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偷吃禁果,从而被上帝贬到人间。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就是禁果效应(也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禁果效应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

  • 标签: 概念 趣味 禁果效应 《圣经》 逆反心理 朱丽叶
  • 简介: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应该具有确定的含义和适用对象。但是,无论是在我国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青年概念却长期存在含义不清、指向不明的问题。这源于青年概念在定义上的模糊性、在认定上的非史实性、在使用上的随意性。青年概念的含混不清,损害了青年研究的科学性和青年工作的针对性。只有坚持概念定义的正确方法,避免概念内涵不确定、混淆本质属性与一般属性、用概念否定先前对象、用比喻下定义等逻辑错误,才能准确界定青年概念,从而促进青年理论研究的科学发展和青年工作实践的创新发展。

  • 标签: 青年 青年概念 定义
  • 简介:日本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群岛国家,其海洋战略几经沉浮,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深刻的教训。冷战结束后日本面临国家身份的迷茫,政府积极推动成为海洋国家,确定了“海洋立国”的综合战略,从海洋立法、机构设置、加强军备、强化日美同盟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努力,并将中国视为其主要战略对手。日本的海洋战略对日本未来走向、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的安全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 标签: 日本 海洋战略 海洋国家 海洋立国 日美同盟 中日关系
  • 简介: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穷游"之风,在当代已经演进成一股青年亚文化浪潮,因此,站在消费主义的视角下,考察青年"穷游"的消费行为特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穷游"消费为自己构建起一个"穷游"亚文化青年群体形象及认同显得极为重要。研究中,逃离型、寻找型、拮据型青年穷游者的画像标示着"穷游"一族青年个体的崛起和抵抗,他们通过去传统化的旅游消费形式,以及技术工具符号性的呈现,实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价值传递,但同时也不免走向"拜物"、"自恋"、"摆设"、"异化"等局限。

  • 标签: 穷游 消费 形象构建 身份认同 异化
  • 简介:犯罪学学界对犯罪预防的概念界定不清,具体存在犯罪预防称谓的混乱、犯罪预防概念的广义与狭义之争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犯罪预防在犯罪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的不同看法等问题。这不仅严重限制了犯罪预防理论的发展,还导致其指导预防和减少犯罪实践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对犯罪预防的概念进行厘清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结合广义的犯罪预防概念的产生背景以及犯罪预防与刑事政策的关系,狭义的犯罪预防,即刑事政策中的社会预防措施,才是犯罪预防的应有之义。

  • 标签: 犯罪预防 刑事政策 社会预防
  • 简介: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发生两名女孩逛街被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后被强制传唤的事件,引发公众和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人民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等问题。居民身份证是我国公民的法定身份证件。对与查验居民身份证相关的一些法律问题,作为人民警察,应当熟悉,以利执法;作为普通公民,应当了解,以便应对。@一叶知秋:人民警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刘警官:查验居民身份证,是

  • 标签: 人民警察应当 依法查验 应当依法
  • 简介:托马斯.迈尔,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价值委员会副主任、艾伯特基金会政治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多特蒙德大学教授。2006年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世鹏教授约请,为即将出版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概念》增写了以下的新词条。这些新的概念解释反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至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观点和发展动态。现发表如下,仅供参考。

  • 标签: 民主社会主义 概念解释 德国社会民主党 社会主义理论 教育学院 大学教授
  • 简介:法的概念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重大课题,并把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和解读作为法的本体论,进而作为整个法学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基石。围绕这一问题西方学者在不同时期对'法'有着不同的定义,因而各个时期法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对'法的概念'的争议一直存在。因而本文接下来将从西方国家各个历史时期对法的概念的认识入手,看看法的概念的发展与变化。

  • 标签: 法的概念 古罗马 中世纪
  • 简介:亨廷顿和福山提出的“政治衰败”概念存在着结构欠缺的问题,应当进行重构。概念结构应当由基本层次、第二层次和操作层次构成,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实在论、本体论和因果论的理论。“政治衰败”以“权力失序”为本质属性,是一种不同权力之间可以随意且无障碍地进行相互转化的政治变迁形态;其基本层次存在结构性的“政体隐患”和过程性的“权力互斗”两个原因变量;其第二层次分别由政治权力内部失衡、政经关系失序、社会政治参与失控,以及权力主体高能动、公共规则失灵两组维度构成;其操作层次由16个有助于展示和分析因果机制的定性指标构成。

