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诗词是一个极富魅力的话题。数十年来,论者云集,著作如林,新论迭出。近读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龚国基教授所著《毛泽东与》一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6月出版),深感这是一部毛泽东诗词研究佳作。《毛泽东与》一书的特点,可用新、全、深三字概括。所谓...

  • 标签: 毛泽东诗词研究 政治家 诗歌理论 诗词创作史 艺术特色 美学特征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的经验,提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双创”作为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有着丰富的当代价值。为我们如何整理和利用传统文化、如何发扬和创新先进文化,提供了基本立场、正确态度、科学方法。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创造性 创新性 新时代
  • 简介:<正>在上一章(事实上贯穿全书)我所持的观点是。持续的艺术创造力与去祖存精或创立新意这项特殊工作密切联系在一起,此项工作涉及传统。崇高的体验亦复如此。艺术创造力靠题目的转换

  • 标签: 艺术创造力 当代艺术 相互关系 作品 具体化 折中主义
  • 简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一大批学者从理论上积极探索,为我们的实践道路扫清了障碍。刘白作为我国较早提出社会主义所有制多元性的学者之一,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理论先驱之一,他还为推进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改革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 标签: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 简介: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梅白发表回忆文章,说毛泽东视察三峡时修改过自己的“夜登重庆枇杷山”。在流传过程中,一些毛泽东诗词爱好者将梅自的这首收编入书,进而变成了毛泽东的。但梅白1958年发表的本身证明毛泽东并未为他修改。毛泽东乘江峡轮视察三峡,梅白只是众多的普通随员之一。从毛泽东在江峡轮上的具体活动情况看,梅白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毛泽东并请他改,故毛泽东为梅白改一事不实。而把梅白的收编入毛泽东诗词集更属不当。

  • 标签: 毛泽东 梅白 改诗 质疑
  • 简介:本文认为,马克思同黑格尔一样主张工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但作为人的创造活动之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自然需要,所以仍未达到真正的自由而产生异化。尽管马克思和黑格尔都对现代工业所造成的异化状况不满,并认为异化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克服异化是要在历史中完成的任务,但马克思认为,大工业能为产生克服异化的新社会做好准备,而黑格尔则持保守态度。所以,马克思的异化观比黑格尔的异化观更为激进。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工作 异化 自由
  • 简介:阿尔都塞认为,通过文本的理论配置功能,能够实现对社会空间的再叙述,再定义和再分类,从而将理论认识的立场和策略转化为一种阶级、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等权力和利益的分析,最终再造社会空间。而政治拓扑空间就是通过理论配置的方式来表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阶级、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阿尔都塞认为,无产阶级就是从这种社会结构中获得对自身的意识和关于资产阶级及其社会的认识,而这是无产阶级政治实践的必然前提与合法性基础,也是通达社会主义的必然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著作的解读方法,特别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 标签: 阿尔都塞理论配置 政治拓扑学空间 马基雅维利 《共产党宣言》
  • 简介: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资本论》的传播史和影响吏,指出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资本论》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世界文献;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史实际上是《资本论》1867年发表之后寸真正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体系,《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科学论证。文章接着论述了资产阶级对《资本论》的四种主要攻击形式:(1)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2)把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的哲学等量齐观;(3)把现象作为本质来阐述;(4)思格斯被说成简化者,贬低他对《资本论》所作的贡献。文章对这些攻击形式作了批驳,最后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任务是创造性地利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学说。

  • 标签: MEGA《资本论》 编辑史 影响史 攻击
  • 简介:传统价值观实现创造性转化,需要立足于唯物史观原理。传统价值观的演进是价值观的“间断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就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相融合的创造性转化过程。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理论之于实践的先在性”是当代传统价值观实现创造性转化的唯物史观原理。

  • 标签: 传统价值观 创造性转化 唯物史观
  • 简介:以制造业智能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的车间革命,没有改变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没有否定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科学论断。依据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和生产劳动思想,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并实现商品价值的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均属生产性劳动,都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在使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创造价值。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没有改写收入分配同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率无关的基本思想。总之,新生产方式变革非但没有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反而在收入差距拉大、劳资关系紧张、公平正义问题凸显的新的历史背景下不可或缺。

