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基于空间的视角,认为在大数据的助推下,城乡义务教育空间实现了由二元对立的物理空间认知向的流动空间认知的转型,城乡义务教育对正义的追求也从起初的分配正义转向空间正义。基于制度伦理在流动空间中无法发挥应有的规范作用的问题,文章认为城乡义务教育应加强"数据新政"伦理规范和德性伦理规范的建设,保障数据安全流动与共享,避免在流动空间中人的内在德性失落或边缘

  • 标签: 大数据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空间认知 空间正义 空间伦理
  • 简介:张汝舟先生乃近代罕见国学大师,是章黄学派正宗传人。他在声韵学、天文历法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张闻玉、周本淳等著名文史专家。本文拟以张汝舟先生本人作品及家谱等文献,勾勒其波澜壮阔的生,以宣扬其独立自主的学者品格与不屈人格。

  • 标签: 张汝舟 天文历法 声韵学 章黄学派
  • 简介:个孩子,都是张正在展开的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面对张张生命的画卷,不要味地去挑剔、埋怨、叹息,而是要更多地去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唤醒、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

  • 标签: 梦想 教育的本质 个性色彩 自我激励 自我发展 孩子
  • 简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体态语言作用主要体现直观性、解释性、交际性、示范性、揭示性。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体态语言,并要为此长期积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调整体态语言的运用,还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英语 体态语言 课堂教学
  • 简介:懈决学生行为问题是教师重要的日常工作,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的描述、判断标准及标准形成的影响因素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对33位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基于学生发展的考虑,揭示教师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判断标准在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发展以及定位教育目的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三项可能的改进措施形成合理信念、落实全人发展理念、平衡学生发展与教师工作的关系。

  • 标签: 学生行为问题 学生发展
  • 简介:乔羽的歌词伴随着共和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他的创作是共和国建设、改革、发展不同时期真实的历史印证,值得研究和铭记。这种研究不能只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出生之人的视野中,这种铭记不能只停留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轻轻推开波浪”的童年欢乐中,它应该也是90年代、00年代以后出生的正值青春年华之人的精神食粮、温润心灵的华美乐章。

  • 标签: 乔羽歌词 歌词美育 华美乐章
  • 简介:2018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于2018年9月14日发布,《现代教育管理》主要评价指标较上年均有提高。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由2017年的227.405提升为272.604,影响力排名第30位,比2017年提升12位;复合总被引由3268提升为3706,复合影响因子从0.894提升为1.234,影响因子排名上升6位,百分排名提升2.7。

  • 标签: 现代教育管理 期刊影响力 期刊影响因子 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学术 复合
  • 简介:合唱是种兼具古老与现代特性的艺术,属于多声部的歌唱艺术,也是展现人类丰富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合唱”词来源于欧洲,音乐家汪毓和曾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合唱音乐发展概述》中指出:“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跟上个世纪末西方基督教音乐在中国的流传和本世纪初随着‘新学’兴起而形成的‘乐歌’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距今还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

  • 标签: 合唱艺术 中国当代 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视角 现状 基督教音乐
  • 简介:在经济全球背景下,随着教育对外开放和"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职业教育国际"走出去"和"引进来"双管齐下的发展路线逐步显现、基于国情的自主培养与双向互动的国际体系初步建立、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宗旨的国际目标日益明确。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发展应作好六大战略抉择:发展路径从"引入为主"到"双向互动",组织与管理从"政府调控"到"多方治理",学生方面从"扩大规模"到"质量优先",师资队伍从"项目引领"到"系统筹划",课程与教学从"要素优化"到"标准对接"以及合作与交流从"资源引入"到"多维互动"。

  • 标签: 职业教育 国际化 趋势特征 战略抉择
  • 简介: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道路仍在探索阶段,建立合法、合理、科学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机制面临着较多难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监督反馈机制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服务供给的保护屏障。通过梳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督反馈机制的构成要素,从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两大方面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监督机制。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信息平台构建科学、高效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反馈机制。

  • 标签: 公共服务 购买公共服务市场化 监督机制 反馈机制
  • 简介:高素质的教师是"双流"建设的基石,而师德建设是高素质教师形成的核心。"双流"建设对大学教师队伍成长与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双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教师师德发展面临转型要求,应进步明确大学教师师德建设的价值定位,通过教师主体师德自觉发展、制度完善和共同体建构的路径造就流教师师德。

