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ADCmin值为(0.989±0.104)×10-3 mm2/s,胶质细胞ADCmin值为(0.837±0.11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 (P=0.002),以0.880×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 标签: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1例嗜铬细胞伴心肌病患者急救护理体会。主要内容如下:患者病情变化时的抢救配合;救治中的用药护理;外膜肺氧合(ECMO)的护理。经过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病情趋于稳定。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心肌病 ECMO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RI基本征象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参数鉴别非典型脑膜(atypical meningioma,AM)和间变型脑膜(anaplastic meningioma,AAM),提高术前诊断准确度。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AM患者和16例AAM患者的术前临床、影像及术后病理资料,对比二者的 MRI征象和ADC值,并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AM组与AAM组间,分叶征(32%/62.5%,χ2=4.602)、囊变(54.5%/93.75%,χ2=6.297)、脑界面模糊(9%/62.5%,χ2=15.843)、中-重度周水肿(50%/87.5%,χ2=5.401)、肿瘤增强均匀(47.7%/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M和AM的ADCmean(ADCmin和rADC)分别为(0.742±0.083)×10-3 mm2/s和(0.890±0.076)×10-3 mm2/s[(0.700±0.099)×10-3 mm2/s和(0.842±0.079)×10-3 mm2/s,(1.07±0.10)和(1.17±0.10)],P<0.001。当ADCmean阈值取0.822×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4.1%、87.5%;当ADCmin阈值取0.800×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5%、87.5%;rADC阈值取1.005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5.5%、43.7%。结论脑界面模糊、周水肿、分叶征、囊变及强化均匀性这5项MRI征象有助于AM与AAM的鉴别,结合DWI定量参数(ADCmean、ADCmin和rADC)可有效提高AAM与AM的术前诊断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膜瘤 分型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随着血管和脉管畸形分类的不断更新,其诊断和治疗也逐步发展。婴儿血管预后良好,但治疗时机和方法选择对预后至关重要,β受体阻滞剂是一线药物。而脉管畸形尤其一些发病率较低的脉管畸形相关综合征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仍是现代医学领域面临的挑战。近年研究显示,脉管畸形致病与相关基因突变相关,这些发现为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阐述常见的血管及脉管畸形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血管瘤 血管畸形 淋巴管畸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5例初诊ITP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TP组(n=55)。患者年龄为(42.6±11.8)岁;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为36例。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反应(CR)、有效和无效3个亚组。并且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30)。对所有ITP患者采取初始治疗方案,对血小板计数<30×109/L伴出血者加用联合治疗方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TP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体检当日的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并分析IT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ITP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及ITP组组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3个亚组间上述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ITP组患者血清25(OH)D3、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2020060),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ITP组55例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后,其疗效评估系CR、有效及无效者分别为28、12和15例,并将其分别纳入CR亚组(n=28)、有效亚组(n=12)和无效亚组(n=15)。ITP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40/55)。② ITP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为(10.3± 3.8)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5.5±5.3) ng/mL,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为(219.6±79.4) nmol/L,显著高于后者的(159.8±52.3)n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4、3.702, P<0.001、<0.001)。治疗后,2组受试者血清25(OH)D3[(13.2±4.7)ng/mL比(15.5±5.3)ng/mL]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187.6±63.7)nmol/L比(159.8±52.3) n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6、2.038, P=0.039、0.045)。ITP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1、2.332,P=0.001、0.022)。③ CR、有效和无效亚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82、1.140,P=0.078、0.327);3个亚组治疗后上述2个指标分别进行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57、4.458,P=0.009、0.016)。其中,CR亚组治疗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2、2.077,P=0.018、0.043)。④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Ig)M(PAIgM)、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和血小板表面相关补体C3(PAC3)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27、-0.319、-0.436、-0.347,P=0.006、0.015、0.008、0.009),与其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则与其上述4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5、0.279、0.352、0.308,P=0.008、0.029、0.011、0.017),与其血小板计数则呈负相关关系(r=-0.639、P=0.002)。⑤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3、P<0.001)。结论25(OH)D3缺乏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病相关,血清25(OH)D3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异常可能参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生、发展。补充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可能是成年人ITP的新治疗方法。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维生素D缺乏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成年人
  • 简介:摘要原发性直肠黑色素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疾病,恶性程度高,内镜下诊断困难。本文报道了1例直肠黑色素患者的诊治经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黑色素瘤 结肠镜检查 原发性直肠黑色素瘤
  • 简介:摘要肝血管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率约为7%,占肝脏良性肿瘤的41.6%。临床一般无明显症状,无需进一步治疗。但体积较大的肝血管可以引起患者的疼痛甚至破裂出血症状。如果不能及时的诊断、治疗常常导致严重后果。传统的治疗方案是以手术为主,创伤较大,病人恢复慢,尤其是一些年龄大、体质差的老年病人。手术往往造成一些不可逆性的肝损伤。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通过选择性的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创伤小、恢复快。本文通过一例巨大肝血管患者介入治疗经过,阐述介入技术在肝血管治疗方面的优势。

