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宫腔操作是妇产科常用的一种诊治手段,包括手术流产、刮宫、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及宫腔镜诊治手术等。鉴于宫颈组织伸展性较差,宫腔操作前的宫颈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采用药物或机械性方法,可促进宫颈成熟,保证宫腔操作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为提高宫腔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参考多国/机构的最新推荐意见,结合国内临床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编写了本专家共识,详细阐述妊娠期、非妊娠期和育龄期、绝经后等不同时期女性的各自宫颈预处理方法,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指导临床工作。

  • 标签: 宫腔操作 手术流产 宫腔镜 宫内节育器 宫颈预处理
  • 简介:摘要宫腔镜以其经自然腔道施术、在诊断及治疗子宫腔疾病的同时能够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成为子宫腔疾病的首选诊疗方法。由于非妊娠期子宫颈具有坚韧、难以扩张的特殊组织学特点,良好的子宫颈预处理已经成为实施宫腔镜手术减少子宫颈裂伤、空气栓塞及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的重要步骤和安全保障。目前,虽然国内外对宫腔镜手术子宫颈预处理不乏临床研究报道,但缺乏客观统一的评判标准,且研究观点分散。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专家结合国内外子宫颈预处理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我国的宫腔镜手术临床实践制定本指南,旨在指导宫腔镜手术子宫颈预处理的临床操作规范,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目前研究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主要细胞器。线粒体蛋白如缝隙连接蛋白43 (connexins, Cx43)、亲环蛋白(cyclophilin D, CyPD)等通过调节线粒体膜ATP敏感性K+通道(mitochondrial mem-brane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mitoKATP)、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及线粒体钠钙交换蛋白等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参与调控线粒体生物功能,影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此外,IPC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过度自噬,发挥IPC心肌保护作用。IPC调节miRNA、线粒体DNA等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及ATP合成,减轻MI/RI. IPC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与线粒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IPC心肌保护作用的线粒体机制,有益于发现减轻MI/RI的新靶点,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预处理对化疗患者注意网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肿瘤化疗患者共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前高压氧预处理组(HBOPC组)22例、高压氧同步化疗组(HBOSC组)26例和不接受高压氧治疗的对照组(对照组)20例,在化疗6个周期后,对3组患者进行注意网络功能(ANT)测试。结果治疗后,HBOPC组和HBOSC组的警觉网络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HBOPC组和HBOSC组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HBOPC组的执行控制网络效率与HBOSC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OPC组和HBOSC组的总反应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且HBOPC组治疗后的总反应时为(648.00±85.16)ms,与HBOSC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有效地减轻化疗患者的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功能损害,相对于HBOSC,HBOPC对患者执行控制网络功能的保护更明显。

  • 标签: 高压氧预处理 认知功能 注意网络测试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对胃癌根治术后老年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70例,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电针预处理组(EP组)和对照组(C租)。2组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EP组麻醉诱导前电针刺激(连续波,频率2/100 Hz,电流为1 mA)内麻点与足三里穴30 min;C组不做电针处理,术后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于电针刺激前、术后2、12、24和48 h(T0~4)时评定安全等级和疗效等级并抽取中心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结果2组病人术后安全等级及其1级率和疗效等级及其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C组T1~4时血清CD3+、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T3时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C组比较,EP组T1~4时血清CD3+、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T3时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与足三里穴预处理可改善胃癌根治术后老年病人的免疫功能。

  • 标签: 电针 胃肿瘤 老年人 免疫,细胞
  • 作者: 项东 林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材料研究室 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氧化钇稳定四方氧化锆多晶瓷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但其羟基含量低且不含二氧化硅,无法通过氢氟酸酸蚀的方法产生有利于微机械固位的表面,因此氧化锆陶瓷的粘接问题是临床难点。氧化锆粘接前的表面预处理是提高其粘接强度和粘接耐久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对喷砂、激光蚀刻、酸蚀、硅涂层以及等离子体等氧化锆陶瓷的表面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优缺点,并展望相关临床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陶瓷制品 牙粘合 氧化锆 表面预处理
  • 简介:摘要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RIPC)是近几年提出的新型预防性治疗手段,是一种非侵入性和临床相关性的心肌保护策略,即术前给予肢体远端一定时间的急性间歇性缺血,可能减少远端器官(包括心脏、脑等)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研究发现,RIPC可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具有预防心肌I/RI的作用,但从实验转化到临床应用并获利于患者却非常困难。关于RIPC的研究与探索仍在继续,RIPC是否有临床应用的未来?这种治疗是否存在可行性?文章对近几年RIPC心肌保护效应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RIPC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困难所在。

