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游离DNA(cfDNA)聚合链反应(PCR)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宁德市蕉城区医院检验科收治的120例真菌感染患者,男81例,女39例,年龄(52.33±2.69)岁,年龄范围为35~79岁。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n=39)和侵袭性真菌感染组(n=81),比较两组患者的半乳甘露聚糖(GM)和cfDNA含量,并对GM和cfDNA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侵袭性真菌感染组患者的GM含量[(0.74±0.37)OD]高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0.21±0.05)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侵袭性真菌感染组患者的cfDNA含量[(9 526.33±511.33)GE/ml]高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8 014.65±501.45)GE/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fDNA诊断的灵敏度(98.77%)显著高于GM诊断(86.42%)。结论真菌cfDNA PCR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真菌游离DNA 半乳甘露聚糖 真菌 真菌感染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药物,通过序列特异地与疾病相关靶基因信使RNA结合,改变或减少靶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ASO药物具有特异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罕见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炎症类疾病、感染性疾病及代谢类疾病等的治疗领域。基于ASO的序列和化学修饰的改进,近年来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标签: 反义寡核苷酸 神经退行性疾病 化学修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型布尼亚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胶体金
  • 简介:摘要腺嘌呤核苷转位(ANT)是线粒体上的一类转运蛋白。它与癌细胞的代谢和凋亡过程相关,在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面有一定潜能。ANT的四种异构体作用不同,本文将分别阐述它们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 标签: 腺嘌呤核苷酸类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腺嘌呤核苷转位(ANT)是线粒体上的一类转运蛋白。它与癌细胞的代谢和凋亡过程相关,在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面有一定潜能。ANT的四种异构体作用不同,本文将分别阐述它们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 标签: 腺嘌呤核苷酸类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在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有望从根本上恢复遗传物质的功能,为其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反义寡核苷酸(AON)是一种小分子核酸类药物,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信使RNA特异结合,从而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干扰或恢复基因表达。AON具有特异高、微量高效、靶向范围广、免疫原性低、毒性及不良反应小等优势,成为遗传性眼病治疗新手段。目前,已有3种不同的AON药物进入了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近年来AON在其化学结构修饰、特性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进展及其目前在不同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中应用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反义寡核苷酸 基因治疗 视网膜变性,遗传性
  • 简介:摘要泛素-蛋白途径可调节多种细胞过程,近年来以该途径为导向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异蛋白7作为其调节泛素化动力学的关键成分——去泛素化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病毒复制、肿瘤、神经系统病变、炎症反应等多种疾病的相关蛋白调控。在过去十多年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疾病及其抑制剂研究,一些抑制剂已经初步显现出其对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意义。本文就特异蛋白7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联和其抑制剂进行综述。

  • 标签: 泛素-蛋白酶途径 特异性蛋白酶7 肿瘤 炎症 抑制剂
  • 作者: 张倩 丁缙 任亚楠 文丽 秦雪 朱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贵州大学医学院,贵阳 550025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核医学科、国家药监局放射性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100142,贵州大学医学院,贵阳 550025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靶向血管紧张素转化2(ACE2)的新型分子影像探针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DX600,并评价其在宫颈癌模型的microPET/CT显像效果。方法对DOTA-DX600在95 ℃下进行68Ga放射性标记,并对该标记化合物进行质量控制、体外稳定性分析及脂水分配系数(log P)测定。利用稳转的ACE2高表达宫颈癌细胞(Hela)构建荷瘤裸鼠模型,利用microPET/CT显像探究68Ga-DOTA-DX600在正常昆明(KM)鼠和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摄取情况,通过勾画感兴趣区(ROI)的半定量分析,获得主要脏器及肿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68Ga-DOTA-DX600的制备时间约为20 min,探针比活度为(18.74±3.72)×106 GBq/mol,标记率为82.3%,纯化后的放化纯约为99%。室温放置2 h后,探针在生理盐水及质量分数5%人血清白蛋白(HSA)溶液中放化纯>96%;脂水分配系数(log P)为-2.44±0.04(n=3),表明产品具有较好的亲水性。68Ga-DOTA-DX600在正常KM鼠血液中代谢较快,主要分布于肾脏;在荷瘤裸鼠体内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注射后30和60 min时肿瘤部位SUVmax分别为0.25±0.01和0.21±0.01,且肿瘤摄取可被DX600抑制。结论68Ga-DOTA-DX600标记方法简单、快速,其对ACE2高表达肿瘤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具有应用于以ACE2为靶点研究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宫颈肿瘤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QF-PCR)检测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探索该联合检测手段的特点与应用,进而为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组织,并采用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进行遗传变异情况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QF-PCR技术共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13例,Array-CGH技术补充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24例,综合遗传学异常检出率达到68.7%(237/345),并检测出本地区常见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类型。高龄孕妇(≥ 35岁)与非高龄组(<35岁)、孕早期孕妇(<10周)与非孕早期组(≥ 10周)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显著增高[84.43%(141/167)比53.93%(96/178)、59.42%(205/284)比9.28%(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分析全面准确,互为补充。部分染色体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需重点检测分析。应对高龄孕产妇开展及时的产前遗传咨询与监测,对孕早期发生的流产警惕遗传学因素。

