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一血红蛋白变异使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HbA1c值与血糖监测结果不符家系。HPLC法测得先证者HbA1c值为5.6%,与血糖监测结果不符,而毛细管电泳法测得HbA1c值为7.8%,符合血糖监测结果。毛细管电泳法所得Hb图谱提示,先证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Sanger法行HbA β-珠蛋白(HBB)基因序列测定,证实先证者HBB基因存在杂合突变(HBB:c.68A>C),支持Hb G-Coushatta变异体存在。家系资料显示,先证者弟弟及妹妹的Hb含有与先证者相同变异体和HBB基因序列。HPLC法难以将Hb G-Coushatta变异体完全分离,使HbA1c值与血糖监测结果不一致,而毛细管电泳法可完全分离变异体,得出准确HbA1c值。临床中,HbA1c值与血糖监测不一致时,应考虑到血红蛋白病可能,采用不同方法检测HbA1c,为糖尿病诊断和病情监测提供精准指导。

  • 标签: 糖尿病 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这天傍晚,阿瑟背着鼓鼓囊囊的风袋回到了家。阿瑟家的这座小木屋是世界的风口,阿瑟和他的妈妈是风手。世界上的风,都是从妈妈的风车上织出来的,而阿瑟负责采集风的材料。妈妈会织出一匹一匹的风来,然后,他们一起将这些风匹铺放出去,世界上便有了各种各样的风。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继发因素、实验室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2010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初诊的18岁以上PRCA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与药物减量速度等进行疗效、生存的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67例PRCA患者,其中继发性PRCA占44.8%(30/67),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胸腺瘤(10例)和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PRCA患者总缓解率(ORR)为85.7%,3年总体生存(OS)率为(74.3±7.5)%。单用环孢素A治疗缓解率稍高于单用激素或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90.0%(36/40)对75.0%(12/16),P=0.147]。环孢素A治疗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3~6个月后,每次减量25 mg/d,减量间隔≥1个月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长于减量间隔<1个月组[未达到对15(95% CI 7~23)个月,P<0.001]。有62.5%(10/16)患者复发后按初始治疗方案或增加剂量再次治疗仍有效。结论PRCA可发生于多种疾病,缓解率与生存率高,单用环孢素A治疗效果好,起效且稳定后需缓慢减量以降低复发率。

  • 标签: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环孢素A 药物减量
  • 作者: 罗微 王倩 杜岩青 袁纯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 300052 ,天津市海河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052 ,天津市海河医院检验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 30005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检验部,武汉 430016
  • 简介:摘要目的甘露糖修饰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nose-capped lipoarabinomannan,ManLAM)是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本研究拟探究ManLAM对CE蛋白诱导B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磁珠分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B细胞,ManLAM协同CE蛋白离体刺激,CFSE检测增殖,流式检测B细胞凋亡及活化,ELISA检测细胞因子及抗体亚型分泌水平,酶联斑点试验检测B细胞分化抗体分泌细胞的水平。结果ManLAM抑制CE蛋白诱导的B细胞增殖、活化、促炎因子释放和分化为CE蛋白特异性IgG分泌细胞,但对凋亡和分化为IgM分泌细胞无显著影响。ManLAM可通过TLR2抑制CE蛋白特异性IgG1和IgG3的分泌,诱导IgG4的分泌。结论本研究证实ManLAM可抑制B细胞抗结核免疫应答,为结核分枝杆菌免疫逃逸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ManLAM B细胞 TLR2 IgG亚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的胃癌病例中伴有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ED)所占比例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8至2018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共724例,以术前血清AFP>10 μg/L为标准,筛选血清AFP升高的胃癌病例,在此基础上按病理学标准筛选GAED病例,进一步观测其形态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分化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扩增情况。以289例不伴有AFP升高的普通胃腺癌作为对照组,比较GAED与对照组在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上的差异。结果724例胃腺癌中,伴血清AFP升高者有25例,其中GAED有11例,占44%。镜下观察:11例GAED以管状乳头状结构为主,胞质透明或空泡状,其中5例可见囊腺样结构,类似于胚胎发育时的胚囊;4例可见均质红染的圆形颗粒;6例可见腺腔内红染物。所有11例GAED均有淋巴结转移,同时2例有肝转移,5例可见血管内癌栓。癌细胞表达肠型分化标志物CDX2(11/11)、CD10(8/11)、MUC2(3/11)和原始分化标志物SALL4(8/11)、GPC3(7/11)、AFP(5/11)。同时有3例GAED存在HER2基因扩增(3/11)。随访显示,11例GAED的无进展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2),而总体生存期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结论导致血清AFP升高的胃癌中GAED占有较高比例,此类胃癌兼有肠型分化和原始的低分化特点,其侵袭转移能力强,预后可能较差,应避免将其诊断为普通高-中分化腺癌而低估其恶性程度。

