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出生于嘉庆年间、活跃在道咸两朝政治舞台上的清代名臣杜受田的传统身份决定了他的传统经历、思想和眼光,但终因其所处的特殊时代却是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现在发掘的史料看,他的为政并没有任何突破传统官僚的建树,在其所处的时代他也未曾扮演像他身后短短十数年即涌现出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一类的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色;但不容忽视的是,杜毕竟是处于时代即将变动的前夜,他以及与他密切相关的人将在极大程度上左右中国未来的走向。事实也确实如此。于是,两则十分有趣的逸闻出现了,这两则史料影响极其深远;它的出现并不是小说家漫无目的地偶然为之,而是代表了清末民初的一股反思与回顾思潮。不幸的是,杜受田作为与核心人物关系最为亲密的传统官僚,成了被层累构造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 标签: 杜受田 南苑围猎 皇储之争 层累构造 反思思潮
  • 简介:中国近世谱形成于宋元时期,以族谱为其主要形式,文章以徽州程氏族谱为例,对宋元时期宗族谱系的构造进行分析.徽州程氏族谱可分为本宗谱和氏族谱两部分,两种谱系是建立在族与氏族区别的基础上,以名族为本位结合在一起.本宗谱系的构造特点是宋元时期族亲属关系的反映.氏族谱系则是追溯姓氏来源,通过神祖祖先的历史化和世系化,确立氏族的名族地位.

  • 标签: 徽州程氏 宋元谱系 亲属关系
  • 简介:唐代长安城裹有三大内,即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分别为不同时期帝王政治活动的中心,其中大明宫为唐代中後期主要的政治核心(图1)。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就对大明宫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与之相关的历史研究也陆续展开。这些勘察与发掘,

  • 标签: 唐朝 大明宫 构造形式 中央决策部门 职能变迁 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介绍日本学者前田直典关于日本历史是以中国、朝鲜的历史发展为前提条件的观点,以及另一日本学者西嵨定生所提出,以中国为中心的古代东亚世界的运转,系以册封体制(指中国王朝与其周边各国间结成君臣关系的体制或秩序)为轴心的构想。按照西嵨的构想,中国先进的文物制度正是通过这一册封体制向周边传播和得到理解的;而日本,虽没有与中国结成册封关系,但仍以朝贡国的地位,吸收中国文物制度。本文还介绍不同意上述构想,或与之有差异的种种看法。并希望今后中日两国学者进一步加强合作,探讨、研究这一类问题。

  • 标签: 朝贡国 君臣关系 研究动向 句丽 律令制 隋唐时代
  • 简介: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长时期里,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农村。但是。毛泽东早就说过,“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而如果“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达此目的”。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许多城市相继获得解放,制定正确的城市政策,做好城市工作,已经突出地提到党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 标签: 城市工作 党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 革命 目的 胜利
  • 简介:城市博物馆作为彰显城市形象的载体,它从内容到形制上传播着城市历史与文化,彰显城市的文化形象。科学地运用好这个载体,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城市形象传播的效果和效率。

  • 标签: 博物馆 城市形象 传播
  • 简介:这里探讨的城市,是指成为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中等以上城市。在流传下来浩如烟海的旧志中,堪称典型意义上的城市志寥若晨星,因而当代新编城市志,在旧志中可资借鉴的东西便不多。然而,全国中等以上城市的新编方志,经过“十年铸一剑”,已显露出它的锋芒,志人在实践中也尝尽了苦辣酸甜,现在对城市志作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应该说是已具备较充分的条件了。现代中心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结构复杂,功能齐全,新编城市志不能“以事分

  • 标签: 城市志 中心城市 基本特征 新编志书 门类设置 中心功能
  • 简介: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内部存在的各种力推动着城市的生态组织结构的变迁,而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态组织结构演变的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力量.美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组织结构的演变深刻地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步行城市时代,城市的结构十分紧凑,没有区位功能的分化;城市有轨交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区位功能的分化,大都市区的生态组织初步形成;汽车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推动了大都市区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向多中心结构演变,形成了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大都市连绵区.

