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ALTF)串联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1年12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收治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36~68岁,平均48岁。创面清创后行VSD处理,术后3~5 d拆除VSD装置,创面新鲜后采用游离ALTF串联修复。前臂创面大小18 cm×15 cm~28 cm×13 cm,单个切取的面积10 cm×8 cm~20 cm×13 cm。双的串联:其中一作为近端,其血管蒂与受区动、静脉相吻合,另一作为远端,将两块ALTF之间的动、静脉相吻合。远端以远的血管蒂结扎或者与尺动脉远端或桡动脉的远端相吻合。与受区周围皮肤作间断缝合。供区均同期直接闭合。术后定期、规律门诊随访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均顺利成活,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个月,成活良好,质地柔软,不臃肿,毛细血管反应时间正常,色泽红润,表面无破溃,恢复了保护性感觉。患肢手部功能恢复良好。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肢手部功能进行评定:7例为优,4例为良;对患者进行及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均为满意。结论利用游离ALTF串联可修复创面的面积大,且供区可一期闭合,是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推广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端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四肢软组织(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在髂腹股沟区设计个性化,并进行游离移植。切取方式: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48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7例,带髂骨的复合组织19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联合8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分叶6例。切取面积为4.0 cm×6.0 cm~10.0 cm×30.0 cm。动脉和受区主干动脉均行端吻合:与桡动脉吻合36例,与尺动脉吻合12例,与足背动脉吻合18例,与胫前动脉吻合15例,与胫后动脉吻合7例。静脉吻合:42例吻合2条静脉,分别为同名浅静脉和伴行静脉;46例吻合1条同名浅静脉。伴行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行端吻合,同名浅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或皮下浅静脉行端端吻合。术后随访内容包括血运、肢体远端血运、受区和供区的外观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83例顺利成活;5例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现1例为动脉血栓形成,1例为动脉被吻合静脉的血管吻合器压迫所致。另外3例72 h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发现均为静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所致。5例出现血管危象的经重新吻合血管或血管转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3~24(平均10)个月,移植的供区和受区均愈合良好,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肢体远端无血运障碍。结论端吻合技术适用于髂腹股沟区各种形式的游离移植,不仅解决供区血管蒂偏细的问题,而且可以保留受区肢体的主干动脉,不影响远端血供。

  • 标签: 端侧吻合 髂腹股沟区 腹股沟皮瓣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游离移植整复面部亚单位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4月—2018年3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7例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31~49岁,累及额部4例、颏颈部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定位后,根据面部亚单位修复原则行瘢痕切除,形成的创面面积为8 cm×6 cm~21 cm×8 cm,切取面积为9 cm×7 cm~22 cm×9 cm游离胸背动脉穿支修复。供区直接缝合。记录术中探查穿支血管位置与术前定位是否相符、成活情况,随访观察色泽、质地、外观及供区愈合情况、瘢痕形成情况、功能情况。结果7例患者术中探查穿支血管位置均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相符。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2~18个月,色泽与受区周围皮肤相似,质地柔软,无明显挛缩,其中4例外观轻度臃肿。7例患者供区术后均愈合,无明显瘢痕增生,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穿支血管解剖较恒定,可切取面积大,且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区隐蔽,是面部亚单位大面积瘢痕整复的良好选择。

  • 标签: 瘢痕 伤口愈合 皮肤移植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面部亚单位
  • 简介:摘要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具有血管恒定、管径粗、可切取的组织量大、供区隐蔽、损伤小和可直接闭合等优点,已成为乳房重建或整形的首选,广泛应用于乳房再造。经改良与发展,也较多应用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创面的修复和器官再造,是几个最常用的穿支之一。然而,有关DIEP的应用方面有些观点不一,亟待一份专家指导意见。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和《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专家讨论DIEP的应用解剖、适应证、应用设计类型、手术方法、优点和缺点、术后主要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术后护理与康复,形成DIEP专家共识。

