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高血糖影响小鼠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及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给C57/BL6J小鼠完成颈静脉插管后输注20%高糖溶液4h,建立急性糖毒性小鼠模型,行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ntraperitonealglucosetolerancetest,IPGTT)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评价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分泌功能。HE染色及电镜观察胰岛形态变化及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亚细胞结构变化。结果IPGTT实验中急性糖毒性15min血糖值较对照显著增加[(10.3±0.33)mmol/Lvs(19.3±1.66)mmol/L],上升87%(P〈0.05),OGTT实验中30min血糖值较对照显著增加[(9.8±0.31)mmol/Lvs(18.16±1.01)mmol/L],升高85%(P〈0.05),且早期胰岛素分泌高峰受损且分泌延迟。GSIS实验中急性糖毒性在基础状态时(葡萄糖浓度2.8mmol/L)和高糖(16.7mmol/L)刺激后,胰岛素分泌较对照显著降低[(0.481±0.003)ng/mLvs(0.702±0.121)ng/mL,(2.43±0.03)ng/mLvs(4.07±0.34)ng/mL],分别下降46%和67%(P〈0.05);胰岛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急性糖毒性比对照降低[(97.01±2.05)ng/mLvs(65.12±0.42)ng/mL,(121.40±0.58)ng/mLvs(62.7±0.48)ng/mL],下降49%和94%(P〈0.05)。HE染色显示急性糖毒性胰岛边界不规则、内部细胞排列不整;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颗粒空泡,线粒体嵴断裂。结论急性葡萄糖毒性使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储备减少,导致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峰值降低及延迟。

  • 标签: 胰岛 急性高血糖试验 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分泌 组织学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探究PM_(2.5)大鼠子宫组织生理及相关生化应激效应影响。方法将30只SD雌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PM_(2.5)暴露(生理盐水对照、1.5mg/kgPM_(2.5)低剂量和37.5mg/kgPM_(2.5)高剂量)。PM_(2.5)暴露10d后,将雌鼠处死,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子宫组织中SOD、GSH、MDA和LDH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PM_(2.5)暴露雌鼠子宫组织结构异常,内膜上皮细胞变薄,排列混乱;固有层基质细胞和血管减少。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MDA和LDH含量分别为(6.53±1.24)nmol/mgprot和(265.62±24.65)U/gprot,明显高于对照(P〈0.05);高剂量和低剂量SOD和GS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P〈0.05)。结论PM_(2.5)可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造成破坏,并诱发子宫相关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PM2.5 大鼠 子宫 氧化应激 组织形态
  • 简介:活体鼠肾脏局部分散血清蛋白进行免疫化分析通常很难用传统方法来实现。为此,日本Yamanashi大学ZhouD等人创造了体内冷冻技术(invivocryotechnique)。他们使用该技术结合冷冻置换法,检测了牛血清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过载鼠肾脏中血清蛋白,并与传统方法获得数据进行了对比。他们每天给小鼠注射BSA,连续2天,小鼠出现明显蛋白尿,并可在其肾脏Bowman’s间隙和肾小管观察到免疫化方法定位BSA,这些部分也可以观察到其它内源性小鼠血清蛋白。

  • 标签: 免疫组化方法 牛血清蛋白 冷冻技术 小鼠 肾脏 过载
  • 简介:目的研究17p雌醇(E2)暴露雄性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诱导作用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有效生物学标记可行性。方法以E2诱导剑尾鱼雄性个体整体匀浆液为材料,采用Sephae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Q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剑尾鱼体内提纯Vtg。结果确定了被纯化剑尾鱼Vtg在4%-7.5%Native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40×l0^3.4%-7.5%NativePAGE电泳后凝胶分别利用苏丹黑B进行脂蛋白染色、高碘酸.Schiff试剂进行糖蛋白染色和甲基绿进行磷蛋白染色,表明剑尾鱼Vtg是种富含糖、脂、磷蛋白。结论表明雄性剑尾鱼卵黄蛋白原诱导变化可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有效生物学标记。