  • 标签: 流产,自然 微阵列分析 基因组 异常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QF-PCR)检测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探索该联合检测手段的特点与应用,进而为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组织,并采用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进行遗传变异情况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QF-PCR技术共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13例,Array-CGH技术补充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24例,综合遗传学异常检出率达到68.7%(237/345),并检测出本地区常见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类型。高龄孕妇(≥ 35岁)与非高龄组(<35岁)、孕早期孕妇(<10周)与非孕早期组(≥ 10周)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显著增高[84.43%(141/167)比53.93%(96/178)、59.42%(205/284)比9.28%(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分析全面准确,互为补充。部分染色体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需重点检测分析。应对高龄孕产妇开展及时的产前遗传咨询与监测,对孕早期发生的流产警惕遗传学因素。

  • 标签: 流产,自然 微阵列分析 基因组 异常核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新型的靶向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的反义基因间RNA (HOTAIR)的反义寡核苷酸(ASON)探针99Tcm-HYNIC-ASON (HYNIC为联肼尼克酰胺),探讨其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通过化学修饰合成HOTAIR的ASON,使用双功能螯合剂HYNIC偶联99Tcm并进行纯化。采用快速薄层层析(ITLC)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检测探针的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体外稳定性及完整性。细胞摄取实验分为2组:Lipo-99Tcm-HYNIC-ASON组(转染组)和99Tcm-HYNIC-ASON组(未转染组),通过脂质体转染探针,测定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对探针的摄取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分为3组:Lipo-99Tcm-HYNIC-ASON组(转染组)、99Tcm-HYNIC-ASON组(未转染组)、99Tcm-Control组(对照组),分别检测转染探针后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2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99Tcm-HYNIC-ASON的标记率为(90.0±5.6)%。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99Tcm与探针成功标记并且没有明显的降解,探针孵育12 h的放射化学纯度>80%。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转染后5 h,探针Lipo-99Tcm-HYNIC-ASON在人脑胶质瘤U87细胞中的摄取率最大(0.70%),与未转染组(0.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1,P<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转染探针Lipo-99Tcm-HYNIC-ASON能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未转染组相比,在各个时间点(1、2、3、4、5 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36~30.230,均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转染探针Lipo-99Tcm-HYNIC-ASON能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迁移,3组细胞间隙融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8,P<0.01),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细胞间隙融合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对23.6%,t=51.54,P<0.01)。结论成功合成了靶向人脑胶质瘤lncRNA HOTAIR的探针99Tcm-HYNIC-ASON,该探针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和靶向结合能力,能够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寡核苷酸类,反义 神经胶质瘤 99m锝高锝酸钠 分子探针 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的反义基因间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外周血和组织样本检测结直肠癌大鼠Kirsten肉瘤病毒基因同源基因(KRAS)的一致性,评估其指导结直肠癌患者靶向治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45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及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样本;外周血进行IAMB检测,组织样本同时进行组织IAMB法和Sanger测序。并选择其中44例样本同时进行外周血NGS检测和组织参比试剂盒检测。分析不同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和组织KRAS基因状态的一致性。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靶向治疗相关随访数据。不同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McNemar检验;外周血和组织样本的一致性检验使用Kappa检验。结果IAMB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样本KRAS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47.9%(216/451)、45.2%(204/451),IAMB法检测外周血中KRAS基因的突变率为39.0%(176/451),外周血和组织IAMB法检测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分别为72.2%(156/216)、91.5%(215/235)、82.3%(371/451)。1例组织样本未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而外周血检测到KRAS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2个月后即发生进展,其疗效低于文献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结论外周血IAMB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个体化治疗辅助诊断。

