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视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高度近视所产生的并发症是导致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中严重威胁眼健康的慢性疾病,高度近视的防控应积极采取三级预防策略,同时积极采用最新的眼底影像学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加强"近视→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发生机制和演变规律的探究,建立科学的近视预测模型,精准开展高度近视眼健康监测和管理,早期发现和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降低低视力和盲的发生率。

  • 标签: 近视 近视,退行性 预防医学 述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PCE)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44例(144眼),分为3组,每组各48例(48眼),分别行SMILE、FS-LASIK及LASEK。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角膜顶点PCE及2 mm、4 mm直径平均PCE。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PCE)为术后PCE与术前PCE差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内及3组间PCE和△PCE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3组△PCE与中央角膜厚度(CCT)、透镜厚度/切削深度(LT/AD)及剩余基质床厚度(RBT)进行分析。结果:3组PCE仅在角膜4 mm直径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P<0.001),术后6个月,SMILE及FS-LASIK组PCE小于LASEK组(F=9.75,P<0.001)。3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角膜中央后表面术后1个月较术前轻微后移(P=0.001),至术后6个月时回弹至术前高度。SMILE组及LASEK组术后1个月4 mm直径角膜后表面较术前均有轻微前移(P<0.05),至术后6个月维持稳定。FS-LASIK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及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2 mm环及4 mm环△PCE与AD呈轻度正相关(r=0.31,P=0.029;r=0.30,P=0.039),其余参数间均无相关性。结论:SMILE、FS-LASIK及LASEK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无差异;3种方式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有较好的稳定性。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角膜后表面高度
  • 简介:摘要肿瘤液体活检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核酸等肿瘤标志物对肿瘤进行实时无创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超声辅助肿瘤液体活检可以利用超声空化效应和热效应,促进肿瘤标志物入血,从而有效提高肿瘤液体活检敏感性与特异性。笔者将就超声及其相关技术在肿瘤液体活检中应用的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液体活检 肿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液体超载(fluid overload,FO)与儿童危重患者的生存率相关。过多的液体蓄积于体内,引起组织水肿,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急性肺水肿等,影响住院时长、再入院率及预后。根据FO的原因,主要治疗方式有液体限制、利尿剂、超滤。临床上常使用利尿剂治疗FO。国际指南推荐对于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利尿剂抵抗时,或者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使用超滤去除体内多余水分。但目前对于超滤中净超滤强度的设置尚缺乏定论,尤其是在危重患儿中。随着超滤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FO患儿治疗中将进一步得到应用。该文对危重患儿的FO及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液体超载 利尿剂 超滤 净超滤强度
  • 简介:摘要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继天花灭绝后能够感染人类的最重要的正痘病毒。自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第一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以来,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2022年5月6日至7月15日,猴痘在多个国家出现了暴发,已经在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并且出现了人际传播,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人类发现猴痘病毒已经60多年,但是对猴痘病毒的认识和研究还相对有限。因此本文就此次疫情的流行情况、暴发的可能原因以及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为猴痘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猴痘病毒 正痘病毒属 人际传播
  • 简介:摘要睡眠时长是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更新的心血管健康评估指标中的重要新增项,其他睡眠指标亦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异常的睡眠导致机体处于炎症状态、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紊乱、氧自由基生成及内皮损伤、代谢异常等,进而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良好的睡眠状态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重,居民睡眠情况并不理想,改善居民整体睡眠质量,促进国民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 标签: 睡眠时长 失眠 睡眠呼吸暂停 心血管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淡豆豉水煎液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为抑制病毒的新型中药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A/Puerto Rico/8/1934(H1N1)(以下简称PR8病毒)感染狗肾上皮细胞(MDCK)作为模型,应用噻唑兰(MTT)法评估淡豆豉水煎液的安全性。以血液凝集抑制实验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检测淡豆豉水煎液对流感病毒吸附和释放的影响。设立PR8病毒+淡豆豉水煎液组和PR8病毒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试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淡豆豉水煎液对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6.25 mg/mL的淡豆豉水煎液能够抑制1 HAU流感病毒的吸附。PR8+淡豆豉水煎液组的子代病毒血凝效价为PR8组的1/8。2 000 μg/mL的淡豆豉水煎液能够抑制大于80%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在第24小时,PR8+淡豆豉水煎液组的NP和M1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为3 444.52±378.35和98 737.80±1 643.00;NP、M1a和M2e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03、0.54±0.01和0.82±0.02,均低于PR8组(t=-16.03、-16.17、-39.26、-272.80和-220.00,P均<0.05)。结论淡豆豉水煎液通过影响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吸附、基因转录和翻译、流感子代病毒释放多个阶段,在体外发挥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

