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作者: 胡德亮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8
  • 机构:身份证号:420115198105013217     
  • 简介:摘要: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突飞猛进,而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于建筑工程本身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不过关,那么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将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行业是我国当前阶段需要大力发展的方向,想要真正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把控,首先需要树立相关概念,强化相关管理流程,运用事物的基本发展规律对其进行分析进行专业性的强化,根据其基本原则基于核心理论进行分析,对需要注意的点进行重点把控,而这一切工作都可以归类于工程检测当中,因此本文将对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看法以供参考。

  • 标签: 工程检测 建筑工程 工程质量 质量把控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识别具有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提高转诊效率以及缩短再灌注时间,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大血管闭塞组患者的特征并筛选出其中能够预测大血管闭塞的因素。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32例经脑卒中绿色通道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大血管闭塞组(LVO组)和非大血管闭塞组(非LVO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LVO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和D-二聚体。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IHSS评分和D-二聚体的预测截断值。结果4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年龄(68.5±12.4)岁,男性275例(63.7%),其中LVO组245例(56.7%),非LVO组187例(43.3%),两组在年龄、脑梗死出血转化、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合并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14.0(6.0~20.0)分vs. 3.0(1.0~6.0)分,P<0.05]、入院时D-二聚体值[0.9 (0.4~2.3) mg/L vs. 0.3(0.2~0.5) mg/L,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较高的NIHSS评分(OR=1.22,95%CI:1.17~1.27)和较高的D-二聚体值(OR=3.10,95%CI:2.14~4.47)是大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联合D-二聚体值对大血管闭塞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0.85(0.81~0.8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NIHSS评分>6.5分和D-二聚体>0.57 mg/L是预测大血管闭塞的临界值。结论基线较高的NIHSS评分和D-二聚体值具有早期预测大血管闭塞的价值,NIHSS评分>6.5分及D-二聚体>0.57 mg/L的患者应该及时转诊至高级卒中中心进行治疗。

  • 标签: D-二聚体 NIHSS评分 缺血性脑卒中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溶栓治疗 心房颤动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变得越来越多,建筑工程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却没有跟上施工数量,因此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差距,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当前阶段急需解决此类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想要保证施工质量可以随着我国工程数量的进步而提升,需要对现有的状况进行合理分析,而后进行集中处理,才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合理性发展,本文将针对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提出看法,以供参考。期望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持续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 标签: 建筑施工 施工工程 质量管理 控制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的有效性和年成本-效果。方法①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中心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60例ECPR的资料,以出院存活/院内死亡、初始可电击/非可电击心律分组,比较年龄、性别、OHCA/IHCA(out-of-hospital/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初始心律、存活率、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时间、死亡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的差异。②对存活者进行1年随访,以ECPR治疗总费用作为成本、1年存活率作为预后效果,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54例成人ECPR患者纳入分析,出院存活17人(31.5%),其中15人(88.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且1年随访存活。中位ECMO时间5(IQR 1~8)d、死亡时间4(IQR 1~9)d、住院时间10(IQR 3~18)d、总费用209 122(IQR 121 431~303 822)RMB、日费用23 587(IQR 13 439~38 217)RMB。出院存活组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比例显著高于院内死亡组,初始可电击心律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非可电击心律组,且治疗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PR属于资源密集型治疗,总费用约20万元,初始可电击心律的患者ECPR有效性及年成本-效果显著。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 有效性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患者(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0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ECPR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CPR资料及ECPR启动前实验室检验。结果共纳入ECPR患者78例,男性51例,女性27例,存活2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组间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死亡组(P=0.017)。同时存活组患者SAVE(survival after veno-arterial ECMO)评分显著高于死亡组[(-1.57±4.15)vs. (-9.36±5.36), P<0.001]。存活组中旁观者心肺复苏比例高于死亡组(P=0.014)。存活组ECPR启动前存活组血清AST、ALT、Cr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心肺复苏(OR=0.114,95% CI: 0.015~0.867, P=0.036)和SAVE评分(OR=0.625,95% CI: 0.479~0.815, P=0.001)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中心资料显示ECPR是救治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有效手段,旁观者心肺复苏、SAVE评分是预测ECPR患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心肺复苏 呼吸心搏骤停 SAVE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使用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容量特点,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接受VA-ECMO治疗的患者,筛选出VA-ECMO运行≥72 h的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析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前72 h容量平衡情况。根据患者前72 h容量平衡结果分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预后、CRRT上机率、IABP上机率、有创机械通气上机率,并计算与预后的相对危险度,比较预后是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选77例重症心源性休克患者。共存活41例,总存活率53.2%。48~72 h容量平衡和前72 h总容量平衡在不同预后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72 h总容量负平衡组患者,与正平衡组比较,较少联合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前72 h负平衡组患者存活的相对危险度为1.81,95%可信区间(1.101~2.985),有更好的存活率。但根据每24 h容量平衡情况比较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VA-ECMO治疗的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前72 h总容量平衡呈负平衡的患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且较少需要CRRT或有创机械通气。

