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现藏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银质,花纹鎏金。花式口,十曲,曲腹,圈足,盖顶部圆凸。盖部纹饰以模压为主,局部錾刻,身纹饰錾刻。盖与身以子母口扣合,子口与身焊接。身錾刻有五狮和五凤纹。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纹 科尔沁 通辽市
  • 简介:西汉时期平板范竖式浇注铸钱工艺中有不同的钱币腔设置和内浇道的形状,本研究通过计算机的流动模拟和凝固模拟技术,研究了钱币腔和内浇道对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钱币腔的不同设置埘允时间影响不大。2)钱币腔的不同设置对充过程产生影响,内郭正置的腔产生气孔等铸造缺陷的可能性增大。3)内浇道的形状对钱币腔的液流充时间和液流在腔中的流动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对凝周特征虽略有影响,但远小于钱币本身几何特征对凝固特征的影响。西汉中期起至晚期已基本采用内郭斜置的腔设置,表明古代工匠在西汉中期始已明了钱币腔的设置对充过程将产生影响,已能通过选择更好的钱币腔的设置来提高钱币的铸造质量。铸钱时,对缩短充时间的要求高于对充状态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多采用缩短充时间的内浇道形状以提高平板范竖式浇铸工艺的充满率,从而提高成品率。

  • 标签: 西汉 铸钱工艺 竖式浇铸 内浇道 计算机模拟
  • 简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成都市文物管理处从废品收购站收回一青铜佛像,收回时佛像的双膝处已被砸残,后背及座子已砸变形,左膝处有修补痕迹。但整体形状基本完好,大致可以恢复其原状(如图所示)。该尊佛像以红铜为主要成分,螺发,肉髻细而高,髻顶有圆球形宝珠,发际线在额中略向下呈弧形,脸部瘦削,眉心有白毫,短下巴,双耳下垂,胸部肌肉隆起。披袒右袈裟,露右乳,

  • 标签: 铜佛像 考古研究 佛像袈裟 成像风格
  • 简介:记一春秋玉玦林颖我店收藏一春秋时期的五块,此为白玉,有黄褐色心斑,直径5.25厘米,厚0.2厘米,内径1.4厘米,缺口长1.9厘米,宽0.3-0.4厘米。玉的正面用S形阴线刻划有卷曲缠绕的变形龙纹,构图繁密,布局有序,雕刻线条极为流畅,充分体现了...

  • 标签: 玉玦 春秋时期 文化内涵 时代风格 人际交往 《白虎通》
  • 简介:邯郸市博物馆“磁州窑艺术展览”厅内陈列着数磁州窑瓷枕,艺术精美、充满民间生活情趣。其中两题诗枕龙为别具一格,一是“常忆离家日枕”,底间印有“张家造”字样,长31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白地黑花,上题“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言,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一是题“红绣鞋”诗枕,.长31厘米,宽15.5厘米,高12.5厘米。上书:“韩信功劳十大,朱客亮位治三台,百年都向土中埋,邵平瓜,盈亩种,渊明菊,夹篱开,闻安乐,得

  • 标签: 磁州窑 邯郸市博物馆 红绣鞋 艺术展览 民间生活 土中
  • 简介:梅瓶的造型特点是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底足纤巧,给人一种轻盈的美感。所以叫梅瓶,据说因其口小,只可插一枝梅花,供文人雅士案头清玩,这恐怕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梅瓶的起源始于宋朝,宋瓷的造型讲求挺拔、俏丽,梅瓶最能体现这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梅瓶的功用原本是盛酒用的,

  • 标签: 传奇 原本 文人 误会 宋朝 美感
  • 简介:1963年昭盟文物站,征集到一青铜阴阳短剑。据介绍,这件短剑早在1958年于南山根遗址中出土,后被社员收藏交献文化部门。现藏宁城县文化馆。短剑呈曲刃柳叶形,通长21.6厘米,其中柄部长10厘米。脊呈八棱形;护手处呈半圆状。柄部扁平,两面分别铸一男、一女裸体像:女性两手交叉护至胸部,乳房微鼓;

  • 标签: 柳叶形 曲刃 文化部门 文化遗物 柄部 此器
  • 简介:记一唐代执壶偶读唐诗,发现许多唐诗提及胡人乐舞,诸如“羯鼓声高众乐停”,“胡琴琵琶与羌笛”,以及“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等等。说到胡人乐舞,不由想起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一级文物唐代点褐彩贴伎乐人物执壶,其上贴塑的伎乐人物亦与胡人乐...

