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对64例早孕—先兆流产者施行非司酮配伍前列药流术,取得十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流产 疗效
  • 简介:与其父辈不同,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遵循独特运作逻辑。从其城市生活社会情境出发,学校类型、家庭教育与社区结构,都会影响到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接触机会、交往过程.从而产生不同交往后果。学校在流动儿童城市社会交往中扮演着格外重要角色,流动儿童学校类型不同,其城市社会交往逻辑迥异。在不同学校空间,流动儿童建构出了不同交往文化。公办学校流动儿童获得了更多与城市儿童及其家长接触机会,他们与城里人交往频率也更高,因而更有可能冲破身份制度藩篱,从结构上实现与城市社会融合。民工学校流动儿童则正在经历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过程。

  • 标签: 流动儿童 生活情境 社会交往 文化建构 混合研究
  • 简介:贵阳中高二年级名学生,名叫王莉娟,今年17岁。今年7月11日,我作为被关爱女孩代表,在大会发言,内心万分激动。

  • 标签: 女孩 幸运 高二年级 学生 内心
  • 简介:近年来,“两头走”作为婚居模式开始在部分农村兴起。基于江汉平原田野经验,发现“两头走”农民实用主义逻辑折射,它由农民家庭人口结构、人情维系之需要以及家计模式多种因素共同塑造而成。“两头走”这种流动式婚居模式虽然呼应了母家庭利益需求,并赋予了子代家庭以较大自由,但实际上导致了代际关系失衡、家庭关系形式化、子代家庭负担加重以及父代养老风险增加等问题。

  • 标签: 两头走 婚居模式 流动性 隐忧
  • 简介:利用199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20%样本资料,本文对北京市流动人口流入北京市时间分布进行了自相关和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流入时间分布具有很强周期性,特别是当间隔期为1个月、半年左右和1年时,这种周期性表现更为突出.研究结果对于预测未来流动人口流入人数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流入时间 流动人口 北京市
  • 简介:基于福建省2977个流动人口职业流动个体历时数据,应用Kaplan-Meyer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初职时间间隔及其影响因素异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男性流动人口相比,女性流动人口离开初职概率略小,但在初职时间间隔偏短.在初职时间间隔影响因素中,初职收入、教育年限、婚姻状态、家庭迁移类型和流入地城镇等级规模影响存在性别共性,而家庭抚养比、职业类型、企业性质和来源地类型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流动人口 初职时间间隔 性别差异 生存分析
  • 简介: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我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我省农村调查资料,展示了我省实施敌情选择轻来所取得成效,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探讨也败个值得思考问题。文章认为,知情选择计生工作实行“两个转变”有效途径。

  • 标签: 农村育龄妇女 避孕方法知情选择 调查报告
  • 简介:1999年1月—2000年1月我站运用联合非司酮加两种方法为孕13—20周要求终止妊娠80例引产对象进行引产现将结果如下

  • 标签: 妊娠 临床 2000年 1999年
  • 简介:农村家庭女性劳动力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部分,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能否促进女性参与就业成为了个经验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并使用倾向值匹配法(PSM)分析了农地转出行为对家庭女性在本地非农时间和外出从业时间影响.研究发现,农地转出行为将使家庭女性在本地非农时间增加,但对外出从业时间影响不显著.使用多值分层匹配法(SSM)分析发现,农地转出行为在总体上对家庭女性就业时间影响未表现出明显异质性,但在农地转出倾向各层级内部,这影响却具有显著差异.进步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家庭女性就业时间个体处理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外出工作经历、家庭负担系数、家庭人口个数特征差异造成个体处理效应异质性主要根源.

  • 标签: 农地转出 女性就业时间 非农就业 反事实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