  • 标签: 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 心源性休克 容量管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制品在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患者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民医院急诊科行VA-ECMO治疗的成人患者共83例。分析死亡组(n=37)和存活组(n=46)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计算阈值。结果:血小板输注量(OR=2.506,95% CI:1.142~5.499,P=0.022)、非心肌炎性疾病(OR=6.881,95%CI:1.615~29.316,P=0.009)为成人VA-ECMO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小板输注量阈值为0.427 mL/(kg·d),可预测患者ECMO上机28 d病死率,敏感度为78.4%,特异性为69.6%(曲线下面积:0.735)。结论血小板输注量的增加与成人VA-ECMO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心肌炎患者行VA-ECMO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血小板 心肌炎 预后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全胃切除后草铵膦中毒患者的诊疗过程。方法对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全胃切除患者口服草铵膦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在全胃切除情况下口服草铵膦约200 ml入院,中毒6.5 h后血浆草铵膦浓度为816.8 ng/ml。经促毒物排泄、补液、抗感染、保护重要脏器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结论全胃切除的草铵膦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仍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且有延迟效应。全胃切除是否会影响毒物分布及毒性效应,仍需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农药 草铵膦 全胃切除 急性中毒 毒物动力学 毒物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在心源性休克(CS)患者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治疗中的变化趋势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V-A ECMO治疗的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选病例的基本信息、ECMO相关参数以及ECMO转机后1、2、3 d的血清cTnT水平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预后;将具有临床意义和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与临床结局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并确定血清cTnT水平及其下降率预测临床结局的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最终共7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ICU内存活42例,死亡30例,ICU病死率为41.7%。单因素分析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更高〔分:32(30,34)比29(25,30)〕,且ECMO上机前心搏骤停发生率(70.0%比31.0%)及ECMO转机过程中有创机械通气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更高(96.7%比66.7%,83.3%比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ECMO转机后2 d和3 d血清cTn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ng/L:2 d为6 373.5(898.3,15 251.5)比1 760.5(933.0,4 257.8),3 d为6 202.0(758.9,16 554.3)比1 678.0(623.3,3 407.8),均P<0.05〕;ECMO转机后2 d和3 d cTnT下降率也明显低于存活组〔2 d为17.3%(-44.2%,34.7%)比36.8%(18.1%,60.6%),3 d为32.4%(-30.0%,55.5%)比53.2%(38.3%,72.3%),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MO上机前发生心搏骤停〔优势比(OR)=4.564,95%可信区间(95%CI)为1.212~17.193,P=0.025〕和ECMO转机后2 d cTnT下降率(OR=1.617,95%CI为1.144~4.847,P=0.026)是接受V-A ECMO治疗的CS患者ICU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ECMO转机后2 d cTnT下降率对接受V-A ECMO治疗的CS患者ICU内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AUC为0.704(95%CI为0.584~0.824),最佳诊断阈值为40.0%,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52.4%,阳性预测值为66.9%,阴性预测值为89.1%。结论接受V-A ECMO治疗的CS死亡患者早期cTnT下降率低于存活患者,ECMO转机后2 d cTnT下降率是此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肌肌钙蛋白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辅助技术用于治疗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03月至2019年0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31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存活出院分为出院存活组(n=12)及死亡组(n=19),分析两组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联合治疗措施。按照CCPR时间分为≤ 60 min、>60 min两组,分析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出院存活率和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Cerebral performance classification, CPC)评分。结果存活组CCPR时间显著小于死亡组(P=0.002),ECMO辅助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院内呼吸心搏骤停(In-hospital of cardiac arrest, IHCA)患者和院外呼吸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16),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患者和无IABP治疗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患者的出院存活率高于无CRRT治疗患者(P=0.032)。CCPR ≤ 60min的患者ROSC率及出院存活率均显著高于CCPR >60 min的患者(P <0.001,C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CMO能够为CA患者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提高CA患者存活率,启动ECPR前CCPR时间不建议超过60 min。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诊医护团队主导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的院际转运效果,为ECMO支持下的院际转运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团队在ECMO支持下转运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院际之间距离、转运方式、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诊断、插管地点、插管方法、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转运结局及转归。结果21例患者中18例患者由笔者团队至外院置管后转至笔者单位。3例患者外院置管后,由笔者团队转至笔者单位。所有患者均是地面救护车转运,转运距离为2.5 km~ 252 km,平均距离为(112.3±103.2 )km。转运过程中无死亡事件发生。6例患者出现转运不良事件。最常见为患者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我国ECMO支持下的院际转运目前以地面救护车转运为主,专业的急诊ECMO团队可安全运行ECMO支持下的院际转运。