  • 标签: 工业4.0 价值链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公平正义
  • 简介: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感相统一。从幸福角度解读,中国梦是集幸福社会主义、幸福中国、幸福人民于一体的幸福梦。实现中国梦,一要以幸福社会主义为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人民的普遍幸福,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要以幸福中国为目标,建设幸福中国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推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全方位的,包括享有幸福对象的普遍性和幸福内涵的全面性;三要以幸福人民为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幸福生活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要通过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对幸福的追求,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发展活力,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标签: 中国梦 幸福学 幸福社会主义 幸福中国 幸福人民
  • 简介:本文对马克思的含义、马克思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国外马克思的生命力以及国外马克思对中国马克思研究的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 标签: 马克思学 国外马克思学 中国马克思学 生命力
  • 简介: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思”。学术界关于“马克思”的性质有两种基本看法:即科学的“马克思”和非科学的“马克思”。把“马克思”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片面的。尽管一些西方“马克思”家所持的方法或理论观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科学的,但也不能认为是完全不科学的。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对马克思的著作、文献及一切思想材料进行实证研究,不能正确地处理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有些西方学者总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分割开来,这是错误的。相对于西方“马克思”,构建中国“马克思”的意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科学。

  • 标签: 马克思学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
  • 简介:1949-1965年,在我国进入由乱转治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社会思想初具雏形。1975-1982年,在主持全面整顿工作、致力于领导拨乱反正和谋划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社会思想得到全面发展。1983-1993年,在从容应对深化改革及经济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社会思想日趋完善。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鲜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社会思想,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及无可质疑的现实价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应从大社会概念入手,从社会因素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因素一体同源的角度,深入发掘和研究邓小平社会思想。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学思想 时代特征 实践价值
  • 简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多年以来积极探索"导客为主"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实效性。"导客为主"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以教导、化教为;基本理念是教师实现"四个转变",即自觉地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转变,引导学生由"教学对象"向"教学主体"转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实施方法是从"听、说、读、写、行"五个方面设置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动耳""动口""动目""动手""动足",其关键是进行考核方式改革。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导客为主” “主动性学习” “化目为手” 实效性
  • 简介:延安时期党在“排除万难”中创造辉煌奇迹的历史,蕴含着极为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在思想路线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政治路线上.把现实纲领与远大理想相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走历史必由之路”不动摇;在组织路线上,坚持以培养和造就领导骨干为中心.最关键的是建立稳定成熟、全党拥戴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工作路线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相统一,最核心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政策策略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最有效的是运用统一战线“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精神动力上,坚持倡导和弘扬时代需要的伟大精神,最突出的是坚定信念,藐视困难,艰苦奋斗。

  • 标签: 延安时期 排除万难 创造辉煌 经验启示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济与西方经济有各自不同的哲学基础和研究方法,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与西方经济在方法论上的联系与区别,必须认真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和西方经济各自主要的研究方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方法论 哲学基础
  • 简介:过去的艺术人类学理论主要对殖民地和后殖民地艺术品以及"原始艺术"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就是将西方的艺术理论运用于非西方社会的艺术研究。这种理论相信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有的美学体系,艺术人类的任务就是阐释该文化中的美学特征。这种研究在本质上是强化和延伸了西方艺术公众的审美感知,并不能构成真正的艺术人类。人类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人文科学,其特定的主题是社会关系,这意味着艺术人类的重点是艺术生产、流通和接受的社会语境。艺术品的定义既不是由艺术制度来认定,也不是具有符号的、审美的、用于表达意义的物品,而是一套行为体系,意在改变世界。在艺术人类学理论内,以"行为"为中心来研究艺术物品在协调社会能动性中的社会关系。艺术人类也不同于艺术社会,艺术社会主要是对西方社会的艺术制度的研究,艺术人类更关心艺术品周围的关系网络。人类把人的行为放在一个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来解释人的行为意义。艺术人类学理论的目标是解释艺术品在这种关系情景中的生产和流通。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艺术品 艺术社会学 行动者 社会语境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以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基于美好生活在于创造的前提,可以看到需求满足与价值实现的辩证统一的逻辑理路。从理论维度看,需要满足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从目标维度看,价值实现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旨归;从实践维度看,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统一于需要满足和价值实现的社会实践。对人民美好生活创造的逻辑理路分析,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认识和落实践行。

  • 标签: 美好生活 逻辑理路 需要满足 价值实现 社会实践
  • 简介: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创作的五律《张冠道中》《喜闻捷报》两首,自收入《毛泽东诗词集》以来陆续有一些毛泽东诗词研究者提出质疑,认为这两首同毛泽东的经历、诗风、诗律不合。本文从写作背景、艺术手法等方面解读了两,针对质疑者提出的地点不合、史实不合、季节不合、格律不合、风格不合、品位不合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考辩,给种种质疑予以答疑和澄清,并论定它们绝非伪作而是毛泽东的真品。

  • 标签: 毛泽东 诗词 《张冠道中》 《喜闻捷报》 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