  • 标签: 胃肿瘤 甲胎蛋白类 预后 肠母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8年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17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和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8%(337/417)和16.8%(70/417),而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为46.2%(12/26)和0。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和胞质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P<0.001,P=0.046)。(2)组织学级别高、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其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明显更高(分别P=0.006,P=0.004,P<0.001),胞质阳性率也明显更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肿瘤组织学分级(OR=2.188,95%CI=1.078~4.443,P=0.030),而HMGB1蛋白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31,95%CI=1.600~5.742,P=0.001)、ER(OR=0.129,95%CI=0.034~0.494,P=0.003)及TNM分期(OR=3.820,95%CI=1.042~14.001,P=0.043)。(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66,95%CI=0.138~0.972,P=0.044)。结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HMGB1蛋白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左肩部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组织学最初误诊为黑色素瘤,胸腔积液细胞学险些漏诊。患者男,20岁。左肩部皮下肿块,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呈巢状或束状分布,被纤维间隔分隔,瘤细胞为多角形或梭形,富含嗜酸性胞质,部分胞质透明,部分胞质内可见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肿瘤切缘及基底未见瘤组织。胸腔积液细胞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肿瘤细胞较小,是淋巴细胞的2~5倍,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少或中等量,部分胞质嗜酸性,部分浅染,部分可以看到色素;核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可见。组织切除标本和胸腔积液包埋块标本做免疫标记显示S-100蛋白、HMB45、Melan A、波形蛋白阳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EWSR1基因有断裂。确定诊断为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因此需要仔细分析临床特点及形态学特征,并充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手段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家族8样蛋白2(TIPE2)在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4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空载质粒组(VP组)、空载质粒组+ALI组(VP+ALI组)、腺相关病毒过表达TIPE2组(T组)和腺相关病毒过表达TIPE2组+ALI组(T+ALI组)。VP组和VP+ALI组气管内注射空载腺相关病毒,T组和T+ALI组气管内给予携带TIPE2干扰序列的腺相关病毒,3周后制备小鼠内毒素性ALI模型。VP组和T组气管内注射等容量PBS,VP+ALI组和T+ALI组气管内注射LPS 5 mg/kg。各组于注射LPS后24 h时采集腹主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I),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确定肺湿重/干重(W/D)比值,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IPE2、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VP组比较,VP+ALI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MPO活性和血清TNF-α浓度升高,PaO2和OI降低,肺组织TIPE2表达下调,p-JNK和NF-κB表达上调(P<0.05),T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P+ALI组比较,T+ALI组肺损伤评分、W/D比值、MPO活性和血清TNF-α浓度降低,PaO2和OI升高,肺组织TIPE2表达上调,p-JNK和NF-κB表达下调(P<0.05)。结论TIPE2表达下调参与了小鼠内毒素性ALI的过程。

  • 标签: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类 脂多糖类 急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新时期媒介融合对信宣传工作提出新要求,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本研究结合微信公众号“保定信管理执法”发展现状和传播效果,探讨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校政合作推进信宣传工作模式的必要性及其价值,探索高校在网信宣传工作中的思政与实践“双融入”育人模式,并为信部门深入实践校政合作模式的发展路径提出对策性意见。

  • 标签: 校政合作 网信宣传 媒介融合 育人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达深度缓解后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达深度缓解后序贯allo-HSCT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0例患者中,男5例,女5例,中位年龄23.5(10~31)岁,其中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9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例。10例患者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第30天及移植前评估微小残留病(MRD)均为阴性。②亲缘全相合移植2例,亲缘单倍型移植8例,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获得深度缓解至allo-HSCT中位时间为32.5(20~60)d。③10例患者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5(15~21)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9(17~30)d。④预处理过程中,10例患者均未出现肝静脉闭塞病及出血性膀胱炎。1例患者出现渗漏综合征,予以限制入量、补充白蛋白及利尿等治疗后好转。移植过程中8例(80%)出现发热,均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Ⅲ度aGVHD 1例;至随访截止9例存活患者中8例出现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⑤中位随访262(150~540)d,预期1年总生存率为(90.0±1.0)%,无病生存率为(85.7±1.3)%。结论抗CD19 CAR-T细胞治疗达深度缓解后序贯allo-HSCT可作为难治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