  • 标签: 远端缺血预处理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在复发/难治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备受重视。CAR-T免疫疗法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CAR-T的制备、在体内的扩增和杀伤,以及疾病类型、疾病状态、治疗前预处理方案等。输注CAR-T前接受淋巴细胞清除等预处理方案,可以提高CAR-T免疫疗法的疗效。目前其常用预处理方案包括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喷司他丁、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等化疗和全身放射疗法(TBI)等。但是,CAR-T预处理方案的最佳选择、最适宜剂量等,尚无明确结论。笔者对近年来CAR-T免疫疗法预处理方案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寻求最佳预处理方案,提高CAR-T疗效。

  • 标签: 血液肿瘤 移植预处理 T淋巴细胞 放射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成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30例)和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LIP组,30例)。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0)、单肺通气0.5 h(T1)、单肺通气1 h(T2)、单肺通气2 h(T3)、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时点采集桡动脉和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分流率;取距离肿块边缘>2 cm的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的表达水平。随访记录患者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短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T1~T4时点两组患者A-aDO2均明显上升,C组在T3时点A-aDO2上升更明显(P<0.05);C组肺内分流率在T2时点显著高于RLIP组(P<0.05);RLIP组肺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表达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短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单肺通气患者术侧肺组织自噬有关。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单肺通气 自噬蛋白 肺保护 肺内分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栓预处理在AngioJet血栓清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急性期单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术前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是否可进一步提高AngioJet血栓清除效率。结果经预处理后,实验组术中即时血栓清除率较对照组高(Z=2.446,P=0.014),血栓抽吸时间更短[(289.1±57.9) s比(342.3±75.2) s],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降低更少[(7.2±2.4) g/L比(11.4±2.1) g/L];术后随访3、12及24个月深静脉通畅率无差异,远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无差异。结论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可提高术中即时血栓清除效率,有效减少血栓抽吸时间及红细胞破坏。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机械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瓜氨酸(citrulline, Ci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导致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42只7~9周的C57雄性小鼠,进行2批实验,每批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Con组)、LPS组和LPS+Cit组。首先对小鼠腹腔注射Cit 900 mg·kg−1·d−1(LPS+Cit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Con组、LPS组)进行预处理7 d,第8天腹腔注射LPS 10 mg/kg(LPS组、LPS+Cit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Con组),LPS干预后6 h麻醉插管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蛋白浓度和细胞数量,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 ratio, 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 NLRP3)炎性体、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1, caspase-1)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BALF中蛋白浓度、细胞数量及肺组织W/D明显升高(P<0.05),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及IL-1β、IL-18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LPS+Cit组BALF中蛋白浓度、细胞数量及肺组织W/D明显降低(P<0.05),NLRP3、caspase-1蛋白水平及IL-1β、IL-18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Cit可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体激活,降低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发挥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瓜氨酸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异丙酚诱导新生大鼠大脑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75只,日龄7 d,体重10~1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每组15只):生理盐水组(N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µl;脂肪乳剂组(F组),腹腔注射脂肪乳剂100 µl;异丙酚组(P组),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缺氧预处理组(H组),大鼠置于8%氧浓度10 min,空气10 min,循环5次,空气中恢复2 h;缺氧预处理+异丙酚组(H+P组),先给予缺氧预处理(同H组),后给予异丙酚(同P组)。大鼠苏醒后时点,断头取海马组织:制作电镜标本,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海马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制作石蜡切片,行TUNEL法染色,检测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 (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 (B-cell lymphoma-2, Bcl-2)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associated X protein, Bax)蛋白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P组海马神经细胞萎缩、细胞器溶解、核仁消失,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Bax蛋白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P组比较,H+P组海马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完整、细胞器和细胞核清晰可见、核染色质稍有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Bax蛋白和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以减轻异丙酚对大鼠发育期大脑的神经毒性,部分机制可能是上调海马神经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水平。

  • 标签: 新生大鼠 神经毒性 缺氧预处理 异丙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和高压氧预处理组(HBO组,n=10)。HBO组实施高压氧预处理,每日2次,每次60 min,连续暴露2 d,末次暴露结束后24 h行肠IRI,缺血45 min再灌注60 min。处死大鼠,取空肠组织用于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组织匀浆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TUNEL法测定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I/R组大鼠空肠肠绒毛剥脱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上皮层和固有层大量分离;高压氧预处理后肠黏膜损伤显著减轻,肠绒毛结构较完整,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对比,IRI组大鼠肠组织MDA含量[(1.46±0.14) nmol/mg protein]和MPO活性[(0.190±0.018) U/g tissue]均显著增高,而高压氧预处理能明显降低大鼠肠组织MDA含量[(0.84±0.09) nmol/mg protein]和MPO活性[(0.097±0.011) U/g tissu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高压氧预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小肠IR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抗凋亡作用有关。