  • 标签: 胡旋舞 丝绸之路 石家庄市 唐代部分 博物馆 新唐书
  • 简介:中国素有"金有价,玉无价"之说,汉代则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奠定了中国玉石文化的基本格局.1969年在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中出土的两玉器绝品--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和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充分体现了汉代玉石文化风格和死者的身份地位.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汉代 玉器珍品 中国 文物考古 雕刻艺术 玉石文化
  • 简介:河北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两汉代铜镜,一是官方机构“尚方”制作的四神规矩镜,一是当时的私家作坊侯氏制作的神兽镜,两镜制作规整,图案清晰,反映出汉代官方和私家的制镜水平。

  • 标签: 汉代 铜镜 尚方 侯氏神兽镜
  • 简介:佛教造像艺术是佛教发展的自然产物。在佛教流传的早期,印度佛教徒通常用足印、莲花、塔、菩提树等来象征佛陀,以表达他们对佛陀的热爱和崇敬。到公元前1世纪,逐渐兴起了造像艺术。我国的佛教造像是西汉末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的,至南北朝时期达到高潮。定州市博物馆收藏的一圆雕二定州市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

  • 标签: 石造像 佛教造像 北齐 西汉 菩提树 弟子
  • 简介:眼前放着的两书法手迹,一是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所书《满江红·题宋思陵与岳飞手敕》,图1示其后半,全文如下:

  • 标签: 手迹 书法 评读 满江红 文征明 书画家
  • 简介:珍贵的革命文物黄清华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曾两次路经川西北的金川,并创建了金川赤区。三十年代的金川是一个藏、回、汉民族杂居、军阀势力明争暗斗、土司制度根深蒂固、民族隔亥较深的地方。红军到达此地后,针对这...

  • 标签: 阿坝州 红军长征 革命军 中央政府 共和国 少数民族
  • 简介:关于敦煌文书《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的作者,学界存有张球、悟真两种不同观点。本文作者认为是张球。主要论据为:其一,抄写该碑文的s.6161+S.3329+S.11564+S.6973+P.2762卷背所存诗文当是张球所作,内容笔迹亦与正面相关相同,可证正面的碑文更可能是张球作品,诸卷所抄为张球作品集;其二,从张球任职情况及其与张淮关系看,张淮理应延请当时职掌“文辞之事”的节度判官掌书记张球撰写碑文,而不会违背常理另请他人;其三,张球是虔诚的佛教徒并留有多相关作品,完全可以胜任为张淮的佛教功德歌功颂德的写作;其四,碑文抄件中的大量双行小注系为张球晚年教授生徒所需而增补,其内容常又见于张球所删《略出赢金》,同样可证碑文为张球所撰。

  • 标签: 《张淮深碑》 张球 归义军史 张淮深 悟真
  • 简介:前几年,在北京报国寺钱币交流会上曾见到过两枚上面印有阿拉伯文铭文、形状古怪的“东西”,重约5g,币商称它们是波斯银币。出于好奇,我将这两枚“波斯银币”拍照留存。后来,在翻阅钱币资料时,发现确曾有过这类称为林(Larin)的银币。现将有关信息记述如下:

  • 标签: 银币 形状 阿拉伯文 “东西” 交流会 报国寺
  • 简介:山西稷山出土的四东周铜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稷山县博物馆图一铜器出土地点示意图1993年3月,稷山县城关镇下廉城村村民在修建铁路立交桥推土过程中发现几件青铜器,接报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会同稷山县博物馆前往勘查清理(图一)。下廉城村位于...

  • 标签: 考古研究所 山西 稷山县 殷周青铜器 东周时期 铁路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