  • 标签: 剑尾鱼 卵黄蛋白原 提纯 环境风险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谱变化,探讨代谢学在糖尿病研究中应用。方法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37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动态检测空腹血糖(FBG)变化,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及胰岛素(INS)水平。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1、2、4、6、8周收集大鼠尿液,采用氯甲酸乙酯(ECF)衍生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大鼠尿液代谢谱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FBG持续升高,FFA、TG、TC明显升高,血清INS含量明显降低;造模后,模型大鼠代谢谱与对照完全区分,并随时间变化逐渐偏离;比较两差异,差异变量中鉴定出10个生物学标记物。结论高糖高脂喂养联合小剂量STZ造模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学发生明显变化,尿液代谢学在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大鼠病理变化。

  • 标签: 2型糖尿病 大鼠 高糖高脂喂养 链脲菌素 代谢组学
  • 简介:目的探明小鼠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在卵巢位置分布,揭示促性腺激素(GTH)调节卵巢机制及与卵泡发育分化关系。方法运用免疫化ABC法小鼠卵巢FSHr、LHr分别进行定位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析阳性切片。结果①FS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GC、TC、卵母细胞及间质细胞。随卵泡发育,FSHr、LHr阳性细胞数量呈增长趋势,卵泡早期与中期之间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②L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卵泡TC、间质细胞、GC、卵母细胞,阳性物质着色以卵泡中、晚期较强,阳性细胞数量以卵泡中期与晚期之间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上受体是接受促性腺激素主要调节部位,受体数量与卵泡大小和发育程度正相关。

  • 标签: 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受体 卵泡 卵巢 小鼠
  • 简介:目的:筛选豚鼠基因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豚鼠遗传质量控制及基因定位等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磁珠富集法和豚鼠基因数据库筛选法获取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分析和初步筛选,挑选部分候选位点,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5种不同来源豚鼠基因DNA标本进行PCR扩增,以期获得多态性分子标记。结果本实验采用磁珠富集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304个,设计引物125,最终获得多态性位点1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特异性位点17个;用数据库筛选法共获得微卫星序列292个,设计并合成相应引物178,最终发现多态性位点25个,暂未发现多态性特异性位点28个。结论本实验获得26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45个潜在候选标记,为微卫星标记在豚鼠遗传质量监测及突变基因定位等工作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豚鼠 微卫星 多态性标记 筛选
  • 简介:目的本实验通过小鼠卵巢组织进行冻存研究,掌握卵巢低温生物学特性,摸索出种简便有效组织器官冻存法,为卵巢移植及器官冷冻提供有用技术方法。方法通过小鼠卵巢组织进行慢速程序法与快速液氮蒸汽法冻存,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所需保护剂种类、浓度、渗透平衡时间。采用解冻后卵巢组织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染色、微素测定及自体、异体移植后动情期恢复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通过上述实验表明用同种冷冻保护剂,液氮蒸汽法冻存卵巢组织超微结构保存良好,组织化学染色示其活性与程序法冻存组织相同,自体、异体移植后,小鼠动情周期恢复率及血清雌醇水平各项指标均与慢速程序法冷冻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小鼠 卵巢组织 超速冻存法 液氮蒸汽法 程序法
  • 简介: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对于纯化培养条件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生存率影响,进步探讨自身免疫调节紊乱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之间关系。方法应用抗小鼠Thy1.2抗体粘附两步纯化法,得到纯化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2单克隆抗体联合神经微管蛋白-2多克隆抗体RGCs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双标记法鉴定RGCs纯度。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计数细胞。实验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观察IL-4和IL-12RGCs直接影响;然后观察在NMDA兴奋性毒性作用下IL-4和IL-12于RGCs影响。结果正常培养条件下,除10U/mLIL-4外,IL-4和IL-12其余浓度RGC存活率均较对照降低(P〈0.0083);当NMDA存在时,1、10、100U/mLIL-4和IL-12浓度RGCs存活率分别为79.2%、87.2%、69.5%及77.5%、76.4%和73.7%,均较单纯NMDA处理RGCs存活率62.25%明显提高(P〈0.0083)。结论纯化RGCs培养条件下,IL-4和IL-12不具有直接神经保护作用,但具有增强细胞对抗NMDA兴奋性毒性损伤作用,提示自身免疫调节紊乱可能损伤RGCs,与青光眼等发病有关。