  • 标签: 正黏病毒科 淡豆豉水煎液 中药抗病毒作用 病毒生命周期 基因转录 蛋白表达
  • 简介:摘要随着精准医疗在肿瘤临床领域中的广泛开展,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液体活检作为新兴的分子诊断技术具有实时性和可重复性,在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液体活检主要通过无创方法收集患者体液,检测分析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外泌体等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将从液体活检的生物学基础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循环肿瘤细胞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根据发病年龄,可将高度近视分为发生在学龄后的迟发性高度近视(loHM)和发生在学龄前的早发性高度近视(eoHM)。大量的遗传学研究表明eoHM不同于loHM。eoHM发病年龄在学龄前(<7岁),受环境因素(如近距离工作)影响最小,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因此,eoHM是研究高度近视发病机制的理想模型及寻找高度近视相关基因的独特资源。eoHM可分为仅表现为高度近视的单纯型(非综合征型)以及合并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其他系统异常的综合征型。eoHM与一些遗传性眼病密切相关,常常是一些遗传性眼病最早期特征,是儿童最早就诊的主要原因及临床医生发现潜在眼部疾病的重要线索。因此,对eoHM除了应进行详细的眼部结构和功能检查外,应高度重视遗传学筛查,明确致病基因,有助于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有效干预和长期随访评估。

  • 标签: 早发性高度近视 基因 遗传 诊断
  • 简介:摘要中国癌症发病率持续升高,但受限于当前检测技术等诸多因素,癌症筛查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不够理想。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早筛、早诊产生了诸多突破性进展。液体活检应用于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膀胱癌等单癌种的筛查,具有侵入性小、快速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可实现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液体活检还具有高特异度、高灵敏度、高性价比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癌症,并提供准确的组织溯源结果,被认为是下一代癌症早筛技术的突破口。本文就液体活检在单癌种和多癌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对未来癌症诊疗新格局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肿瘤 筛查 液体活检
  • 简介:摘要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作为一种优化的围手术期液体治疗管理方案,能够改善围手术期凝血功能,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文章综述了常规液体治疗时液体类型、血液稀释和多糖包被(endothelial glycocalyx, EG)损伤导致凝血功能紊乱,以及GDFT通过减少术中出血和EG脱落等改善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在围手术期容量管理中选择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凝血功能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微量中和试验为金标准,评价两类三种高通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检测能力。方法以江苏省2020年以来发现的64例新冠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早期和随访血清样本共117份开展中和抗体水平分析,用微量中和试验、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PBNA)、竞争抑制试验[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别对血清样本进行测试,评价这些高通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相关系数及有效性的临界值等。结果新冠感染者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相对于微量中和试验检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0.778和0.725,当微量中和试验的临界值取为1:10时(小于10为阴性),PBN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50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ELIS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1∶8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CLI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1.28AU/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结论建立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高通量检测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 标签: 微量中和试验 新冠感染者 中和抗体 高通量
  • 作者: 李勋 李静 李莉 李为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外一科,南宁 53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心内科,桂林 54100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桂林 54100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4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桂林 541002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对患者有重要意义。液体活检通过分析循环肿瘤成分,如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细胞外囊泡来检测肿瘤情况,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肝癌早期诊断工具。液体活检样本获取方便,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本文就近年来液体活检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细胞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肿瘤细胞,循环 液体活检 循环肿瘤DNA 细胞外囊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中药复合制剂-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的抑菌效果,为该洗剂的临床运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2021年9月至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采用平皿稀释法实验性观察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原液(100.0%)、50.0%、25.0%和12.5%浓度,于作用时间:2 min、5 min、10 min、20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以灭菌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组内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述,多组间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原液(100.0%)、50.0%、25.0%和12.5%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超90%以上。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原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分别为(0.97±0.02)、(0.99±0.03)、(1.00±0.00)、(1.00±0.00);50.0%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分别为(0.95±0.02)、(0.96±0.02)、(0.97±0.01)、(0.98±0.01);25.0%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分别为(0.93±0.01)、(0.94±0.01)、(0.95±0.01)、(0.97±0.01);12.5%稀释液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分别为(0.92±0.01)、(0.93±0.01)、(0.93±0.01)、(0.95±0.02),不同浓度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抑菌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947、7.030、52.993、8.912,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抑菌率与抑菌洗剂浓度呈正相关,作用2 min、5 min、10 min、20 min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0.789、0.950、0.806(均P<0.05)。在相同浓度下,抑菌率与菌株种类、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抑菌作用增强。

