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观念和马克思、恩格斯的"感性活动"观念的比较和分析,指出了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的缺陷,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感性活动"对它的扬弃与超越。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维护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仅凭"感性直观"还不能确定感性的实在性,人类感性活动的结果,只能与人的现实历史活动联系在一起才能得到理解。正是在阐明"感性活动"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实践"的概念,从而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

  • 标签: 感性直观 感性活动 实践
  • 简介:<正>评价活动是主体对于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认识活动。社会评价活动就是以群体为主体的评价活动。笔者在《社会评价活动论纲》(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年出版)中对社会评价活动的机制从哲学上作过一些分析。社会评价活动既可体现于处于群体内组织结构金字塔尖的权威机构所进行的评价活动中.也可体现于群体内众多个体评价活动的互动之中。前者为权威机

  • 标签: 民众评价活动 社会评价活动 群体主体 权威机构 个体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简介:<正>一、人的历史活动与文学人的历史活动是基本的、多方面的,也可以说是涵盖一切的。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历史存在和历史范畴。历史科学的包容性被马克思、恩格斯概括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领域和范围中的一切都这样那样地基于、源于和从不同的方式和层面表现历史的存在和历史的过程。这种似乎近于极端的理论表述实际上是并不过分的。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历史活动 审美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观点
  • 简介:<正>实践是人类的现实生存的基本活动,它不仅具有诸多要素组成的立体交叉、多层次积累的结构,而且是一个不断矛盾运动、变化发展的恒新恒异的创造过程。关于前者,我已写了《实践的结构与美的特征》(见《华中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予以澄明,现在再对实践的过程及其向审美活动的生成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以说明审美活动的性质和特征。

  • 标签: 审美活动 现实生存 审美需要 华中师大 审美图式 恒新
  • 简介:本文主要关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伦古人的审美观念,并在该族群的仪式行为与文化观念这一更广阔的架构中进行讨论。伦古绘画中存在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将画面的明亮视为最重要的审美特质。从晦暗到明亮这一结构特征不仅体现在绘画中,也体现在伦古人的诗歌、仪式过程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判断中。在伦古文化中,明亮这一特质被认为是祖先精神力量的显现,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成为伦古人审美观念的文化认知基础。作者以该个案为例证,力图说明,审美感知是文化认知体系的组成部分,审美观念不仅体现在艺术活动中,也以不同的方式隐含在仪式与日常生活中;审美虽与形式有关,但不同的文化对形式的阐释却总是各具特色,只有经过人类学家的"翻译"才能获得跨文化审美的理解。

  • 标签: 育伦古艺术 明亮 精神力量 美学特征 跨文化理解
  • 简介:<正>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多次来到闽西,在闽西南老革命根据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一、不寻常的马夫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三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兵分二路包围了闽西重镇——龙岩城。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消灭了国民党军阀陈国辉的留守部队,第一次解放了龙岩。战斗即将结束,

  • 标签: 毛泽东同志 闽西 革命活动 中国工农红军 革命根据地 朱德
  • 简介:陈金龙在《现代哲学》2016年第2期撰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面临治国理政的繁重任务,诸多要事需要拍板、定夺,但对于纪念活动的谋划,他给予了足够关注。第一,审批纪念活动方案。毛泽东对重要纪念活动的实施方案,甚至是纪念口号、纪念方式、参加纪念活动的人选都用心斟酌,

  • 标签: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研究 经典文献 顾海良 论点摘编 纪念活动
  • 简介:毛泽东在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为社会主义事业运筹帷幄的同时,诗兴盎然,进行了一系列诗词活动,留下了伟大诗人的历史足迹。

  • 标签: 毛泽东 成都会议 诗词活动
  • 简介:大家早已期盼的一书,终于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问世了.不负众望,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把诸多宝贵史料熔铸一炉,将毛泽东的家乡风貌、家族渊源、家庭功绩,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把跟随毛泽东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开国元勋们对圣地韶山的感人肺腑之情,生动而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读后如临其境、动情动容,久久难忘,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真是令人兴奋不已,受益尤深.

  • 标签: 读者 构思 生动 期盼 韶山 作者
  • 简介:<正>遵义会议以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红军长征在四川所经历的时间最长,活动的范围最广,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著名战斗最多;一、二、四方面军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在四川会合,聚集了强大的革命力量;党中央在四川境内召开过四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机会主义,同张国焘的错误作了坚决的斗争。五十年前,毛泽东长征在四川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为党史和军史谱写了极其重要的光辉篇章。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毛泽东的发言为基础,写成《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军事路线问题,集中地体现了遵义会议的成果。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九日,红一方面军自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赤水河挺进,准备渡过赤水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实现党中央在川西或川西北开创革命根据地的新的战略方针。一月二十九日拂晓前,红军在川、黔交界的土城、猿猴一带第一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四川的古蔺县。这是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进入四川境内。

  • 标签: 毛泽东 红军长征 赤水河 中央军委 红一方面军 五十年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概论"教学增添了富有时代色彩的新篇章,也对这门的教学体系安排和教学方法改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概论"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信仰。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概论”课教学
  • 简介:本文认为,马克思同黑格尔一样主张工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但作为人的创造活动之一,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自然需要,所以仍未达到真正的自由而产生异化。尽管马克思和黑格尔都对现代工业所造成的异化状况不满,并认为异化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克服异化是要在历史中完成的任务,但马克思认为,大工业能为产生克服异化的新社会做好准备,而黑格尔则持保守态度。所以,马克思的异化观比黑格尔的异化观更为激进。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工作 异化 自由
  • 简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高校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给师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或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我党的一项强本固基的伟大的战略性工程。领导干部到高校讲政治或作形势报告,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纷纷前往高校上课。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二次前往杭州高校为学生们作报告,论形势、讲政策,谈理想,释疑解惑。

  • 标签: 领导干部 政治优势 政治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
  • 简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将中国梦融入"概论",能够进一歩丰富与深化"概论"教学内容,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为大学生成长提供精神助力。从教学内容上,中国梦可分别从立国、富国、强国三个维度融入"概论"中。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中感悟中国梦,提高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能力。

  • 标签: 中国梦 十九大精神 概论课 实践教学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概论"教学,是课程内容的理论逻辑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逻辑的共同要求,应将以形成主旨鲜明的教材、培养言传身教的教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特征的全方位融入作为基本思路,以求凸显整体效应。在具体实践层面,还需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好"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教与学、知与行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论”课 教学
  • 简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是帮助大学生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当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并努力将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诸环节。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课 教学
  • 简介:本文认为,在公安院校"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讲授毛泽东思想;二、要结合历史实际说明毛泽东思想的价值;三、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发挥毛泽东思想在指导社会实践上的作用;四、要使毛泽东思想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

  • 标签: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 讲授 大学生 教学 社会实践 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