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近代物理学是随着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的确立而发展起来物理实在论经历了机械实在论、经典实在论和量子实在论三个发展阶段。关于物理实在问题讨论是由微观粒子不可观察性、量子力学概率性、非定域性等特征引起,并不等同于数学世界是否实在问题。科学是哲学科学继承者,但不是哲学“终结者”,而是哲学“改造者”与“推动者”。我们在讨论物理实在问题时,应该区分出三个不同层次实在:自在实在、对象性实在和理论实在。物理学理论是在去语境化与再语境化过程中完成,是对自在实在模拟,是在谈论实在和理解实在,而不是在描述实在。这是种语境论实在观。

  • 标签: 经典实在论 量子实在论 理论实在 谈论实在
  • 简介:围绕时间这个被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共享现象学核心概念,方面,通过对“活的当下”既流动又静止自身悖谬现象分析.最终可以发现原自我与原非我不可还原交织,这是胡塞尔现象学中切构造起点、意识终极奥秘;另方面,这种时间现象分析所展示意识深度.反射出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同构性——这就是《时间与存在思路。针对这两方面可展开评论:其,时间意识之奥秘揭示乃借助现象学还原.而现象学还原可能性依赖于按照纯粹意向活动来理解意识自身非时间性;其二,对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同构性”解读源自作者对前者种错误生存论理解.其实.由海德格尔思想整体看来。存有的真理早已贯穿其中。

  • 标签: 胡塞尔 海德格尔 时间 意识 存在
  • 简介:兵教授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作出了特殊贡献。他不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做了许多个案研究,而且对如何推动这领域研究提出了新分析框架。其基本观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在1968年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出版后就已经终结.其主要原因是本真的马克思主义诉求和资本主义批判这两大原则已经被放弃;在此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派生出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三种思潮。这观点虽然有启发性。但有片面性。根据理论逻辑和社会现实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整个发展可以区别为四种类型,即“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现代性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区分基础不是抽象意义上本真马克思和资本主义批判这两个前提。不是总体性或同思维方式。而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现代性辩证法理论坐标。

  • 标签: 张一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 瑟伯恩 后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辩证法
  • 简介:作为“思维动画”,存在图是查尔斯·皮尔士在现代符号逻辑草创时期所建立图式逻辑。20世纪初期,现代观念符号逻辑出现之时,存在图在学界研究有着完全相反立场,其传播过程更是相当微妙。存在哲学方面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如镜像逻辑和图像之间关系、逻辑常项意义问题、镜像逻辑认知经济性、弗雷格罗素论题失败以及思维语言假设失败等。

  • 标签: 存在图 皮尔士 图式逻辑 现代符号逻辑史 镜像 认知逻辑
  • 简介:现代社会通常被说成是合理社会.但作为这种说法之核心“社会合理性”(socialrationality)概念,值得作进步澄清。社会合理性是不能够以科学方法理想化形象作为模式来理解。科学和社会两者都不符合这种图景。然而,新自由主义和技术统治论那些诉诸科学之社会幻影论证,却总是使批判沉默无语。有必要提出条新批判策略,它能够对理性之抵制本身进行理性批判。与那些把现代人工制品、系统和组织理解为是理性确定程度不足(rationallyunderdetermined)策略相比。对理性浪漫主义拒绝被证明是不那么有效。前者首次出现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分析当中,尽管马克思没有用到“不充分确定”(underdetermination)概念.但他依然能够在讨论工作日长度时候,在面对某种非常像社会合理性东西时候,避开社会合理性沉默效应。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随后以种富有启发但又模棱两可方式将浪漫主义因素和马克思主义混合起来。在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中.“不充分确定”概念重新出现,并在哲学和社会学上得到清楚而详细阐释。但是在这过程中,批判力度却有些弱化。技术批判理论尝试恢复原初批判力量,并把它进路推广到社会合理性三种主要形式。

  • 标签: 合理化 技术 科层制度 市场 批判理论
  • 简介:生于1937年,来自家庭卓越数学和文学训练,历经"68"运动洗礼,受业于阿尔都塞和拉康,由此说来,巴迪欧(AlainBadiou)激进主义绝非空穴来风。随着其思想在英语学界被广泛接受,巴迪欧影响越来越大,在国外激进左翼理论界,他与齐泽克相差无几。

