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我读完了贺虎林的小说《颤音》久久心情不能平静。为什么?就因为作者让其中的一个人物——红莲突然就死了。她是这篇小说里感动了我的人物,她的死太偶然了,不

  • 标签: 鲁迅小说 红莲 颤音 护工 作者 读后
  • 简介:捧读《春雨潇潇》(以下简称《春》集),沉甸甸的内容,丰富多彩,共收各种类型的散文四十五篇,有抒发乡思乡愁的《招魂》《春雨潇潇》等;有描述彝寨风情的《火把节散记》《换童裙》等;有情关山川猫狗的《春到卧九坝》《问一声,我的小鸟》等;有神牵悠悠情思的《春蚕》《敬礼!平民作家李乔》等;有撷起思路花雨的《彝

  • 标签: 文学作品 文学语言 社会生活 读后 艺术形象 散文
  • 简介:去年的云南省作家协会换届会上,我曾建议昆明文学院院长张承源同志,为刚逝世的原昆明文联主席洛汀老编一部书。洛老一生从事编辑工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供职于'太子'蒋经国手下,维系着东南一隅的文化事业。先后在赣州主编《新赣南报》、《正气日报》、《青年报》副刊,在南昌主编《中国新报》副刊,团结培养了一大批进步的文学工作者。全国解放前夕,加入人民解放军,随军西征云南。参与创办了《边疆文学》。粉碎四人帮后,再创办文学月刊《滇池》,出任主编。洛老的一生,是献身编辑事业的一生,但他也留下了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除1939年出版过一本薄薄的散文集《第一夜》外,迄今未能结集出版。我认为这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敦促承源向有关方面集资出版。承源说,他早已在做这个工作了。我开始等待。如今,一册装帧印制都十分精美的《洛汀文粹》(香港昆仑制作公

  • 标签: 文学评论 < > 洛汀 散文
  • 简介: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开幕。此前,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元帅、诗人陈毅率中央代表团一行800余人经青藏公路于4月19日胜利抵达圣地拉萨,对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划时代大事进行指导,并慰问在藏人员、边防官兵及西藏各族人民。无疑,这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西藏自治区 陈毅 筹备委员会 民族团结 代表团 副总理
  • 简介: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实在可以作为我们做学问的金玉良言。在郑庆笃等编写的《杜集书目提要》①中,有〈沈德潜《杜诗偶评》提要〉,其中说:“《杜诗偶评》四卷,一名《杜诗评钞》。”鉴于古人同书异名的情况很普遍,以前我也相信《杜诗偶评》即《杜诗...

  • 标签: 杜诗学 沈德潜 书目提要 杜集 杜甫研究 《唐诗别裁集》
  • 简介:《逃家小兔》这本书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文字,好像是一个母亲在和自己的孩子逗着玩,很轻松地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但文字背后却透露了母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企盼和担忧。小兔逃到海里变成小鳟鱼,兔妈妈就变成园丁;小兔变成小鸟,兔妈妈就变成大树……

  • 标签: 读后感 成长过程 文字 孩子 母亲
  • 简介:“点拨”不敢,作为读者谈点读后感。青年作者陈梦莹的两篇散文,都以描写人物形象见长,内容言之有物,不仅感情充沛,且读来令人饶有兴趣。

  • 标签: 读后感 散文 青年作者 人物形象
  • 简介:有朋友说,《轮椅》刻划的是一“变态”人物,他不值当一写。我却不这么看。大刚所表现出的自恋自私、软弱逃避的卑劣行径,实在是当今人们的某种常态,现实社会中怯懦的寄生虫不是充盈着我们的视野吗?只不过越是寻常,越视而不见,更别说还是坐在掩人耳目的轮椅上了。把这等人物暴露在读者和观众眼前,引起我们的警醒抑或自省,应该是很值得做的事情。

  • 标签: 轮椅 小品 现实社会 寄生虫 人物 自恋
  • 简介:一艘满载的船在行进中。这是一条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船,我们都置身其中,但也常会感到身在其外。它很大,“船身连着甲板,甲板连着岸,岸连着船身”;它又很小,在无垠的大海中只是一叶扁舟,当滔天的巨浪涌来时,它无力地颠簸、摇摆,于风风雨雨中挣扎着前行。也许,有人会抱怨这条船上的机器老掉了牙,抱怨水手们的素质太差,抱怨那些平庸的船客们过于丑陋;也许,有人会带着心灵的创伤远远地躲在甲板的一隅,有人会天真地幻想——仅仅是幻想——打造一条全新的船,有人会在完全不了解船

  • 标签: 一叶扁舟 船上 置身其中 水手们 我不知道 使人
  • 简介:认识李春蓉是从她的文字开始的,两年前读过她的一些散文,也有过一些为数不多的写作沟通交流,后来顺理成章地见面。喜欢她的直率与沉稳,也喜欢她的文雅美丽。今年盛夏一天的正午,收到她的非虚构文集《血脉》,暗自吃了一惊,感觉阿坝作家群里又冉冉升起一颗新星。惊叹之后是由衷的喜悦与祝福。

  • 标签: 《血脉》 生命 亲情 沟通交流 作家群 散文
  • 简介:当人们已经渐忘十年浩劫以及更早年代的政治阴翳,已经不再咀嚼那错位的历史和痛苦的人生时,当人们已经习惯于心安理得地享受和平安定物质丰裕的生活时,著名的西部诗人杨牧以他诗人的敏锐,永远年轻的朝气,以及成熟后的深沉老到贡献出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天狼星下》。这部长篇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平静的文坛中激起人们久久的思绪和神经的震颤,而我想说的是它对西部文学的新拓展。陈述苦难,咀嚼忧伤,抒发悲愤曾经是新时期之初文学的重要主题。从维熙的大墙文学系列,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等,这些小说抒写了从那大部分是由苦难组成的历史阴影中挣脱出来后的苦难回忆。尔后西部的一批土生土长的作家也曾尽情地抒写西部底层流浪汉、劳动者的苦难和他们倔犟,血性的素朴人格。无论上述的哪种艺术追求都因为距离那苦难的时间还相对短暂而有自己的局限。杨牧是在从苦的人类精神的宝库。物理世界的流浪,其内涵的顶点是揭示和倾诉现实社会的黑暗及流

  • 标签: 西部文学 纪实文学 张贤亮 永远年轻 底层流 精神家园
  • 简介:夜深了,外面的世界很静。只有叙风微微呼啸着从树的枝头掠过,只有细雨轻轻滴碰着我的窗棂。灯下,我读着桔子从巴黎寄来的一大卷她发表在国内外报刊上的几百首诗作,掩卷之后,不知该怎样来谈及我读后的感受。桔子是十多年前到法国巴黎

  • 标签: 女诗人 漂泊者 人生旅途 诗家 诗歌创作 西方现代派
  • 简介:作为一位较为成熟的重庆作家,莫怀戚以往给我们的大致印象是——此君涉世很深,是都市红男绿女欲望的喧嚣与诱惑的书写者。再加上其小说背景即便若即若离,但也非常清晰的重庆背景,可以说写出了一个生命力特别旺盛而不乏浮泛的地域人群。读罢莫怀戚新作《白沙码头》,这一印象仍有所延续,同时又感觉呈现出某种不同于以往,或言具有某种复杂意味的东西。

  • 标签: 莫怀戚 码头 白沙镇 小说世界 民间 白萝卜
  • 简介:几回合卷睡难香,披服灯前读锦囊。肺腑情浓真学问,胸怀坦荡好文章。

  • 标签: 读后感 山人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