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鉴定结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证据之一,探讨有关鉴定结论的一些问题,对于提高办案质量是有益的。(一)所谓鉴定结论,是指刑事、民事诉讼中,为了查明案情,运用科学技术或其他专门知识,对案件中的有关事物进行鉴别或判断后所做的书面结论。有的国家称为“鉴定意见”。从证明力

  • 标签: 鉴定结论 鉴定意见 书面结论 刑事诉讼法 司法鉴定 证明力
  • 简介:从前,有个国王,他派一个大臣到地方去治理水患.过了三年,国王听到全国上下都在说他派去大臣的坏话.国王十分失望,便把大臣召回王宫,要免他的职.

  • 标签: 工作方法 领导者 领导艺术 处世原则
  • 简介:随着心理测试技术不断臻于成熟,关于其结论是否具备证据能力的争论也愈演愈烈。各国司法实务对此亦有着不同态度。从考察域内外心理测试结论的应用状况为出发点。并从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角度对其是否具备证据资格进行比较分析。要使心理测试结论达到合法性标准,应从实施心理测试技术的主体资格、启动要件、操作程序及结论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规范。

  • 标签: 心理测试技术 测谎 证据资格 法律规制
  • 简介:现有的研究认为“即使……也……”的意义是袁让步关系,这没有完全揭示出其真正的语义内容。从逻辑意义出发,分析推理结构进而得出此格式的整体意义,这体现为三种意义:评估某事实或结论之必然;描述违反常理的现象;表明主观态度或观点。故“表极端情况”不是单纯分类,“极端情况”可并入前述三种意义之内。最后对该结构式的语义做出形式刻画,解释其语义的生成机理。

  • 标签: 逻辑意义 整体意义 “即使……也……”
  • 简介: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的语言就有它不同的民族特色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分析了英汉颜色词的本义和转义,并对英汉颜色词的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作了比较,阐述了他们的不同文化信息,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标签: 颜色 联想意义 引申意义 文化差异
  • 简介:测谎技术在我国侦查活动中已经广泛运用并发挥巨大作用。我国应尽旱明确测谎结论的法律地位。就目前测谎技术现状而言,暂时确实不宜将测谎结论作为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单独一类诉讼证据。但是在学理上,测谎技术作为一种调查手段,其在刑事诉讼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已经在司法实践中体现出来,并且已经在法律、司法解释、国际司法准则中得到确认。

  • 标签: 测谎技术 测谎结论 刑事诉讼 侦查 证据
  • 简介:典型乎?流失乎?──我的调查与结论朱丽云(上海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看了中学生关于出国潮讨论我对学院附中最近3年学生出国的情况作了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是:1990年附中毕业人数120人,走了32人,占26.6%;1991年,毕业总人数120人,走了28人,占23.3%;1992年,已经走和准备走的有2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0.8%,3年总的比例数是20~26%。在大学部里,1988年走了14人,1990年是53人,1991~1992年逐步回落到45~5O人,出国留学人数与在校学生数的比例是0.8%,最高是2.9%。从这个数字看,大学部出国人数反而比中学部比例低。同时,从图表分析看,1990年人数的确比较多,是个高峰,附中、大学部都是这样。到了1992年,这个数字就进步回落了。现在1993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了,大学部出国人数才3个,也可能到暑假和年未数量会有所增加。但从这个趋势来意,现在好象没有1990年那么多。这里由于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国内青年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根据统计数据,绝对数字不少,但真正从它的比例数来看还是极少数。97%以上的学生还是输送到国内各个岗位上去,是直接为我们国家作贡献的。从这个基

  • 标签: 出国留学 学部 上海外?3318 朱丽 比例数 民族素质
  • 简介:这样的结论不符合历史事实!胡懋仁不久前,从《中国经济时报》(1996年11月8日)看到一篇题为《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错误选择证明,思维落后势必影响决策的科学化》的文章。该文认为,我国在建国初期不应该确定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发展战略,因为发展重工业需要...

  • 标签: 优先发展重工业 历史事实 理论思维 建国初期 唯意志论 工业化
  • 简介:在我国刑事法律规范中,刑事追缴的对象范围及其与返还和没收之间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反映出刑事追缴性质的模糊性.刑事追缴的性质应当被界定为具有集合特征的程序性措施,指代查封、扣押、查询与冻结等措施.