  • 标签: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类风湿性尺远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我们共收治18例类风湿导致的DRUJ关节炎患者,采用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术后随访对患者腕关节疼痛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腕关节功能记录包括腕关节的屈伸、前臂的旋前旋后活动度,应用Mayo评分系统进行总功能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5~5.5年,平均3.5年,未发生尺骨残端不稳定;疼痛由术前平均(6.5±2.5)分改善至术后(2.4±2.1)分,握力由术前(4.5±4.3)kg增加至术后(7.5±3.5)kg,前臂旋后活动度由术前(61±16)°改善至术后(81±13)°,腕关节总功能评价采用Mayo评分由术前平均(46.2±11.4)分恢复至术后(68.5±10.8)分,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类风湿性尺远关节炎可以稳定尺骨残端,防止腕关节不稳,明显缓解腕关节疼痛,手部握力及前臂旋后活动度得到有效改善,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治疗结果 改良Sauvé-Kapandji术 桡尺远侧关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治疗手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43.5±15.5)岁。术中清创骨折段后,将骨移至手舟骨处充填骨缺损,将骨动脉与桡动脉端或端端吻合,伴行静脉与桡动脉伴行静脉端端吻合,采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治疗13例,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软骨治疗2例。术后根据X线表现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及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功能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门诊随访11例,微信随访4例,平均随访32.5(8~60)个月。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5(10~16)周。术前VAS评分为(3.5±1.5)分,术后末次随访降至(1.0±1.0)分;握力由术前的(16.5±4.3)kg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31.5±3.5)kg;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6.2±11.4)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68.5±10.8)分,腕关节功能:优8例,良6例,可1例,手术前后功能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具有良好的功能效果。该技术为手舟骨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及结构支持,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对于手舟骨近极缺血性坏死的可以采用骨软骨移植替代,防止腕骨骨关节炎和塌陷,这在治疗难治性手舟骨骨不连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手舟骨骨折 骨不连 股骨内侧髁 骨瓣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或隐窝处骨折引起急性开放性尺远关节不稳定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我科对1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基底部或隐窝处骨折的尺远关节急性不稳定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通过掌钢板复位固定桡骨骨折后,术中对比健进行尺远关节冲击试验。如果不稳定者采用固定尺骨茎突骨折或锚钉修复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方式修复其骨和软组织的稳定结构,达到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结果术后13例患者桡骨远端骨折与尺骨茎突骨折均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通过尺远关节冲击试验、握力、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疼痛评分、DASH评分等综合评估,效果优良。结论一期固定桡骨并修复累及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尺骨茎突骨折,有助于恢复尺远关节骨结构和软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便于早期康复锻炼,提高急性尺远关节不稳定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桡骨骨折 治疗结果 桡尺远侧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尺骨茎突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陪护护理模式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移植修复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50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移植修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陪护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陪护护理模式。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焦虑抑郁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满意度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手部活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全手功能、工作性能等手部活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得分和SDS得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0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分别为96.00%和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1,P=0.041)。结论无陪护护理模式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尚可,与传统陪护护理模式相比,同样可以促进患者手部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住院满意度,且利于医院环境的管理。

  • 标签: 护理模式 软组织缺损 功能 满意度 显微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益护理结合人文关怀理念对行穿支修复术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诊治的手部软组织缺损行穿支修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均采用精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人文关怀理念。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卧床时间及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愈合时间[分别为(3.1±0.5)d、(12.5±1.8)d、(8.2±1.4)d、(16.9± 3.2)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6±0.6)d、(15.8±2.6)d、(10.6±1.9)d、(19.6±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不同时点及组间出院后优良率[分别为48.33%、75.00%、93.3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63.33%、81.67%](Wald χ2组别=6.321,Wald χ2时点=84.142,P组别=0.012,P时点 < 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HAMA、HAMD评分随时间变化而降低,但研究组术后1周、2周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2,P=0.114)。结论穿支修复术围手术期中精益护理结合人文关怀理念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整体护理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对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手部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精益护理 人文关怀理念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红外热成像技术辅助设计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对14例拟行腓动脉穿支螺旋桨患者,术中使用止血带控制下再灌注增强的红外热成像方法(TRATIM)定位穿支血管,计算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并记录检测时间。与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CDU)定位穿支血管所需时间及敏感度、阳性预测值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13例完全成活,1例远端表层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2例供区仅留1条线形瘢痕,2例植皮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3个月,的色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未见明显臃肿。TRATIM和CDU定位腓动脉穿支血管的敏感度分别为88.0%和92.0%,阳性预测值为93.6%和95.8%,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穿支用时TRATIM为(3.71±0.80)min,CDU为(16.21±4.97)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靠止血带控制再灌注增强的TRATIM,术者能简单、快速、准确的定位腓动脉穿支血管,并可辅助设计更为精准的腓动脉穿支螺旋桨

