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内镜鼻入路治疗前底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鼻手术治疗的9例前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患者的头颅CT、MRI以及CT血管成像(CTA)图像进行融合,根据影像融合结果行术中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切除肿瘤。分析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对前底病变及其毗邻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术中模态融合影像可清晰显示前底肿瘤病变及其毗邻的神经组织、血管、骨性结构、蝶窦以及气房分隔。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达到肿瘤全切除,3例达次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迟发性出血、内感染、脑脊液鼻漏发生。结论在神经内镜鼻切除前底肿瘤手术中,应用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结合术中神经导航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其毗邻的重要结构,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颅底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多模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手术中采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以帮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地判断麻醉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术中决策力并最终降低手术致残率,其代替唤醒实验极为普遍。但此类监测并非没有风险,其中咬伤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最高,可达0.63%。报道一例患者在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过程中发生舌咬伤,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原因,旨在减少电生理监测神经外科手术中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颅电生理监测 并发症 舌咬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磁刺激(rTMS)联合奈哌齐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P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rTMS+奈哌齐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假磁刺激+奈哌齐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行为记忆量表(RBM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记忆能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2组患者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RBMT、MBI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MoCA总分[(23.13±3.23)分]、RBMT评分[(17.15±3.08)分]、MBI评分[(72.3±13.6)分]及P300潜伏期[(346.60±14.54)ms]、波幅[(7.19±0.53)μV]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奈哌齐能进一步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卒中后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多奈哌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TCD)用于诊断脑梗死患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诸暨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血管造影检测(CTA)和TCD检测,统计TCD和CTA检测对不同位置内动脉的狭窄情况的诊断结果,以CT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统计TCD检测对不同位置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指标,评价TCD与CTA检测对不同位置内动脉狭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TCD检测对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9.47%、91.18%、85.00%、90.62%、81.82%和96.55%,TCD检测对不同位置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87.30%、95.35%、91.25%、94.32%、96.33%和87.88%。TCD与CTA检测对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66,0.858、0.758、0.833、0.800和0.852。结论TCD检测对于不同位置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与CTA检测结果一致性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颅内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价值 灵敏度 特异性 一致性
  • 简介:摘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神经精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工作生活质量。近年来,作为一种无创性神经调节技术,重复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已应用于卒中的康复治疗,但其在PSD治疗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对rTMS治疗PSD的疗效、可能机制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抑郁症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经过30年的探索和积累,鼻内镜鼻腔鼻窦-底肿瘤手术在国际和国内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传统手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仍有许多临床问题尚待探讨。本文分别针对鼻腔鼻窦-底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和鼻咽癌鼻内镜手术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严格的规范化培训、密切的多学科团队合作都是完成手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的各项功能障碍均会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是其中重要影响之一。非侵入性脑刺激是近年来康复治疗研究的热点,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磁刺激(rTMS)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两项技术,目前,将tDCS和rTMS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对tDCS和rTMS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治疗方案以及局限性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提供借鉴。

  • 标签: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非侵入性脑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儿童脑性瘫痪(脑瘫)的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磁刺激(TMS)是一种安全无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技术,现有研究提示其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应用TMS治疗脑瘫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诸如治疗环境和设备要求不达标;治疗参数设置和设备操作不规范;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不准确等问题。为规范TMS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并保证其安全合理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成立专家组,结合中国国情及新近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磁刺激治疗专家共识。