  • 标签: 双一流 大学 教师 师德
  • 简介:12月8日,以“智能技术与未来教育”为主题的“2018国际教育信息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同期SmartShow2018国际智慧教育展览会也盛大开幕。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联合承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与雅森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协办。

  • 标签: 教育信息化 现代教育技术 专业委员会 未来教育 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
  • 简介:'互联网+'战略在为企业培训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面临内外环境和员工对知识资源多元需求等多方挑战。文章将生态观引入培训知识资源建中,在分析企业培训学习生态中的资源生长链条和进化矩阵基础上,提出树立生态建设理念、健全资源内容体系、完善资源支撑体系等生态建设策略。

  • 标签: 互联网+ 知识资源 生态化 建设
  • 简介:文章以某公立初中学校为案例,展现了该校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制度过程和学校进行制度建立与扩散的策略。同时,文章分析了校领导、教师、家长、教育主管部门、技术元素等在这个过程中的行动逻辑与特征,以及各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在推进的策略上,年级的整体推进比实验班更容易实现制度,并且在学校情境中,规制性与规范性要素比文化—认知性要素对制度建立和扩散更加有效。但是在整体推进模式下,学校与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外部要素的冲突更加激烈。

  • 标签: 制度化 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规制性要素 规范性要素 文化-认知性要素
  • 简介:顾明远先生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便开始运用系统的思想来探讨教育改革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他在2004年正式提出了“教育改革是项社会系统工程”的教育改革观。他认为,作为项社会工程,教育改革受到了社会系统中的市场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教育改革作为项系统工程,包括内部诸多要素的变革,比如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教学、考核制度以及改革路径等等方面。顾先生不仅明确指出了教育改革的系统性,还充分强调了教育改革的时代性,也更好地诠释了教育改革的波动性。

  • 标签: 顾明远教育思想 教育改革 社会工程 系统工程
  • 简介: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局势,提高本国的综合实力,韩国政府于2008年6月开始实施旨在引进国外高素质人才、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的WCU计划。通过为期五年的努力,韩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对我国的"双流"建设具有如下启示:政府要明确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定位,大力引进国外人才资源并注意引才方式多样,重视本国人才的培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高等教育发展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等。

  • 标签: 韩国 WCU计划 世界高水平大学
  • 简介: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子女教育责任的过程,在国外也称为“学校、家庭和社区伙伴关系”(School,Family,andCommunityPartnerships)。儿童成长既不只取决于学校,也不只取决于家庭,而是取决于家庭与学校之间持续的、高质量的互动与合作。家校合作能显著减少家庭环境差异对儿童成长造成的影响,对弱势家庭意义重大;制度的家校合作还能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建立,提升学校教学与管理水平;更在宏观意义上改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 标签: 家校合作 儿童成长 制度化 相关性 家庭与学校 教育改革与发展
  • 简介: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乡村师范教育思想中具有鲜明的本土培养乡村教师的特色,对当前我国培养乡村教师和建设乡村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价值。当前我国培养乡村教师过程中要树立“向农”的乡村教育观,采取“本土”路径培养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培养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土资源”和注重培养乡村教师的“本土情怀”。

  • 标签: 陶行知 乡村师范教育 乡村教师 本土化
  • 简介:分类管理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项重要制度变革,中央层面积极推动加快顶层设计、地方政府通过“压力传导”和“激励诱导”方式加快配套政策的制定、民办学校举办者通过“策略性行动”争取自身利益。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在制度进程中陷入规则困境、组织困境与文化认知困境。破除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制度困境,需要促使分类管理与相关“制度丛”形成合力、整合强致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明确分类管理的价值理念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 标签: 民办教育 分类管理 制度化 新制度主义
  • 简介:20世纪20年代,在新学制体系下,国立北京专门学校先后升格为大学,简称“高专改大”。实际上“高专改大”从蔡元培北大改革时期就开始酝酿,确立了“学”与“术”分离但平等的原则,规划了“改大”的蓝图。几经学潮与教潮的推动和政治权力的利用,八校(除北京艺专外)才正式升格为单科大学。其改革上面临“综合大学”与“单科大学”的路径选择,而在具体实践上,“高专改大”实施,确立了研究型导向,扩展了学校机构与学科,扩展了专任的教员队伍。“改大”对高等教育发展无疑具有加速作用,但是,学潮与教潮不仅败坏了学风,单科大学更是有名无实,其“过分扩展”也使得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在就业上受到定影响。

  • 标签: 高专改大 新学制 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