 徽晶灰岩 岩石成分 红外发射 理疗功能
  • 简介:2014年12月6-7日,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矿物物理矿物结构2个专业委员会在桂林理工大学召开了2014年工作会议,会议由2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承办。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廖立兵、矿物物理矿物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宏平等25名委员参加了会议。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专业委员会 岩石材料 矿物结构 物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