  • 标签: 腓动脉穿支 螺旋桨皮瓣 热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采用游离移植胫前动脉穿支骨桥接再植是救治节段缺损型断指的新方法,此讨论评价了这一术式的优、缺点,认为此项技术更适合于拇指节段型缺损的断指再植。至于在其他断指的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 标签: 胫前动脉 外科皮瓣 再植术 讨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式端编织缝合技术结合异体神经移植治疗创伤性神经瘤(taumatic neuroma,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2月至2020年10月被确诊为TN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例。TN部位:前臂远端正中神经3例、腕部神经浅支1例、前臂远端尺神经2例、尺神经腕背支1例、指总神经1例。尺神经腕背支为医源性损伤,其余为局部挤压伤或者切割伤。手术过程:彻底松解神经后,取同种异体神经一条,两末端修剪成45°角斜面。在神经瘤及其两分别做神经束间分离,形成与神经主干呈45°角的隧道,将异体神经依次穿过各隧道,隧道口间断缝合固定,两神经末端分别与受体神经端缝合,缝合前切除受体神经对应面的神经外膜。统计手术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两点分辨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握力及关节总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差异,并按Burchiel评级标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术后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37个月,平均21.8个月,按Burchiel评级标准:优良7例,差1例。VAS评分和2-PD分别由术前的(4.8±0.7)分、(8.9±1.8) mm降至术后的(1.8±1.4)分、(5.6±0.9) mm;握力由术前的(17.3±3.4) kg增加至(25.0±4.3) kg,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螺旋式端编织缝合技术结合异体神经移植治疗TN,既可以保留已恢复的神经功能,又能通过多平面神经端接触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近期疗效良好,尤其适用于已有部分神经功能恢复的患者。

  • 标签: 创伤 神经瘤 端侧缝合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杂肾结石患者的多通道经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过程之中采取精细护理的临床效果和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选取在这个期间在我院收治复杂肾结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精细护理)和参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出院时间比参照组患者优异,P<0.05;在护理后,和参照组患者相比,在心理状态改善方面,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更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肾结石患者的多通道经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过程之中采取精细护理,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少,手术时间和出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优异,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复杂肾结石 多通道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 精细护理 常规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渐进式功能锻炼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肢体功能及水肿程度的应用。方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自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患常规肢体活动,观察组给予患渐进式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对患肢体活动的依从性、水肿程度、握力及肩关节活动度。采用t检验,由此对比两组患者对患肢体活动的依从性、水肿程度、握力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对照组的依从率为76.36%,观察组的依从性率为96.36%,观察组患肢体活动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0,P<0.05)。对照组轻度水肿、中度水肿以及高度水肿分别占38.18%、41.82%、20.00%,观察组轻度水肿、中度水肿以及高度水肿分别占69.09%、27.27%、3.64%,活动后,观察组患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3,P<0.05)。对照组活动后握力、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及后伸活动度分别为(212.65±45.23) N、(134.98±6.22)°、(140.98±19.10)°、(50.60±4.33)°,观察组活动后握力、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及后伸活动度分别为(230.99±41.60) N、(139.70±8.54)°、(149.33±15.24)°、(53.10±4.17)°,两组化疗后握力、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低于同组化疗前,观察组化疗后握力、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03、2.213、0.808、3.313、0.572、2.534、0.666、3.084,P<0.05)。结论患渐进式功能锻炼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患肢体活动的依从性,降低水肿程度,同时促进提升握力及肩关节活动度。

  • 标签: 乳腺癌 手术 化疗 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