  • 标签: 逻辑 事件 世界 阿兰 真理 激进主义
  • 简介:建立"真正和普遍存在论"之先验现象学是胡塞尔毕生追求。在其现象学视域内存在存在构想,这种构想通过形式存在论得到了最佳体现和实施。不过,胡塞尔是否真正建立起了存在论与现象学之间关联?他形式存在论又具有怎样特征,能否经得起真正检验?虽然胡塞尔存在论自成体,但若以海德格尔存在问题"来透视,胡塞尔存在论在"形式普遍性"和现象学"还原"方法上便显露出了不足。胡塞尔之后,现象学试图建立种没有自我存在学说,并且总是在不断扩展现象学可能性。现象学伟大之处就在于"可能性超越了现实性"。

  • 标签: 存在论 现象学 形式存在论 对象性 可能性
  • 简介:存在主义是对个体存在状态及其成因进行探析哲学流派,个体存在状态异化是导致个体产生不合理信念与心理障碍根源.要想解决心理障碍高发这严重社会问题,需从修正个体信念系统出发.时代状况影响个体存在状态,个体存在状态是塑造个体信念系统主要素材,为厘清个体信念系统构成要素,需要对个体存在状态进行分解.基于对厌倦现象梳理与挖掘,可以发现时代状况与个体存在状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揭示出存在状态对个体信念系统型塑机理,以及信念系统与心理障碍发生之间内在关系.通过对厌倦现象分析,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利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可以揭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个体信念系统进行修正与重塑路径与方法.

  • 标签: 存在主义 心理治疗 厌倦 信念 存在状态
  • 简介:实质合理性的当代论证是与对合理性认识论辩护、对批判性思维阐发和对相对主义反驳紧密联系起来。实质合理性可以被理解为:基于可中立判断和评价"好理由"由批判性思维所主导,个体在认知和行动中以理性评判和道德评价相结合方式来实际建构理性

  • 标签: 实质合理性 批判性思维 命题式辩护 信念式辩护 合情理性
  • 简介:黑格尔哲学声称把握绝对知识,但又承认哲学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时代,哲学家不能超越所处身独特历史条件。为了尝试疏解这个表面冲突,可将作为黑格尔系统基础《逻辑学》视为套庞大范畴体系;分析康德范畴论及其理论预设,则有助于显示黑格尔理论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理性主义者,黑格尔不接受有任何先验而终极原则可用来建立哲学系统和完整范畴论,而是认为只能在具体哲学史发展中把握概念,然后整理出个系统。因此,哲学只能回顾思想和历史发展,把握当下时代精神,这种历史理性才是把握绝对知识正途。通过理性历史条件来理解黑格尔绝对性概念,黑格尔哲学可重新被解释为种开放和需要不断更新哲学思维方式。

  • 标签: 黑格尔 康德 范畴论 绝对知识 开放系统 历史理性
  • 简介: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宣称,理性在自我清算中已终结自身,因此置批判理论于困境之中。哈贝马斯背离传统理性观,通过合理重建为理性寻找新基础.以挽救启蒙传统中批判能量,激起了广泛批评。在超越了“理性启蒙”和“理性他者反启蒙”时代而进入“理由”时代后,哈贝马斯召回与慎思纠缠认知主义时刻.诉诸“理性评判”和“给出理由”。从而达成合理共识,彰显了交往合理性价值;但将合理化扩展至社会领域时,对理性社会功能,依然需要保持警惕。,

  • 标签: 批判理论 合理重建 理性评判 法兰克福学派
  • 简介:陈嘉映《说理》主题是“说说理之理”,而不是般意义上“说理”。“说理之理”有什么内涵,“说理之理”为什么值得论说,可以通过对西方哲学从reason(理性)经过rationalit、,(合理)到reasonableness(讲理)思想演化过程考察得到理解。把理性(reason)不仅理解为合理(rationality),而且理解为讲理(reasonableness).有助于克服当代哲学中理性独断主义和理性虚无主义非此即彼。当代西方哲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述讲理(reasonableness),与梁漱溟先生进行中西比较时所说中国文化理性”,很值得做深入比较。