  • 标签: 政治衰败 权力失序 权力转化 概念结构
  • 简介:外交各项基本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外交共同文化的存在。外交共同文化是指外交官作为特定的群体经过历史传承所共享的符号和意义体系,这些体系不仅规范外交官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及处理国际事务的态度,而且通过外交规范和外交交往的礼宾仪式使之礼仪化。由于近代欧洲国家在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同质性”特点,各国外交家对保持传统的外交共同文化具有广泛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外交文化革命”虽然削弱了外交共同文化的基础,但并未改变传统外交文化的基本特点。近年来,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外交共同文化面临着重大挑战。外交未来能否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并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取决于网络时代的外交共同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 标签: 外交学 外交 文化 网络时代
  • 简介:霍米·巴巴目前是美国哈佛大学人文中心安尼·罗森伯格讲座教授。他于1997年出版的专著《文化的定位》成为后殖民文化批评的重要经典之一。2009年国外新出版的研究其思想理论的论文集就有若干部,

  • 标签: 文化批评 后殖民 空间转向 思想述评 巴巴 重构
  • 简介:一、并非题外话预防青少年犯罪一直是我从事犯罪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关切之一,多年来成为我一种学术“动力”,因此当“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杂志向我约稿时,我便不假思索的答应了。可是,当动笔写的时候又感到没什么可写的,

  • 标签: 自然犯罪 青少年犯罪 概念 犯罪学理论 犯罪研究 预防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了身份如何在媒体充斥的晚期资本主义世界中发挥作用,以及应该如何培养抵抗商品化逻辑的身份。文章首先探讨了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以及德勒兹和瓜塔里的《反俄狄浦斯》这两部作品对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之间关系的分析,并指出了两部作品之间的矛盾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拉康及后拉康的精神分析及视觉文化理论进行分析,作者进一步指出,晚期资本主义视觉文化的形成和瓦解速度越来越快,使得个体获得和解除身份的速度也随之加快。最后,文章对三种激进的精神分裂症式的政治行动者进行了评论,并在一般意义上探讨了精神分裂症式的政治行动对于抵抗晚期资本主义逻辑的可能性。

  • 标签: 资本主义 精神分裂 自我认同 晚期资本主义 视觉文化
  • 简介:目前,理论界有一个误区:在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以及股份制的必要性时,都讲马克思当年所说的公有制是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现今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不能实行马克思所说的那种单一公有制。应当怎样认识马克思所提出的公...

  • 标签: 马克思 公有制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 资本主义私有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外交创造性地构建起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在这一伙伴关系网络中,中俄关系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次上开展多领域、全方位的合作,特别是在周边地区加强协调,推动了网状伙伴外交的顺利开展。这不仅有利于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超越了旧式的传统国际关系规则。中俄两国将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

  • 标签: 网状伙伴外交 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中俄关系
  • 简介:"交往"是一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学界目前的研究缺乏对"交往"含义的具体分析;本文分析了"交往"具有三层含义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交往关系"范畴与"生产关系"范畴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交往"这一概念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标签: 意识形态 交往 生产关系 唯物史观
  • 简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南方华人移民社群研究中心于2001年9月26日~28日在该校举行了“华人移民社群的移民身份与少数民族”(MigratingIdentitiesandEthnicMinoritiesinChineseDiaspora)的小型国际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提交了23篇论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博士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他的论文介绍了中国学者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

  • 标签: 华人 移民社群 移民身份 少数民族 迁徙关系
  • 简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恐怖分子提供了新的活动工具与平台,恐怖主义活动正由物理空间延伸到信息空间,信息恐怖主义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信息领域反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信息恐怖主义的定义为逻辑起点,对信息恐怖主义的出现及前提条件、活动特征及表现、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应对措施作了深入分析。

  • 标签: 21世纪 信息恐怖主义 信息空间 信息技术 恐怖分子 信息基础设施
  • 简介:污名及自我污名文化,比如"屌丝"、高富帅、土豪等话语的流行,是犬儒主义在互联网时代新的表现形式,是现代性的后果,并代表着一种去经典化的社会认同。而大学生作为中国底层阶级的新来源,已成为自我污名文化的代表性群体,这说明"寒门再难出贵子"——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社会阶层向上流动中的作用受到了挑战。然而,"逆袭"、"与土豪做朋友"等又反映了大学生自我污名背后的"反抗"或者矛盾性,自我污名文化的身份表达与话语实践存在二重性,体现了文化生产与阶层流动背后的多重动机和多重权力关系。

  • 标签: 污名 自我污名 社会认同 身份表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