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李商隐作为晚唐时期的一位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诗人,在其诗歌之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制造缤纷绚烂的意象,以此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在爱情诗中更是将意象融入出自己的风格,以此来寄托自己内心的伤感情绪,使得诗歌的意境具有独特的美感。本文主要是通过李商隐的爱情诗意象进行分析,阐述爱情诗的悲剧美与感伤美,进而对李商隐诗句的魅力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

  • 标签: 爱情诗 意象 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利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对视觉象征意象的出色运用,分析他如何把视觉意象同想象、困惑、幻觉完美融合在一起,构成小说的中心一个黑人怎样看清自己?别人又怎样看清他?心理和现实之间是和谐的还是矛盾的?

  • 标签: 视觉意象 象征 心理
  • 简介:摘要时间和空间是两个最基本的哲学概念。战国时期,尸佼就提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其中,“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汉语方位词“上”代表典型的空间概念。本文将针对不同语境下的方位词“上”构建其意象图式,并进行隐喻认知分析。

  • 标签: 方位词 &ldquo 上&rdquo 意象图式 空间隐喻
  • 简介: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中的颜色词是词汇中独特的部分,颜色词反映了一个民族审美的文化心理和风俗习惯。本文通过对中日基础颜色词“红(赤)”、“白”、“黑(黒)”、“青”的基本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探求背后的文化意象,分析中日之间的交流状态,促进跨文化交际。

  • 标签: 中日 颜色词 文化 差异
  • 简介:摘要概念整合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认知活动,伴随着人类认知的始终。本文以唐诗《商山早行》为例,在概念合成理论的框架下对其进行认知解读的过程,解释意象的认知操作。概念整合理论为中国诗词意象的建构与认知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具有极大的认知解释力。

  • 标签: 概念整合理论 意象 认知
  • 简介:现代汉语“驴年马月”“猴年马”均用来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的遥遥无期,不能实现而言),它们的生成与来源,现仍存争议。徐世荣(1997)认为“猴年马”是“何年某月”快速发音音变的结果,在天干地支的纪年纪方式中,“猴年”“马”都是实指的年月,“猴年马”有期,而为了真正实现遥遥无期,

  • 标签: 文化阐释 现代汉语 天干地支 “猴年”
  • 简介:摘要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本质特征可归纳为一个“美”字,其翻译也应忠实于这一特征。笔者以林徽因诗作《你是人间的四天》英译(赵彦春版)为例,从翻译美学层次研究译者是如何通过译作传达诗歌之“美”的。

  • 标签: 林徽因,翻译,诗歌
  • 简介:摘要中秋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泰国的重要节日。中秋节在传入泰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融入了泰国的文化。两国的中秋节风俗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特点。本文以中、泰两国的中秋节风俗文化为例,梳理出中国中秋节的发展进程,通过对比中国中秋节特色与泰国的“拜节”风俗,简述中秋节文化在泰国传播的史实和背景,分析中国中秋节风俗在向泰国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流变。

  • 标签: 中秋节 文化传播 泰国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