  • 标签: 泽尔复皮肤抑菌洗剂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白色假丝酵母菌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尿量阈值,指导早期液体治疗。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Ⅳ,MIMIC-Ⅳ)中AP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24 h尿率[24 hour urine output·kg-1·24 hour-1, 24-UR mL/(kg·h)]和48 h尿率[48 hour urine output·kg-1·48 hour-1, 48-UR mL/(kg·h)],根据患者7 d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 within 7 days,7-AKI)分为7-AKI组和非7-AKI组,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24-UR和48-UR对AP患者7-AKI发生的预测价值,根据ROC曲线得出的最佳截断值分别对24-UR与48-UR分组,采用逻辑回归分析7-AKI的危险因素,绘制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24-UR和48-UR对AP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713例AP患者,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4-UR预测AP患者7-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6,依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出的24-UR截断值为0.795 mL/(kg·h),48-UR的AUC为0.78,48-UR截断值为0.975 mL/(kg·h)。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24-UR>0.795 mL/(kg·h)相比,24-UR≤0.795 mL/(kg·h)的是7-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2,95%CI:1.5~11.85,P=0.006),同样,与48-UR>0.975 mL/(kg·h)相比,48-UR≤0.975 mL/(kg·h)的是7-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5,95%CI:1.45~9.72,P=0.007);KM生存曲线显示高24-UR组住院生存率高于低24-UR组。结论24-UR可用于指导AP患者早期液体治疗。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尿量阈值 液体治疗
  •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20年里,有许多关于液体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由于研究的异质性,不同研究之间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着重介绍腹部大手术围手术期液体管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加速康复外科路径中实施术前禁饮、禁食的最佳策略。结合文献,从液体容量及液体类型两个维度分析目前术中液体管理方案的优劣。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基础上,分析个体化液体管理的优势,以寻求更优的液体管理方案,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腹部 手术治疗 液体管理 血流动力学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随着近视的高发和低龄化趋势,高度近视的防控措施持续受到关注。目前控制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进展的手段主要包括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点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或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MFSCLs)、后巩膜加固术等,这些干预措施也已在高度近视儿童群体中开展,并被证实可能可以有效控制近视进展,但在临床用法、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其中,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存在着使用浓度与安全性的矛盾,较高浓度的阿托品控制效果较好,但也伴随着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部分儿童应用阿托品后近视控制效果不佳。角膜塑形镜长期配戴的控制效果不够明确,且角膜塑形镜的度数设置尚缺少定论。MFSCLs配戴对高度近视的控制效果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后巩膜加固术作为手术手段,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及创伤较其他干预措施大,目前尚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各类高度近视干预措施的推广应用仍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从药物、光学、手术及其他干预措施几个方面就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干预措施存在的争议进行综述。

  • 标签: 近视 防控 儿童 青少年 高度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度散光儿童眼前节生物学参数的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散光患儿82例(82眼),其中高度散光患儿64例(散光≥2.00 DC),中低度散光患儿18例(散光<2.00 DC)。采用SIRIUS天狼星三维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患儿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包括角膜参数和前房参数。角膜参数包括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最薄点位置、中央角膜厚度、角膜体积、角膜前后表面K1、角膜前后表面K2、角膜前后表面球镜度、角膜前后表面柱镜度、光学区4 mm球镜度、光学区4 mm柱镜度;前房参数包括前房深度、水平虹膜直径、虹膜角膜夹角、前房直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眼前节各生物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度散光组儿童与中低度散光组相比,前房参数、角膜厚度和角膜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角膜最薄点位置分别有97%和89%位于颞下方,高度散光组角膜前、后表面K1值较低(t=-2.61, P=0.011; t=2.40, P=0.019),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及光学区4 mm散光度数较大(t=-11.00, P<0.001; t=5.58, P<0.001; t=-10.25, P<0.001)。散光程度较高组,前房直径较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3, P=0.036)。高度散光组屈光状态转化为等效球镜度,等效球镜度越小,前房深度和房角越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12, P<0.001; F=5.07, P=0.009)。结论:高度散光组儿童的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及光学区4 mm散光较大,角膜最薄点位置大多位于颞下方,角膜前后表面K1值较低,散光程度较高组儿童,前房直径较大,高度散光组等效球镜度越小,前房深度和房角越大。

  • 标签: 高度散光 儿童 眼前节生物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