  • 标签: 结直肠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细菌培养、聚合链反应(PCR)和血清抗百日咳毒素免疫球蛋白G(AntiPT-IgG)水平检测对疑诊百日咳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10例百日咳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及其特异核酸PCR检测,其中78例留取血清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ntiPT-IgG水平。结果细菌培养与PCR组阳性率分别为21.8%和3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5)。咳嗽病程<2周病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1%,明显高于2~4周(14.3%)与>4周(9.1%)病例(χ2=6.522,P<0.05)。<2周病例PCR阳性率(39.6%)也明显高于咳嗽2~4周(25.7%)、>4周病例(13.6%)(χ2=6.126,P<0.05)。78例患儿血清AntiPT-IgG水平为(75.727±78.454) IU/mL,其中<2周和2~4周AntiPT-IgG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909 IU/mL和20.948 IU/mL,阳性率分别为14.7%和38.1%。>4周和恢复期AntiPT-IgG水平分别为(79.281±68.254) IU/mL、(107.242±75.750) IU/mL,阳性率分别为39.1%、57.1%。结论疫苗时代,应综合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辅助临床诊断百日咳。咳嗽病程<2周可疑患儿细菌培养和特异核酸的病原检测阳性率高,咳嗽病程4周后血清学检测辅助诊断更为有效。

  • 标签: 百日咳 细菌培养 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抗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前诊断病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quantitative fluorescen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F-PCR)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门诊同时完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QF-PCR检测的10 967例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和QF-PCR的检测成功率、染色体核型正常及异常的检测一致率,以及2种方法对常见染色体病(21、18、13-三体及性染色体病)的检测一致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QF-PCR检测染色体病嵌合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10 967例产前诊断标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培养失败率为0.99%(109/10 967),而QF-PCR的总检测失败率为0.10%(11/10 967)。(2)在培养成功的10 858例产前诊断标本中,9 960例(91.73%)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此时QF-P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测一致率为99.89%(9 949/9 960)。染色体核型异常病例共898例(8.19%),其中常见染色体异常(包括21-、18-、13-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病例共694例(77.28%),其他染色体异常204例(22.72%)。QF-P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检测一致率为95.68%(664/694)。(3)染色体核型分析与QF-PCR检测21-、18-和13-三体和性染色体异常的一致率分别为99.74%(382/383)、100.00%(125/125)、100.00%(33/33)和81.05%(124/153),而分析常见染色体异常嵌合体的一致率为44.44%(24/54)。(4)QF-PCR对于染色体嵌合比例 >18.5%的病例的检出灵敏度为0.958(95%CI:0.789~0.999),特异度为0.600(95%CI:0.406~0.773),曲线下面积为0.811(95%CI:0.696~0.926),P<0.001。(5)对染色体核型提示嵌合而QF-PCR阴性的30例随访发现,10例(33.3%)选择引产,2例(6.7%)失访,18例(60.0%)子代出生后健康存活。结论在产前诊断病例中,QF-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21-、18-、13-三体的检测一致率均较高,而对于性染色体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

  • 标签: 产前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核型分析 染色体畸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烯醇化(NSE)浓度的变化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20年1月,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确诊的矽肺患者45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肺癌患者120例作为健康组和肺癌组。以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NSE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矽肺组血清NSE水平为[(22.88±7.86)ng/ml],高于健康组[(17.96±4.4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壹期、贰期、叁期组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期别矽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对矽肺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18(P<0.01),当血清NSE的诊断阈值为17.49 ng/ml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57%。结论矽肺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矽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矽肺 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沧源县蠓携带版纳病毒的全基因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2018年在沧源县采集蠓,研磨后将上清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的同时用宏转录组学方法检测蠓携带病毒情况,用Perl、Mafft等软件进行病毒序列比对、同源性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结果通过宏转录组学方法,从CYC1801组中获得1株版纳病毒的全基因序列,对全基因进行分析显示,节段4和节段7与越南株亲缘关系较近,其余节段均与中国株亲缘关系较近,根据节段12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CYC1801与A2基因亚型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属于A2型版纳病毒。结论沧源县蠓携带有版纳病毒并可能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疾病流行,需加强监测及防控。