  • 标签: 急诊医生 体外膜肺氧合 院际转运 呼吸衰竭 循环衰竭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68位ECMO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评估ECMO治疗第1、2、3天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24hVIS、48hVIS、72hVIS )。按照是否RRT分为RRT组和非RRT组,比较年龄、性别、体质量、VIS、ECMO前有无心搏骤停、ECMO模式、ECMO治疗时间等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能够预测ECMO患者是否需要RRT的因素。结果73.5%的ECMO患者接受RRT,RRT组的平均年龄、24hVIS、ECMO下机失败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RRT组(P<0.05 )。高年龄(>临界年龄38.5岁)的ECMO患者RRT使用率高达87.8%。根据24hVIS的临界值(33.75)分为高VIS组和低VIS组,高VIS组的RRT使用率和死亡率均超过90%,显著高于低VIS组(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223)和24hVIS (OR 1.033)是ECMO患者RRT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年龄和24hVIS对ECMO患者是否需要RRT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肾脏替代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经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T下降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24 h、48 h及72 h肌钙蛋白T下降率。结果18例接受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15例存活,3例死亡,存活率83.3%。存活组在24 h肌钙蛋白T下降率上高于死亡组(49.36% vs-59.57%,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8 h肌钙蛋白T下降率(57.17% vs-35.67% , P>0.05)和72 h肌钙蛋白T下降率(65.53% vs 58.96%,P>0.05)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MO是治疗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治疗手段,ECMO支持下的24 h肌钙蛋白T下降率在存活组高于死亡组。

  • 标签: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ECMO) 肌钙蛋白T 存活率 心源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FM)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后左心收缩功能评估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监护病房的7例AFM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静脉-动脉(V-AECMO)辅助治疗,观察V-AECMO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出院存活情况。所有患者出院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放射性核素静息心肌灌注显像(SPECT)和心脏磁共振(CMR)等影像学检查,比较TTE及CMR对左心收缩功能(LVEF)的评价价值。结果7例AFM患者均成功撤机,2例发生膜氧合器血浆渗漏,4例股动脉置管部位渗血,2例股动脉置管处拔管后形成假性动脉瘤。TTE与CMR测量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4±6.8)% vs (58.9±8.2)%, P >0.05]。在评估心肌病理改变及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方面,CMR及SPECT优于TTE。结论ECMO是抢救AFM的一种有效的机械治疗手段,TTE简便易行,在单纯评估左室收缩功能方面,TTE不劣于CMR,CMR从细胞水平反应心肌细胞病理改变,SPECT反应冠状动脉血流灌注情况。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暴发性心肌炎 左心收缩功能
  • 简介:摘要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 标签: 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