  • 标签: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白介素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DNA水平分析比较两个地区东方田鼠分子遗传特征,探讨以RAPD标记鉴别两个地区东方田鼠。方法筛选6条10bp随机引物洞庭湖和青铜峡地区东方田鼠基因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并这两个地区东方田鼠基因DNA进行了比较。结果①两个地区东方田鼠所有受试个体中共有的片段数为20条,这是两个地区东方田鼠共性所在;②两个地区东方田鼠各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③引物S17和S80可作为鉴别两个地区东方田鼠特异性引物;④不同地区东方田鼠其不同个体之间共享度较低,且存在较大差异;两个地区东方田鼠遗传背景均呈非均性。结论运用RAPD方法可以作为鉴别不同地区东方田鼠基因多态性标记。

  • 标签: 东方田鼠 鉴别 地区 基因多态性 基因组 特异性引物
  • 简介:目的研究肠道组织CFTR基因表达与分泌性腹泻发生关系。方法选取KM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每组8只):对照经小鼠腹腔注射0.2mL生理盐水,实验小鼠经腹腔注射LPS[6mg/(kg·bw)]分别作用1h、8h,于注射后通过小鼠精神状态、肠道组织形态学判定分泌性腹泻模型建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段肠道组织CFTR基因表达。结果LPS成功诱导小鼠发生了分泌性腹泻;CFTR基因在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中均有不同表达丰度,以结肠最高,但各段肠道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LPS上调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CFTR基因转录,下调了结肠CFTR基因转录。结论提示肠道组织CFTR基因转录水平上调与LPS诱导分泌性腹泻发生密切相关,且在各肠段发挥作用不同,其中空肠在氯离子(Cl-)分泌中发挥主要作用,结肠作用最弱。

  • 标签: CFTR基因 小鼠 肠道 表达 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C-Jun氨基端激酶(JNK)在糖代谢异常大鼠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变化,探讨糖代谢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理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糖耐量受损(IGT)模型(n=20)、2型糖尿病(T2DM)模型(n=20)、IGT对照(n=10)及T2DM对照(n=10),高脂饲料喂养复制IGT大鼠模型,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T2DM大鼠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细胞凋亡;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肝脏组织中MIFmRNA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MIF、caspase-3、JNK蛋白表达及磷酸化JNK(p-JNK)表达。结果IGT大鼠及T2DM大鼠肝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多;IGT和T2DM组织MIF基因表达较各自对照明升高(P<0.01),MIF、caspase-3、JNK蛋白表达及JNK磷酸化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IGT相比,T2DMcaspase-3、MIF、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JNK磷酸化水平是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代谢异常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可能与MIF、caspase-3、JNK表达水平升高及JNK磷酸化水平增强有关。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C-JUN氨基端激酶 Caspase-3 糖耐量受损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阐明β-葡糖醛酸酶(β-)在正常恒河猴组织分布。方法实验恒河猴主要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后偶合技术进行了染色和显微观察。结果肾上腺皮质柬状带和网状带细胞,肝脏、睾丸、卵巢、胃肠道实质细胞、枯否细胞、软骨细胞、卵巢间质腺细胞等富含β-G而深染蓝色。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血细胞、脑、肌肉、胆囊和胰腺实质细胞等酶含量少而染色较弱。软骨基质,小脑皮质分子层和颗粒层等部位酶呈阴性。结论动物种系和品种不同,器官组织内β-G含量也不相同。

