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工作职能、外部环境和工作对象是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依据。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有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资源基础,需要突破认识不足、机制不健全、制度供给不足等障碍。要实现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需要明确角色,深化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完善机制,构建高校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搭建平台,构建需求对接的区域化团建体系;整合资源,引导和规范学生青年自组织体系。

  • 标签: 高校 共青团 社会治理
  • 简介:“这种活动太受欢迎了,第一次要动员,第二次起只愁来的人坐不下!”前不久,在云南省沾益县召开的道德讲堂建设推进会上,各乡镇街道、村组代表普遍反映基层群众对此热情高涨。近年来,沾益县把举办道德讲堂作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举措,扎实推动道德讲堂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覆盖城乡各类人群,受到广大受众一致好评。

  • 标签: 公民道德建设 讲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接地 基层群众 沾益县
  • 简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资源精神价值追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通过礼义廉耻的社会教化内圣外王的个体教化,将对个体、社会的教化与国家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主张君子人格道德担当,凸显君子美德价值诉求。儒家人文思想对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三点启示:一是注重文以化人,德礼并重,要积极追求"君子人格";二是追求社会道义,弘扬家国情怀,要敢于"社会担当";三是立足道德实践,强调主体修养,要笃实力行,追求"生命境界"。

  • 标签: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儒家 青年
  • 简介:在社区治理新政出台之际,有必要对居民的社区参与状况进行新一轮考察。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愿意参与社区活动,不同群体的居民参与意愿趋同性高。居民的社区公共意识开始觉醒,但主体性意识依然不足。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率有所提升,但总体参与度仍较低。参与群体分析表明,老年人参与度较高,中青年人参与度低;社区精英引领,大众参与度低;外地来沪常住人口的参与意愿和参与状况形成反差。有鉴于此,要吸纳外地来沪人员参与,扩大社区治理基础;创新社区参与机制,打造青少年发展空间;满足老年人需求,提升老年人社区参与质量。

  • 标签: 社区参与 意识 行动
  • 简介: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深入开展有赖于特定的社会基础,因此,政治主体的形塑成为当前左翼批判理论的核心关切。本文在总览全球阶级图景的基础上,着力分析了下层民众的反抗潜能,并指认了构成当下抗议运动之社会基础的批判性力量之源:前资本主义的本土民众,被排除在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之外的“剩余”群众,产业工人,以及新老中产阶级。作者强调,这四大群体因为共同反对公共领域的商品化和贪腐专制的政权而结成联盟,展开了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深刻批判,这也是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左翼政治规划的现实选择。

  • 标签: 资本主义批判 抗议运动 政治主体 中产阶级 产业工人
  • 简介: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成长过程中权利的实现和福利的保护是一个国家法治进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实现即需要改革和完善有关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建设。此不仅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方面。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现状,提出构建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宗旨理念以及总体框架,并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以及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从立法执法这两方面切入,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从而切实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标签: 未成年人 保护 法律体系 法律平台
  • 简介: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础设施不平衡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并面临着严峻挑战。哈尔滨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的省会城市,城乡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具有代表性。当前,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发展规划普遍缺乏系统性,投资机制不健全,同步发展供给结构不合理。要促进经济全面稳定健康发展,就要全面制定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发展的科学规划,合理投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发展的承载能力。

  • 标签: 城乡基础设施 同步发展 可持续 哈尔滨市
  •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网络新媒体,因其门槛低、方便快捷、沟通免费等优点,正如QQ一样逐渐走入高校,颇受青年学生群体的关注喜爱。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己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高度普及。新媒体给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利用新媒体开展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新媒体进行合理规划和管控,利用其疏导并建立"学生粉丝"、积极学生互动、组织话题讨论和各种创意性活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面对新媒体给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合理提出有关对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网络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

  • 标签: 新媒体 青年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青少年校外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类型。它与青少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是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德国青少年校外教育法律制度具有悠久历史,其宗旨明确、理念先进、目标多元,从教职人员资格、非公共性质教育机构准入机制、教育机构资质管控机制等多个领域全面规制引导德国青少年校外教育事务,有效促进了德国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德国相比,我国尚不具备独立完整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法律制度,关于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现行法律存在诸多空白不完善之处。基于此,我国可借鉴德国范式,构建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校外教育法律制度,使青少年校外教育现存问题通过法制化途径解决,并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青少年校外教育 青少年工作 青少年援助服务
  • 简介:对实施校园霸凌的未成年行为人确立和追究法律责任是行为人教育矫正与校园霸凌防治的需要,也是教育法治和未成年人保护的必然要求。未成年人已具备相当的责任能力,同时校园霸凌通常符合法律责任的其他构成要件,行为人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惩罚性责任方式存在不少缺陷。应借鉴国外的保护处分制度建立一个有机的教育矫治体系,以兼顾对未成年行为人的惩戒和保护。

