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诉讼观念是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的重要领域,以往学者均从大传统诉讼观念对比,忽略了小传统诉讼观念的比较。民间法律谚语是最能体现小传统法律文化的载体之一,对中西在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法谚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探究中西方在小传统层面上诉讼观念的差异和"暗合"之处。这样可以更加立体地甄别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同时也可为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诉讼观念 民间法谚 小传统 大传统
  • 简介:刑法应用观念贯穿刑法理论研究和刑事司法活动始终,是对法的价值理念、法律基本原则与刑法适用方法交汇融通的整合。它的理论实践目标在于,在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与原本看似完善的结论之外所开辟的新的研究领域中不断吐故纳新,保持理论系统的开放性和现实适应性。它的司法实践目标在于,在法律框架内,对刑法应用方法科学性的探索,以提升高效处理案件信息及合理调配法律资源的能力,提高刑法适用效率。

  • 标签: 刑法 应用观念 变通 正义
  • 简介:民间社会是一个以地域和权利为纽带,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在运行逻辑和规则的自治体,民间法作为一种社会秩序,虽然它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不受到国家正式法律制度的影响,但它是在国家法以外自发生成的规则体系,是民众自己而不是国家机关意志的外化形式,它出自“民间”,反应现代民间社会的需求。从现代民间社会自身的建设看,必须依照现代市场规则的要求整合民间法资源;民间法还应当建立起向国家法主动输送制定法“半成品”的机制。

  • 标签: 民间社会 民间法 变迁
  • 简介:与刑事法律制度相比,刑事政策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由于实践中对刑事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使得刑事政策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始终是模糊的、变化的。文章从刑事政策的一般性认识出发阐述刑事政策观念的基本内容,通过对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建立正确的刑事政策观念,是充分发挥刑事法律惩治和预防犯罪的重要前提,关系到国家预防和控制犯罪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程度。

  • 标签: 政策观念 刑事政策 解析 刑事法律制度 不确定性 基本内容
  • 简介:今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依法治国,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既有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为此,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思维定势,革除过去的思维习惯,在破旧立新中建立新型的执法观念.

  • 标签: 执法观念 执法办案观念 执法证明观念 刑事诉讼
  • 简介:特殊侦查、秘密侦查是遏制刑讯逼供问题的通道,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抱有很大希望。遏制刑讯逼供,追求人权保障,难免会对诉讼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秘密侦查方面的规定有助于缓解法律改革给执法效率带来的消极影响。

  • 标签: 秘密侦查 刑讯逼供 人权保障 诉讼效率 执法效率 法律改革
  • 简介:"审判中心"一词是日本借鉴欧美刑事司法理念的概念发明,之后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日本从1927年正式使用该词,共历经了词语形成、概念定型、原则确立和实践深化四个阶段。韩国与台湾地区主要历经了理念引入、艰难推进、全面深化三个重要战略期。中国大陆则历经了话语引入、本土转化、回炉再造及全面推进等四个关键期。从各地的改革路径来看,基本确立了以一审为中心,以庭审实质化为目标,通过各项配套措施全力推动"审判中心"的实现。就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说,需从外部破除"侦查中心"、从内部打造"庭审中心"上寻找新的突破口。

  • 标签: 审判中心 观念史 东亚地区 诉讼方式 司法改革
  • 简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文艺方针近来似乎在立法活动中得到了更突出的展现,当调控抑制房价、经济适用房分配、物业管理纠纷解决、拆迁补偿、土地承包这样一些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不动产物权问题正成为时政焦点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也以向社会全文公布草案、

  • 标签: 《物权法》 中国 立法 法条 物权变动模式
  • 简介:“标会”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信用互助形式。一般由发起人(会头)邀请若干人参加,约定每月、每季或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交一定数量的钱款,轮流交由一人使用,借以互助。通常“标会”范围小、会额少、运转周期短,性质上仅限于互助,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不以营利为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民间资金

  • 标签: 民间“标会”案件 非法集资活动 民间融资 集资诈骗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犯罪构成
  • 简介:大体而言,信奉性善论的群体比较容易接受人治观念,而信奉性恶论的群体则比较容易拥抱法治意识。但现在这一结论遇到的一个挑战是:大量的中国民谚都反映了中国民众并不深信人性本善,可他们却没有由此拥抱法治,而依旧崇尚人治、德治。这是为什么?