  • 标签: 脑性瘫痪 经颅磁刺激 专家共识 儿童 神经调控
  • 简介:摘要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脑病,涉及多个脑区神经生理学改变。重复磁刺激(rTMS)是一项新型非侵入性大脑调控技术,可精准定位于特定脑区,有助于戒断香烟成瘾。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总结评价磁刺激治疗香烟成瘾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以期为香烟成瘾戒断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香烟成瘾 戒断
  • 简介:摘要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是无创脑血管动态监测的重要超声技术,广泛用于针刺疗效评价及针刺穴位效应特异性研究。基于TCD检测结果可知,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针刺不同的单穴或组穴,或施以不同针法,均可引起脑血流动力学特征性变化,体现了针刺对脑血流动力学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应用TCD可为临床针刺方案优化提供可视化依据,但相关研究在脑血流参数设定、临床设计、技术操作等方面尚存不足。应从优势病种、优势方案入手,进行大样本RCT,并注意与其他脑血流检测技术进行交叉对比研究,对针刺手法、针刺得气、刺激参数等影响因素开展规范化研究。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 针刺效应 应用研究 血流动力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眶--脑干异物贯穿伤在临床十分罕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皮-眶--脑干竹质贯穿伤患者,手术完整取出异物,综合治疗病情好转。至外院进一步行高压氧舱等康复治疗。随访2年,目前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为Ⅲ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内镜鼻入路切除底肿瘤术中底缺损的修补策略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6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鼻入路底肿瘤切除术中出现底缺损的202例患者的底重建疗效。术中根据硬膜缺损直径和脑脊液流量将底缺损分为Ⅰ~Ⅲ级,对不同分级的患者采用相应的底重建策略。结果202例患者中,底缺损Ⅰ级者占15.8%(32例)、Ⅱ级者占24.3%(49例)、Ⅲ级者占59.9%(12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6例(3.0%),接受再次神经内镜修补手术后均获得成功。术后内感染4例(2.0%),予以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1例(0.5%)老年患者手术后因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内镜修补底缺损安全、有效。根据不同底缺损分级采用相应的修补策略,可有效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标签: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颅底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颅底缺损
  • 简介:摘要磁刺激(TMS)近年来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并被中国脑瘫康复指南推荐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儿童神经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目前,对TMS的了解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对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中。本文旨在通过TMS治疗脑瘫的理论基础、诊断、评估和治疗应用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脑性瘫痪 儿科康复
  • 作者: 周艳松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1期
  • 机构: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1600
  • 简介:目的:调查脑血管病变在临床中的诊断方向和常用措施,对多普勒检查的具体效用作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讨论后于2020年7月-2022年7月实行,在神经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择出10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脑血管病,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检查措施依次为多普勒检查、颈动脉多普勒检查,后续比较中提及的项目为诊断效能、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对病变区域检查所得出的特异度、敏感度及所得结果的综合准确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检查措施的选择倾向性及综合成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检查可有效查明患者的疾病进展与病变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指导作用,可以被广泛推广。

  • 标签: 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管病变;意义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1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健侧M1区低频(1 Hz)rTM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rTMS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9.76±2.10)分和(7.75±2.07)分]、BBS评分[分别为(40.22±8.67)分和(29.08±9.92)分]以及MBI评分[分别为(72.12±8.51)分和(65.89±8.7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上述疗效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rTMS刺激健侧皮质M1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平衡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鞍结节脑膜瘤(TSMs)通常采用入路和内镜下鼻蝶入路。手术入路的选择尚无统一的标准,选择哪一种入路方式除需根据肿瘤本身因素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术者对于手术入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本文针对TSMs临床上常用的手术入路,总结分析每一种入路方式的优缺点,以期掌握入路的精髓,对手术入路的选择起到有益的帮助。

  • 标签: 鞍结节脑膜瘤 手术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磁刺激技术联合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宁波市康宁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AD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重复磁刺激技术联合奈哌齐治疗,对照组采用奈哌齐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AD痴呆评定量表(ADAS-cog)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2.50%)高于对照组(50.00%)(χ2=4.266,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为(23.41±2.09)分,高于对照组的(23.25±5.39)分,而ADAS-cog评分为(18.53±1.86)分,低于对照组的(31.28±3.67)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32、7.788,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32.40±4.52)分,低于对照组的(38.19±3.68)分(t=6.283,P<0.05);观察组治疗后NPI-1评分为(16.09±2.53)分、NPI-2评分为(38.42±2.6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12±2.64)分、(42.31±2.89)分(t=6.971、6.285,均P<0.05)。结论重复磁刺激技术联合奈哌齐治疗AD患者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症状。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精神行为症状 重复经颅磁刺激 多奈哌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