  • 标签: CAR-T细胞 难治/复发 白血病,B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2例正常乳腺组织及14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蛋白的表达。分析Resistin蛋白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23.8%(10/42)和0.0%(0/42),浸润性乳腺癌中其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8.3%(128/145)和24.8%(36/14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均P=0.000)。浸润性乳腺癌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在雌激素受体(ER)阴性者中较ER阳性者显著增强(P=0.006),且其在组织学III级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者中的阳性率较I~II级和PR阳性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vs 0.058)。Resistin蛋白在组织学III级、ER阴性、PR阴性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者中的强阳性率显著高于组织学I~II级、ER阳性、PR阳性及HER2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0.015)。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乳腺癌分子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03)。结论Resist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抵抗素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鞭毛蛋白FliD的部分免疫学特征。方法原核表达重组FliD蛋白;制备rFliD兔多克隆抗体,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rFliD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与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 IgM)水平;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ELISPOT)检测rFliD刺激H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PBMC)后的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检测rFliD蛋白刺激胃粘膜上皮细胞(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GES-1)细胞后的凋亡比例。结果rFliD原核表达纯化成功;成功制备高效价rFliD兔多克隆抗体,并发现rFliD可诱导家兔产生高水平IgG与IgM,与免疫前血清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2、8.18,P值均<0.05)),效价可达1:102 400;与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 HC)相比,HP组rFliD特异性IFN-γ与IL-4均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21.91, 13.57,P值均<0.05),但产生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IL-4(t=7.55,P< 0.05);与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对照组相比,rFliD刺激GES-1细胞后24或72 h均可发生显著性凋亡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2、10.90,P值均<0.05)。结论幽门螺杆菌鞭毛FliD蛋白具有强免疫原性,可诱导产生较强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且细胞免疫应答以IFN-γ高表达的Th2型为主;同时发现其对GES-1细胞存在一定程度的凋亡效应。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FliD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凋亡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经济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和发展,国内电力行业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内部技术的管理和创新,在提升社会电力供应的同时,能够实现配自动化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关于现代电力系统的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配自动化技术是电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技术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实现国内电力系统的有效发展。本文主要针对配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仅供相关人士借鉴[1]。

  • 标签: 配网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以黑木耳作为主要材料开展酶解与发酵实验,分析黑木耳中还原糖含量和抗氧化能力,能够对黑木耳这一农作物产品价值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本文中通过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黑木耳酶解液中的作用观察,分析了单一酶与复合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对黑木耳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并运用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完成了温度、时间、接菌量等因素对黑木耳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标签: 酶解 发酵 黑木耳 还原糖含量 抗氧化性能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的致病机制一直是结核病的研究重点。MTB的致病性,特别是潜伏感染与其能逃逸免疫杀伤的特性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是人体中的重要免疫细胞之一,但MTB逃逸巨噬细胞的杀伤机制仍不甚清楚。前沿研究发现MTB对巨噬细胞相关受体、吞噬溶酶体、氧化应激、凋亡、自噬及焦亡等诸多方面存在影响,从而介导逃逸其杀伤作用。本文将对此加以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更多参考。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巨噬细胞 逃逸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不断进步,社会对高职学生也有更多的期待。所以,为满足社会实际人才所需,高职院校应该紧跟当下教育理念,从而为社会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在英语课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健全人格,促进其综合发展,随后加入到我国人才队伍行列中,为我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英语课“课程思政”对策研究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 标签: 立德树人 高职英语网课 “课程思政”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膜瘤的血管内同时出现大B细胞淋巴瘤者十分罕见,既往仅检索到1例报道。为加深对此类碰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该文报道1例脑膜瘤合并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因突发晕厥和肢体僵直入院,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额叶脑膜瘤。镜下在脑膜瘤的血管内见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示脑膜瘤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D2-40阳性;血管内瘤细胞CD20、CD79α阳性。患者术后予以甲氨蝶呤化疗及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作者: 王艳 蔡忠芳 沈湘萍 王倩 董小芳 金璐璐 王超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内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放疗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生物医学实验室 322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胃肠间质瘤(GIST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检查的GISTs 组织石蜡标本1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ISTs组织中HMGB1的表达,分析HMGB1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ISTs组织中HMGB1胞核高表达率、胞质阳性率分别为75.4%(98/130)、23.8%(31/130)。在肠道及肿块>5 cm的GISTs患者中,其HMGB1胞质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非肠道及肿块≤5 cm者(χ2=6.672、14.412,P=0.036、<0.001)。与核分裂象≤5个/50高倍视野(HPF)GISTs患者(19.8%,19/96)相比,HMGB1胞质阳性率在核分裂象>5个/50 HPF的GISTs中有增强(35.3%,12/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3,P=0.068)。HMGB1胞质阳性率在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的GISTs组织中分别为0.0%(0/15)、12.2%(5/36)、24.1%(7/22)、42.2%(19/26),呈逐步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1,P=0.001)。HMGB1胞核高表达与GISTs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HMGB1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及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高表达与GISTs患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胞质和核 细胞核 基因表达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于 2016 年 2 月至 2018 年 5 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62 例,均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不大 ( P > 0.05 ) ,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 ( P < 0.05 ) ,且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 结论:护理干预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护理干预 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