  • 标签: 法治意识 中国 宗法血缘意识 法治环境
  • 简介:国际法的中国观念是中国国际法理论的一部分,是中国特色法治理论的一个方面。国际法的中国观念要求充分利用法学理论的观点,并采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跨学科研究,寻求适当的国际法认识。就当前而言,中国适于采取一种尊重现实、基于现实的国际法观念,并进而探求这种观念的理论阐释能力和现实指导意义。中国所宜采取的现实主义国际法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察和思考国际法存在时秉持务实求实的精神,在国际关系的情境中准确而科学地认知国际法,避免过于乐观的理想主义迷思,也要避免国际法虚无主义,不能将国际法仅仅看成没有确定性的实证道德;二是分析国际法问题吸收和借鉴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观点,认识到国家权力与权力体系对于国际法发展变化的核心作用。通过确立国际法的现实主义观念,可以加深中国国际法的理论化程度和实践针对性,并进而为形成国际法治的中国理论创造条件。

  • 标签: 国际法 观念 中国 理论 实践
  • 简介:法治的真正实现,不仅要求有充分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同时也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观念的更新。只有如此,才能适应法治需求,促进法治实现。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法治的思想,在西方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他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近代意义上的法治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而发展起来的,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的。它首先要求法律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其次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和社会团体严格服从法律。社会主义法治是一种新型的法治。其社会政治内容与资产阶级法治有

  • 标签: 社会主义法治 法治观念 观念更新 服从法律 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在我国现有的法律解释体制下,法官的适用解释虽然没有得到制度的上的确认,但实际上,法官对法律的解释活动是无可避免的。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刑法特别强调自身的确定性,即便如此,罪刑法定原则本身并不排斥对刑法的解释。只不过,刑法的解释坚持的是严格解释原则,在存在多种解释可能时,倾向于有利于被告的解释结论。

  • 标签: 罪刑法定 法律解释 适用解释 严格解释原则
  • 简介:死刑问题的争论决定着死刑的未来走向,无论是保留论或者是废止论都有自己的依据。作者在反思死刑存废观念的基础上,以刑事一体化为视角,对和谐社会建构背景下限制并逐步废止死刑的理论与实践根据进行创造性揭示,并对死刑的司法限制进行了全面探讨。

  • 标签: 死刑存废 观念 根据 刑事一体化 限制
  • 简介:通过全国人大2017年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我国在法律上正式确定了检察机关拥有提起公益诉讼的法律地位。这一规定在法律上为检察机关的职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无论是检察机关自身,还是社会,均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给予很高的期望。不少人将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公益诉讼作为今后检察机关的一

  • 标签:
  • 简介:<正>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我国一直实行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经济运行和经济活动由计划进行调节,我们对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发生的案件如何处理比较熟悉,而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案件如何处理还缺乏经验.为使经济审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换脑筋,破除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旧观念,树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新观念.

  • 标签: 经济审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事人 新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 市场经济服务
  • 简介:<正>一、对日民间索赔诉讼的历史及现状早在1975年,居住于苏联领土萨哈林的4名朝鲜半岛出生者首开对日民间索赔诉讼之先河。他们在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日本政府应为二战后他们一直不能返回故乡而承担国家责任。此后有关国家国民对日索赔诉讼呼声不断高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高峰。1993年17名香港居民状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因为其在二战占领香港时期所发行的"军用手票"一事而赔偿共计7.6亿日元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失赔偿费,从而掀开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诉讼的第一页。1995年6月花冈事件幸存者耿谆等人起诉日本鹿岛公司为418名死难劳工、9名幸存者及2名遗族者各支付550万

  • 标签: 国际法原则 损害赔偿 精神损失 国家责任 中日联合声明 花冈事件
  • 简介:一切规范的存在,都是为给纠纷解决预备一套方案,民间法也不例外。文明时代的纠纷解决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司法诉讼方式,其规范运用的特点是以法律为主,以民间法为辅,即使在司法调解中,也保持这一特点。另一种是诉讼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如调解、仲裁等,其规范运用的特点是在法律、民间法的选择上,难分彼此,说不上谁主谁辅,在这种纠纷处理中,当事人本身具有规范适用的选择权和权利处分的选择权,这就使规范的运用要灵活得多,更多时当事人之间还通过主持人自己协商处理规范——制定纠纷解决协议。第三种是私力救济,它可以分为启动形式合法的私力救济和启动形式非法的私力救济。在私力救济中,其规范运用反倒是以民间法为主,国家法最多只为辅助。如上情形的出现,乃是因为司法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是非,而诉讼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以及私力救济解决纠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平息矛盾。

  • 标签: 民间法 国家法 司法诉讼 诉讼替代性方案 私力救济
  • 简介:为清楚阐释语词或数理逻辑符号通过其使用规则建立的意义,维特根斯坦曾经选择如下的对比:谁要声称其是自我意义的单独承载者,他就与国际象棋选手一样:后者在创设国际象棋角色时,建立起了其面目可憎的涂彩女王,她看来既恐怖又使人厌恶,以至于要将对手的任何角色从场上驱离。1985年,Jakobs教授在刑法理论中提出了敌人刑法的概念。对此,他的对手稍后提出了同样的论断:他太可怕了,在他的结论里,他想要驱走自启蒙时代以来所有法治国家的成就。接下来的论述将完全从维特根斯

  • 标签: 性观念敌人 敌人刑法 调节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