  • 标签: 版纳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荧光探针在肝细胞癌组织的成像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的87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12例,年龄(56.1±11.9)岁。采用免疫组化以及荧光探针检测肝细胞癌组织GPC3的表达。分析两种检测的一致性。门诊复查随访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GPC3荧光强度与无复发生存的关系。结果GPC3荧光成像对肝细胞癌组织GPC3表达的检测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Kappa=0.84,P<0.001)。荧光成像GPC3阳性率为79.3%(69/87),免疫组化GPC3阳性率为80.4%(70/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肿瘤分化程度分为低分化组(n=30)和中高分化组(n=57)。低分化组荧光强度为[M(Q1,Q3)]134.4(128.0,144.7) a.u.,高于中高分化组[M(Q1,Q3)]84.8(0,108.5) a.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52,P<0.001)。87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荧光强度中位数为108.6 a.u.。多因素Cox回归分析,GPC3探针荧光强度≥108.6 a.u.(HR=2.07,95%CI:1.21~3.53,P=0.008)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风险增加。结论GPC3特异荧光探针与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癌组织GPC3表达一致性好,GPC3探针荧光强度≥108.6 a.u.是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荧光成像
  • 简介:摘要法布雷病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罕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及时进行特异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从而延长患者预期寿命。目前,特异治疗方法中替代治疗(ERT)和分子伴侣疗法已获得批准上市,底物减少疗法、新型ERT以及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案正在临床研究中。本文基于《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的治疗指导建议,并结合本科的治疗经验,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法布雷病特异治疗领域的新进展,重点阐述了特异药物尤其是ERT的作用机制、临床获益、启动时机、疗效监测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

  • 标签: 法布里病 特异性治疗 酶替代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TaqMan反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 TIBOV)。方法收集GenBank数据库中全部TIBOV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 X 2.1软件进行比对,根据分析结果选择TIBOV VP4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引物、探针;以体外转录的RNA为标准品,建立检测TIBOV的TaqMan RT-PCR方法,绘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对该方法的特异、灵敏度、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引物与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对多种虫媒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反应灵敏度为1.0×102拷贝/反应,在1.0×102~8拷贝/反应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扩增曲线,同一样品重复检测循环阈值(Ct)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对西藏自治区、云南省、湖南省和广东省采集的蚊虫样本进行筛查,结果均为阴性。TIBOV模拟样本检出率为10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强,可用于TIBOV的常规监测。

  • 标签: 西藏环状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分子检测
  • 作者: 崔浩波 陈婷 范佩文 王若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免疫与放疗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综合放射治疗科,乌鲁木齐 83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免疫与放疗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肿瘤学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综合放射治疗科,乌鲁木齐 83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Ⅳa期鼻咽癌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LMP2特异T细胞免疫反应及临床意义,为鼻咽癌免疫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初治的59例鼻咽癌患者,应用LMP抗原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研究CD4+T细胞、CD8+T细胞白细胞介素(IL)-2、IL-1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对LMP1、LMP2反应阳性率存在差异。T3-T4期鼻咽癌患者LMP1特异CD4+T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T1-T2期患者(51.0%∶10.0%,P=0.042),LMP1和LMP2、CD4+T细胞和CD8+T细胞间部分细胞因子表达也存在差异。生存分析显示,2、3年OS率为91.5%、88.2%,2、3年PFS率为83.3%、75.3%;单因素分析提示吸烟史、男性、LMP1刺激CD4+T细胞IL-13阳性表达是疾病的进展的危险因素(P=0.026、0.045、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LMP1刺激CD4+T细胞IL-13阳性表达与吸烟史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0.019)。结论LMP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产生特异T细胞免疫反应,不同T细胞亚群表达存在差异。LMP1、LMP2特异T细胞免疫反应与原发肿瘤大小、转移淋巴结体积有关。LMP1刺激CD4+T细胞IL-13阳性表达和吸烟史影响疾病的进展。

  • 标签: 鼻咽肿瘤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 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 胞内细胞因子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