  • 标签: 恒河猴 肾上腺皮质 细胞 葡糖醛酸 骨基质 冰冻切片
  • 简介:目的Tg2576转基因小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病理改变相近,本文动态研究了Tg2576小鼠在AD发病不同阶段血清代谢物特征,为临床AD早期诊断提供代谢依据。方法收集Tg2576小鼠在AD发病初期(6个月)和末期(12个月)时血清样本,采集样本1HNMR谱并运用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代谢特征分析。结果结果显示Tg2576与C57小鼠分别在6和12个月时血清代谢特征明显差异,且不同AD发病阶段Tg2576小鼠具有明显代谢差异。与C57小鼠相比,在AD出现初期阶段,Tg2576小鼠血清中乳酸、肌醇和氨基酸(如亮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含量升高,而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甜菜碱、甘氨酸和葡萄糖含量降低;在AD发病末期,血清中乳酸、肌醇和丙氨酸含量继续上升,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甜菜碱和甘氨酸含量持续降低,同时谷氨酸和肌酸含量初步显示出下降趋势。通过比较AD初期和末期血清代谢物,我们能够发现疾病末期血清中乳酸、肌醇和丙氨酸含量升高,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甘油磷脂酰胆碱含量降低。在这些代谢物中,乳酸、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脂酰胆碱在AD发生初期已具有显著性变化,且与AD发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结果表明Tg2576小鼠中乳酸与阿尔茨海默病程度加重呈正相关变化,而脂质、胆碱、磷脂酰胆碱和甘油磷脂酰胆碱呈负相关改变,且这些代谢物随着疾病发展呈动态进行性变化,可能是AD早期诊断重要代谢标志物。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Tg2576小鼠 核磁共振氢谱 代谢组学
  • 简介:目的建立种耐药性稳定三阴性乳腺癌4T1耐药小鼠模型,为研究体内肿瘤耐药机制和逆转药物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顺铂(DDP)低剂量诱导及体内外交叉致瘤结合方法建立三阴性乳腺癌耐药小鼠模型;MTT法检测细胞耐药特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耐药相关基因MDR1、BCRP、MMP7及GST-π表达差异;免疫化分析耐药相关蛋白P-gp、BCRP、MMP7表达差异;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phosphorate-Akt,p-Akt)和总Akt(total-Akt,t-Akt)蛋白表达;小动物成像检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MTT显示建立三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耐药指数为12.84;耐药小鼠肿瘤组织中MDR1、BCRP、MMP7、GST-π基因mRNA表达量及P-gp、BCRP、MMP7蛋白表达量均高于非耐药小鼠(P〈0.01);Westernblot显示,耐药小鼠肿瘤组织p-Ak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小鼠,t-Akt蛋白表达没有差异.非耐药小鼠与耐药小鼠肿瘤组织生长速度未见明显区别(P〉0.05).分别给予这两种模型小鼠相同剂量DDP治疗后,耐药小鼠DDP敏感性明显低于非耐药小鼠(P〈0.01).结论初步建立了三阴性乳腺癌耐药4T1小鼠模型,为三阴性乳腺癌临床个体化治疗及耐药逆转研究等提供了良好实验动物平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肿瘤抗药性 顺铂 动物模型 小鼠
  • 简介:目的观察鱼腥草素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中PI3K、AKT1及mTORmRNA表达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Wistar雄性大鼠24只,体重(220±20)g,随机分为正常、模型、地塞米松和鱼腥草素钠(每组6只)。采用烟熏和脂多糖气管滴注联合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I3K、AKT1及mTORmRNA表达,并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相比,模型大鼠肺组织PI3K、AKT1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P〈0.05),mTOR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相比,鱼腥草素钠和地塞米松组织PI3K、AKT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mTO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地塞米松相比,鱼腥草素钠组织mTOR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正常比较,模型局部肺实变,肺泡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胶原染色显示肺间质纤维组织大量增生;鱼腥草素钠和地塞米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鱼腥草素钠和地塞米松组织呈轻度间质性肺炎,仅见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鱼腥草素钠能够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下调PI3K、AKT1mRNA表达、上调mTORmRNA表达有关。