  • 标签: 芝加哥学派 生态组织结构 城市交通 步行城市 大都市区 大都市连绵区
  • 简介:本文从人类学与公众史学的交叉互动出发,以"成都一东方伊甸园"城市品牌营销、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选择"太阳神鸟"这两个事件为案例,探究在城市形象塑造活动中,公众如何共享历史话语权以及城市历史与公众记忆如何互动。

  • 标签: 公众史学 人类学 城市形象 东方伊甸园 太阳神鸟
  • 简介:历史想象是当代叙述主义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本文尝试以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作为切入点,探讨他关于历史想象的观点。在《历史的想象》一文中,柯林武德区分出三种形态的历史学:(1)常识的历史学,对应于记.忆和权威;(2)批判的历史学,对应于推论和批判;(3)构造的历史学,对应于想象和构造。这不仅是他对近代西方历史学发展过程的总结,而且是他整个历史哲学的构成素。所以,柯林武德在讨论历史想象的问题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与诗性想象等同起来,既看到它们在形式上的统一性,又认识到它们在内容上的差异性。他对历史学自律性的辩护,,不是将其看作是自然科学,同样也不是艺术,而是从历史思维的高度来论证历史学作为一门理性探究活动的正当性和普遍性。

  • 标签: 历史记忆 历史推论 历史想象 历史思维
  • 简介:城市区志是本届修志中出现的一个新志种,由于记述对象的特殊性,它的模式亦和市、县志及专业志不同。从已出版的区志看,它确是一种新志体,是从旧志体脱胎而来的,也是借鉴市、县志的模式编纂的,所以它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志书出版后,还不能

  • 标签: 城市区志 大事记 专志 驻区 新方志 县志
  • 简介:2019年是共和国七秩华诞,也是武汉解放70周年。美国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多少座城市又无一不是时间的产儿。'武汉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作为'时间的产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高峰,为书写'中国时间'作出了卓越贡献——盘龙城将武汉城市起源定格在3500年前,武汉是中国有3000年城龄的为数不多的城市之一;汉正街作为汉口的'母街'。

  • 标签: 武汉解放
  • 简介:一、问题之提出关于唐宋城市中的厢制,前人已有较充分的讨论①,形成了若干得到较普遍认可的认识:(1)作为城市行政区的“厢”,起源于唐末藩镇兵制,特别是后梁开平三年(909)以左右军巡使分掌都城的警巡治安,遂使原来作为军队蕃号之用的左右厢,逐渐被用来称呼其巡察地域,进而演化成城市行政区划的名称。

  • 标签: 城市 唐宋 行政区划 藩镇 都城
  • 简介:2017年9月,武汉水墨双年展上,樊枫展出了新作《自行车王国》,内容是满目的共享单车。跟所有人的感受一样,成片成片的单车汇成海洋,它们堵住道路,影响交通,确切地进入日常的视野,让人无法回避共享经济背后资本的力量。而在樊枫的笔下,随意停放的单车林林总总,倒是拥挤出山水的意味,在墨色的浓淡起伏之间,眼前的城市里也有了诗意。

  • 标签: 城市 双年展 自行车 单车 所有人 共享
  • 简介:在1300多年前,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高原各部落、建立了远近闻名的吐蕃王朝,迁都拉萨。因此,拉萨就成为了历代藏王和各教派势力的必争之地,同时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了深厚的文化观众涵。拉萨处处显现着一种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占朴,使人感到每一座寺庙,每一幢房子,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 标签: 拉萨 吐蕃王朝 部落 迁都 寺庙 教派
  • 简介:近年来,以区域史研究为视角,探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在某个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聚合和关联,进而考察“整体中国”在不同地域的存在和演进机制,已经成为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理念.当前,“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梳理“京津冀”区域在历史发展中的内在关联与互动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016年11月4?5日,由北京社会科学院、北京古都学会主办的“区域?城市?社会——第二届城市历史比较论坛”在北京召开.

  • 标签: 社会科学院 区域史研究 历史比较 城市史 论坛 综述
  • 简介:本文从群体互动的视角研究了流动穆斯林与大城市回族社区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流动穆斯林大量进入大城市给回族社区带来了重要影响:(1)增加宗教氛围;(2)为清真寺职能发挥提供物质支持;(3)协助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4)解决“清真饮食难”问题;(5)改善文化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城市回族社区也在几个方面影响了流动穆斯林:(1)职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为流动穆斯林提供生存空间;(3)提供宗教功课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和平台;(4)促使流动穆斯林自身实现文化转型;(5)相对在家乡而言部分流动穆斯林宗教生活淡化。总之,流动穆斯林促进了大城市回族社区和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适应了城市生活方式,促进了自身的现代化。

  • 标签: 流动穆斯林 大城市 回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