  • 标签: 肠缺血再灌注 高压氧 预处理 氧化应激 凋亡
  • 简介:摘要声带注射填充成形手术是根据声门闭合不全的原因及特征,将自体物质或异体生物材料注射或填充至声带不同层次内或声门旁间隙内,使声带体积及质量增加,以改善声门闭合及恢复声带振动特性,最终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发音及吞咽功能。本文就填充材料选择、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适应证,并发症处理及手术效果等进行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预处理在减轻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LIRI模型,将50只SD大鼠(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左西孟旦预处理组(Levo组)、IPC+Levo组,检测各组动脉血气结果、计算呼吸指数(RI),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表达,湿/干比值(W/D)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不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RI值显著升高,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TNF-α、IL-6、IL-10表达升高,W/D明显升高[RI:0.65±0.15比0.29±0.05;MDA:(8.42±0.44) nmol/mg比(2.40±0.12) nmol/mg;SOD:(5.86±0.91) U/mg比(25.93±1.42) U/mg;TNF-α:(253.83±6.11) pg/ml比(68.59±1.63) pg/ml;IL-6:(4.99±0.35) pg/ml比(1.68±0.16) pg/ml;IL-10:(29.75±5.51) pg/ml比(18.06±3.51) pg/ml;W/D:6.66±0.47比5.08±0.25,P<0.05];与I/R组比较IPC组和Levo组RI值显著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增高,TNF-α、IL-6表达降低,IL-10水平升高,W/D明显降低(F=50.741、584.433、493.650、187.000、322.733、52.176、42.87,P<0.05);IPC组各指标与Lev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PC组比较IPC+Levo组RI值明显降低,肺组织MDA含量明显减少、SOD活性显著增高,TNF-α、IL-6表达降低,IL-10水平升高,W/D明显降低[RI:0.36± 0.08比0.45±0.12;MDA:(4.32±0.31) nmol/mg比(6.41±0.37) nmol/mg;SOD:(12.56±1.54) U/mg比(9.66±1.25) U/mg;TNF-α:(143.42±6.23) pg/ml比(154.00±5.76) pg/ml;IL-6:(2.47±0.14) pg/ml比(3.13±0.24) pg/ml;IL-10:(48.54±7.74) pg/ml比(43.79±6.72) pg/ml;W/D:5.31±0.13比5.78±0.32,P<0.05]。结论运用左西孟旦预处理后可以减轻LIRI,其肺保护的机制可能与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

  • 标签: 肺损伤 缺血预处理 肺保护 左西孟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9岁,身高155~180 cm,体重45~80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R组)。R组分别于单肺通气前30 min和单肺通气结束前30 min在患者右上肢上臂采用水银血压计袖带给予3个循环的5 min缺血(200 mmHg)及5 min再灌注(袖带完全放气)处理。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右上肢,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处理。记录2组患者术后72 h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1和2 d时采用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 (QoR-15)评估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质量。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和3 d时记录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记录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R组术后72 h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1和2 d时QoR-15评分升高,术后1和3 d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可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早期康复。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上肢 胸腔镜检查 肺肿瘤 老年人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Ubc9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12周龄,体重200~2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针预处理组(E组)和假电针组(SE组)。S组仅暴露颈部血管,不插入线栓阻闭;其余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栓塞2 h后拔出线栓恢复灌注。E组和SE组造模前5 d行电针刺激,E组选取百会穴(大鼠头顶部两耳连线中点)电针刺激,参数为2/12 Hz疏密波,强度1 mA,30 min/d,连续5 d,最后1次电针刺激24 h后造模,SE组选取刺激点为百会穴旁开1 cm,其余操作参数同E组。于再灌注24和48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组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Ubc9和结合状态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UMO)2/3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3组再灌注24和48 h时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皮质细胞凋亡率升高,Ubc9和结合状态SUMO2/3表达上调(P<0.05);与I/R组和SE组比较,E组再灌注24和48 h时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皮质细胞凋亡率降低,Ubc9和结合状态SUMO2/3表达上调(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进一步上调Ubc9表达,从而增强SUMO2/3化修饰有关。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再灌注损伤 小泛素样修饰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咪达唑仑(midazolam, MDZ)预处理对抑制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引起会阴部瘙痒的有效性。方法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M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03 mg/kg MDZ, C组患者则相应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 min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记录两组患者出现会阴部瘙痒发生率、持续时间、VAS评分、四分口头等级评分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分级,记录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观察患者头晕、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M组患者会阴部瘙痒发生率、瘙痒VAS评分、VRS分级中、重度瘙痒占比降低(P<0.05),瘙痒持续时间缩短(P<0.05),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0.05)。C组中,女性患者瘙痒发生率、持续时间、VRS分级重度瘙痒占比高于男性患者(P<0.05 );男性患者中,M组瘙痒发生率低于C组(P<0.05 );女性患者中,M组瘙痒发生率、持续时间、VAS评分、VRS分级重度瘙痒占比低于C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DZ可有效抑制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引起的会阴部瘙痒且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咪达唑仑 地塞米松 会阴部 瘙痒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