  • 标签: 鱼腥草素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大鼠
  • 简介: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miR-31转基因小鼠,检测其主要组织器官中miR-31表达变化情况并在体miR-31过表达应用提供合格工具鼠。方法使用Gatewaycloning技术构建miR-31过表达载体,使用DNA显微注射技术将构建好载体注入受精卵内,随后转移至假孕母鼠内,待其自然生产。将新生小鼠提取尾部DNA,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miR-31过表达阳性小鼠,筛选阳性小鼠并饲养繁殖。另取阳性小鼠,提取主要组织器官miRNA并使用RT-PCR检测其miR-31表达量。同时对比阳性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神经系统中Nestin表达和神经干细胞数量。结果成功构建了miR-3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并在屏障环境下饲养繁殖至14代以上。各主要组织器官miR-31表达均升高且稳定表达。阳性小鼠Nestin表达和神经干细胞数量均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通过使用Gatewaycloning技术成功构建了miR-3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且在各代小鼠中miR-31表达稳定,神经系统内神经干细胞数量多于野生型小鼠,可为进步研究miR-31过表达后在体内功能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良好工具小鼠。

  • 标签: MiR-31 转基因 FVB小鼠
  • 简介:目的检测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肢体缺血-再灌注(I-R)、肢体单纯缺血(I)及正常对照(N),通过夹闭腹主动脉末端4?h,或/和开放2~24?h,复制I、I-R动物模型,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iNOSmRNA表达变化,免疫化染色法观测脑组织内iNOS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硝基化产物硝基酪氨酸(NT)生成与分布.结果N组织iNOSmRNA未检出,I及I-R组织iNOSmRNA均有表达,再灌注2?h,iNOS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vsN),再灌注6?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24?h仍有少量表达;I及I-R组织均有iNOS阳性细胞,I-R见于大脑皮层各区、海马、尾状核,I仅见于皮层后肢区及尾状核.I-R组织可见弥散分布NT阳性神经元,I偶见NT阳性神经元.结论大鼠肢体缺血-再灌后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且有时相变化特征.

  • 标签: 脑组织 INOS基因 再灌注 肢体缺血 表达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实验性Ⅰ型糖尿病恒河猴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7只恒河猴分别静脉注射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STZ性Ⅰ型糖尿病恒河猴模型,观察其心脏、肾脏、胰脏、脾脏等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动物胰岛数量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残存胰岛萎缩,胰岛大小不等,成纤维细胞增生。。肾小球增大,毛细血管壁增厚、僵硬,肾小管内膜细胞玻璃样变性,肾小球球囊内皮细胞增生。心肌变性、坏死、淤血,心肌细胞肥大,中、小血管壁增厚,血管壁纤维组织增加,冠状动脉内膜局部增厚,内皮细胞增生。脾脏小动脉硬化。结论通过STZ诱发Ⅰ型糖尿病模型胰岛、肾脏和心脏等结构病理观察说明,该动物模型可用于糖尿病组织病理研究和药物疗效评价。

  • 标签: 糖尿病 恒河猴 组织病理学 动物模型 肾小管
  • 简介: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肺组织谷氨酰胺果糖转移酶1(Gfat1)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和模型,对照18只,模型28只。模型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统计体重变化及空腹血糖值。RT-PCR方法检测造模成功后2周、4周和6周肺组织Gfat1mRNA表达。结果模型大鼠体重增长较快,造模开始第28天,第42天,第56天和第70天高脂模型与对照体重差异显著性(P〈0.05)。注射STZ高脂模型空腹血糖值较高(FBG≥10.0),和对照比较,FBG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2周,模型组织Gfat1表达低于对照,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模型Gfat1表达高于对照,模型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6周模型Gfat1表达高于对照,但模型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结合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Gfat1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 标签: 2型糖尿病模型 大鼠 Gfat1 表达 肺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