  • 标签: 校园霸凌 未成年行为人 法律责任
  • 简介:2008年江阴市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成立以来,累计接纳10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获得认可的同时,实践中也暴露出设立观护基地、开展社会化帮教矫治存在法律依据不足、运营方式单一制约发展等问题。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我国少年司法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在于观护基地运营模式不系统、不规范,定位不明,社会支持不充分。以"帮教、感化、挽救"的方针为基准,从少年司法的独立视角出发,分析国际条约、立法精神、法律原则,未成年人观护基地有着法律依据现实需求。以江阴市未成年人观护基地为例,探析观护基地替代羁押措施、提供司法处理依据、预防再犯罪的功能,提出建立"政府支持、司法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观护基地工作模式。

  • 标签: 观护基地 法律依据 帮教矫治 再犯罪预防 运行模式
  • 简介:如何有效开展农村青年思想引导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东部发达地区739位农村青年样本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青年在思想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肯定改革开放成绩,认同政治制度,参政议政意识强,抱有强烈的爱国心,关心国家大事,能理性地看待腐败、贫富差距和上访等社会现象,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但也有少部分青年存在信仰缺失问题,对现行政治政策认同度不高,迷信宗教,崇拜金钱,对成功幸福的理解过于狭隘。可采取加强正面灌输教育、树立身边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增强社会实践参与、建立行业协会组织等措施来深入引导农村青年思想

  • 标签: 发达地区 农村青年 思想现状 引导青年
  • 简介:“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人积极性的调动自信心的培养对中学生道德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由于中学发展阶段有其固有的特点,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更易发挥效用。做到正面积极的暗示适当的期许相结合,将“皮格马利翁效应”有效运用到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

  • 标签: 皮格马利翁效应 中学生 道德教育
  • 简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杂志是专门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实的专门期刊,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杂志刊文质量高,学术水平毋庸置疑,读者受众群体有一定规模,在学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杂志能够更加明确发展方向,深度结合和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体系,通过影响高校教师,引导教育青年学生,以此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杂志 贴近现实 解放思想 世界社会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简介: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的深入,青少年保护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难题,这给当前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更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及时转变固有的观念,与时俱进分析当前社会的实际状况,从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积极思考、构建适合当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法律体系,

  • 标签: 青少年发展 系列研讨会 预防青少年犯罪 法律体系建设 暴力犯罪 家庭教育
  • 简介:毋庸赘言,真正的大学历来就是没有围墙的。站在这块各种社会思潮风云际会之地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沿阵地和引领师生发展的重要平台上,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化传导过程和师生的内化接受过程,早已不再是一个“子弹”“靶子”的线性传播关系,而是一个“强震”“共振”的多元变量关系的现实场域。

  • 标签: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设计 传播关系 社会思潮
  • 简介:自我教育的发展、品德认知的相对健全、思想观念的现代性,使大学生具备了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可能力量。而现实诸因素的多重影响,导致大学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实然状态并不理想,体现在主体性作用不够突出或失效发挥的片面性状态、思想观念行动实践脱离的两张皮状态、建构结果与社会要求相偏差的负性状态。这种不理想的现实状态需要教育者加强教育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过程,引入积极关怀的品德教育模式,创设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构能力。

  • 标签: 大学生 思想品德 自主建构 教育引导
  • 简介:当前,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须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对于传统的显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方式隐蔽、教育时空开放、教育过程持久等独特优越性。新媒体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极强的关联性,不仅体现在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体现在本身应用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从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体系着手,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并且依托新媒体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当前应对新媒体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提出的几点措施。

  • 标签: 新媒体环境 大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仪式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教育方式,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仪式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整体,轻个体;重程序,轻创新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仪式教育体系、加强仪式教育宣传、深入挖掘内涵等措施,才能切实实现仪教育式活动的育人功能。

  • 标签: 高职院校 仪式 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 内涵
  • 简介: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甚理想的现实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状况、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为教育效果的改善做出了诸多贡献。但是这些研究大都限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之内。运用不同的视角,借鉴偏好理论的有益成果,在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基础上,从社会环境、教学过程等方面构建相应的解决路径,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学科的局限性,开展跨学科研究,或许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认知偏好 情感偏好 行为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