  • 标签: 理性 合理 讲理 梁漱溟 哈贝马斯 罗尔斯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介入伦理”突出强调由力量与能力导致主体性向他者施加影响品质。“存在者之间”本体论对“介入”能力强调告别了之前中世纪流行对道德品质固定看法,转而重视主体自身在具体改变他者与世界走向方面的动态功能。以费奇诺为代表新柏拉图主义“爱伦理学”提倡最大幅度地向外“介入”,同时注重保留与维护他者主体性生成必要自由空间。文艺复兴主体反对在任何时候将他者完全作为“亟待被施救”非主体对象看待,而是要在尊重自由意志基础上完成相对平等向外介入。

  • 标签: 文艺复兴 介入 自由 至善
  • 简介:应用伦理学经常被认为是与理论伦理学相对“应用”或“实践”伦理学,是伦理学新范式或者是超出伦理学范围交叉学科。这种观点在定程度上基于对伦理学及其应用概念错误理解,应用伦理学确切地说是对专门领域伦理问题思考,作为门学科,它是与般伦理学相对专门(领域)伦理学,没有亦不会超出伦理学范围。

  • 标签: 应用伦理学 伦理学 应用
  • 简介:当代物理学把库仑定律作为自然科学基石之。18世纪80年代,作为工程师和自然哲学家库仑用他扭秤进行了系列实验,为条自然科学定律提供了经验证据。其后,历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重复了这个实验,但发现几乎不可能得到可靠实验结果作为证据来证明这条平方反比律。为什么在18世纪晚期法国,这个实验可以作为证据?在对该事件证据语境步历史考察中可以发现,在证据概念和有能力提供证据的人之间,存在着某种重要历史关联。在为需证明事实提供必要证据语境方面,库仑在其实验中用到扭秤装置扮演了尤其重要角色,因为这个实验工具起到了种传导宏观法国启蒙理性文化作用。

  • 标签: 证据 库仑扭秤 启蒙理性
  • 简介:《时间与存在》第部分基于胡塞尔晚期时间现象学手稿对感知与想象关系、原自我与原非我关系以及睡眠、死亡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现象学分析,其中时间意识"视差现象"为解决胡塞尔自我概念难题提供了依据,而原非我概念则为解释康德先验图型论困难打开了新思路。第二部分则借助新方式比较"此在"与"自我"、"存在"与"意识",为重新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二人思想关系与差异提供了批判性视角,指出海德格尔许多关键思路在胡塞尔那里早已以另种方式存在。着眼于《时间与存在论题,对关于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关于早期海德格尔对时间理解与其整个现象学思路之间关系等问题还可以展开进步研究。

  • 标签: 《时间与存在》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 简介: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及科学实在论不同流派之间长期学术争论中,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结构实在论在理论上取得了极大进展,对科学实在论诸论题提出了有力论证,然而在其理论框架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问题.仍须作进步改进。为此,应从卡尔纳普—蒯因本体论观点出发,将其构建为种更加全面合理整体结构实在论,即实体与关系非截然二分、彼此相互规定结构实在论。这种整体结构作为关于类与关系约束变量值,可理解为通过理论结构或拉姆西语句整体意义所指称对象,其实在性由该语句存在量词所断言。正是整体结构在理论变化中保持着某种不变性、持续性,这正是科学进步合理性、理论真理性基本前提。根据这实在论观点,科学合理性论题便可得到更有说服力辩护。

  • 标签: 科学实在论 结构实在论 整体结构 约束变量的值 拉姆西语句 科学合理性
  • 简介:这里发表是2010年2月3日下午,我在罗伯特·布兰顿(RobertBrandom)公室对他所做第二次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分析哲学、海德格尔以及当代美国哲学家罗蒂、刘易斯(D.Lewis)、约翰·麦克道威尔(JohnMcDowell),同时还谈及他父母对他影响。布兰顿教授很健谈,哲学话题常常使他焕发激情,我们谈话不时被他笑声打断;但当涉及对细节问题阐释时。他面孔又会马上转而严肃,仿佛容不得丝毫差错。

  • 标签: 分析哲学 当代美国 布兰顿 罗伯特 哲学家 存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