  • 标签: 刑事追缴 涉案财物 刑法 刑事诉讼法
  • 简介:壮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对“红色”的物理感知相同。壮语的“nding/hoengz”和英语的“red”作为壮语民族和英语民族“红色”意义的承载词,在壮英两种文化中都有喜庆、羞涩、愤怒、暴力的联想,但由于受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审美观念等文化心理的制约,壮语中的“红色”偏向于褒义联想,而英语中的“红色”偏向于贬义联想,其语义联想存在不对应性。

  • 标签: 红色 语义联想 壮语 英语
  • 简介:法律拟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技术,具有虚构性和决断性两大特征,可以避免立法上不必要的绕路和适用上论证的困难。在法治国背景下,法律拟制只能是立法拟制,不包括司法拟制。现代立法中通常采用"视为""以……论""依照……定罪处罚"等具有扩张性的表述方式规定法律拟制,但仅仅通过形式判断,还不能揭示其规范内涵。为了区分法律拟制、其他拟制以及类型化的立法,应当从规范意义上理解法律拟制,并通过规范目的划定能够等同评价的构成要件的存在范围。

  • 标签: 法律拟制 司法拟制 类型化 规范构造
  • 简介:语义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学科,中西方对语义学的研究都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中国训诂学与西方语义学研究发展存在着异同,其研究历史都经过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训诂学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而语义学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

  • 标签: 中西语义学 训诂学 研究发展
  • 简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一个事实问题。法律行为的效力认定,是一价值问题。对法律行为效力进行评价,既要讲究方法即运用法律关系理论来分析,又要考虑贯彻法律体系的衡平性、协调性。任何司法裁判,必须充分考虑维护法制秩序的使命,重视效力判定结论之于法律制度体系的兼容性。这是司法裁判的生命线和灵魂。

  • 标签: 法律行为 股权变动 效力认定
  • 简介:以恩格斯1893年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提出“意识形态的终结”为起点,到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提出意识形态的冲突正在让位于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意识形态终结论”正好走过了100年的历程。在这一百年中,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反对意见一直存在。本文第一部分对这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现实对立即后冷战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及其斗争的情况作了分析。

  • 标签: 意识形态 终结 后冷战 全球化 激进主义 消费主义
  • 简介:佛教至南朝梁武帝时达到鼎盛,时风所及,梁代皇侃《论语义疏》深受影响,解经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一是大量选择佛语词解经,二是仿照译经文法自造个人特色的语句。这两个特点在中国经学史上是非常独特的。

  • 标签: 佛教 佛语词 《论语义疏》
  • 简介:法律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尽管法律人竭力为法律概念设定边界,但是大部分法律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依然是模糊的.在法律的创制过程中,合理使用模糊语言不但不会损害法律的明确性,相反倒可能有助于在不确定中寻求到确定性.

  • 标签: 立法语言 模糊性 法律概念 语义分析
  • 简介:粤方言否定副词“咪”(mei13)来源于古汉语词“莫”,经由分音“莫个”,在“莫”以保留“m”声母为主要特征以及入声韵尾“个”逐渐脱落的语用条件下,“咪”(mei13)以其历时文献的高频使用地位,在多项韵母变式中被选用并定型;当代粤方言否定副词“咪”随着否定语义的虚化,呈现出语素化、连词化的语法化特征.

  • 标签: 粤方言 否定副词 语义虚化 语法化
  • 简介:司法实践中,刑事技术鉴定占有相当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我国鉴定机制的现状,对鉴定结论的审查以及鉴定机构的改革提出个人看法

  • 标签: 刑事技术鉴定 审查 机构改革
  • 简介:<正>现场勘查笔录(以下简称笔录)是赋有特色的公安司法文书,每一篇写作规范的笔录都应是短小精悍的语篇.笔录的语篇也是指由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构成语篇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是必须合乎语法;二是必须语义连贯;三是应有一个逻辑结构,使得句子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语篇中的话段或句子都是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之上结合成为语言整体的.

  • 标签: 现场勘查笔录 衔接与连贯 语篇 逻辑联系语 语法手段 语义关联
  • 简介:"视察"于南北朝始见至今,先后衍生出过6个义项,南北朝有"观察"、"监督、巡视"、"检查、察看",宋代出现了"官职名"的用法,而行政义项"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和"考察"义项到清代才出现。到现代汉语只保留了"检查、察看"及行政义项。这是社会发展,语言精确表达的需要、"视察"内部多个义项的竞争,以级不同语言接触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视察"在清代出现的新义项"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在民国迅速发展,并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义项。

  • 标签: 视察 历史发展 词义演变 行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