  • 标签: 巨大肝血管瘤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 平阳霉素 碘化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夏邑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为85.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对食管癌术后局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同步放化疗 食管癌 局部淋巴结转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鉴别诊断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垂体大腺瘤和40例鞍区脑膜,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在肿瘤实体部分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间,明显强化(33%/95%,χ2=33.581)、束腰征(93%/7.5%,χ2=50.831)、包绕颈内动脉(95%/57.5%,χ2=16.390)、蝶鞍扩大(93%/52.5%,χ2=16.998)、垂体不能辨认(95%/47.5%,χ2=23.135)和垂体柄不可见(90%/62.5%,χ2=7.76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的ADCmax (ADCmean和ADCmin)分别为(1.126±0.266)×10-3 mm2/s和(0.855±0.176)×10-3 mm2/s [(1.052±0.271)×10-3 mm2/s和(0.817±0.177)×10-3 mm2/s,(0.971±0.288)×10-3 mm2/s和(0.777±0.182)×10-3 mm2/s),P<0.001]。在ADC值中,ADCmax诊断效能最优,AUC值为0.877 (95% CI,0.791~0.962),当ADCmax阈值为0.970 × 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2.5%。结论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对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垂体大腺瘤 鞍区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基于MRI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WHO Ⅱ、Ⅲ级胶质MGMT甲基化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及分子病理证实的WHO Ⅱ、Ⅲ级胶质患者121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78例、未甲基化43例。收集121例WHO Ⅱ、Ⅲ级胶质的T2WI及T1WI增强序列图像,并手动选取每个患者所有包含病灶层面的图像,按照7∶3完全随机分成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EfficientNet-B3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独立的基于T2WI、T1WI增强、T2WI联合T1WI增强的预测模型(T2-net、T1C-net、TS-net),通过ROC曲线对各个模型预测效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验证集T2-net模型对WHO Ⅱ、Ⅲ级胶质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预测的准确度为72.3%,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73.3%,曲线下面积(AUC为0.72),T1C-net模型的准确度为66.8%,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66.9%,AUC为0.72,TS-net模型的准确度为81.8%,灵敏度为63.1%,特异度为85.0%,AUC为0.78。结论基于MRI的EfficientNet-B3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预测WHOⅡ、Ⅲ胶质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TS-net模型预测性能最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胃镜与开腹手术用于胃间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间质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完成手术,观察组则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方案完成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平均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0.05);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组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切除胃间质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价值,安全性较好。

  • 标签: 腹腔镜 胃间质瘤切除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NC0047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LPS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将si-NC、si-LINC00472、微小RNA(miR)-NC、miR-496 mimics、si-LINC00472与anti-miR-NC(共转染)、si-LINC00472与anti-miR-496分别转染至HUVECs;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INC00472和miR-496表达;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0472与miR-496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LPS组HUVECs中LINC00472的表达量高于Con组(2.77±0.25比0.93±0.02),miR-496的表达低于Con组(0.35±0.03比0.91±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1、64.789,P<0.05)。LPS+si-LINC00472组LDH的活性和MDA表达低于LPS+si-NC组[LDH活性(212.58±17.33) U/L比(662.85±29.17) U/L、MDA(3.93±0.32) nmol/mg比(13.42±1.26) nmol/mg],SOD活性高于LPS+si-NC组[(58.31±5.76) U/mg比(17.87±1.65)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99、42.608,P<0.05)。LPS+si-LINC00472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低于LPS+si-NC组[(9.86±0.85)%比(26.49±2.17)%、0.31±0.03比0.67±0.06、0.21±0.02比0.5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45、35.291、19.738,P<0.05)。LPS+miR-496组细胞LDH活性、MDA水平、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低于LPS+miR-NC组[(254.91±21.97) U/L比(651.05±26.25) U/L、(5.64±0.47) nmol/mg比(14.17±1.05) nmol/mg、(12.92±1.13)%比(25.18±2.16)%、0.37±0.03比0.68±0.05、0.29±0.02比0.57±0.03],SOD活性高于LPS+miR-NC组(49.01±4.12比18.02±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18、22.245、21.154、15.088、15.949、23.297,P<0.05)。LPS+si-LINC00472+anti-miR-496组细胞LDH活性、MDA水平、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高于LPS+si-LINC00472+anti-miR-NC组[(594.06±27.59) U/L比(206.34±21.91) U/L、(9.48±0.77) nmol/mg比(3.88±0.25) nmol/mg、(19.64±1.18)%比(9.34±0.71)%、0.57±0.04比0.29±0.03、0.47±0.04比0.20±0.02],SOD活性低于LPS+si-LINC00472+anti-miR-NC组(27.52±2.53比56.58±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15、20.752、14.531、22.438、16.800、18.112,P<0.05)。结论LINC00472可通过促进miR-496表达来抑制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并减轻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

  • 标签: LINC00472 脂多糖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介绍了MS6001B系列燃气轮机天然气模块各设备,分析了MS6001B系列燃气轮机天然气模块精密过滤器滤芯损坏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并取得了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对于燃气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天然气精滤 滤芯 损坏 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minimum ADC,ADCmin)评估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侵袭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病理证实并在术前接受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的85名HCC患者,记录其临床及病理信息并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上测量肿瘤的ADCmin。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患者的临床信息、ADCmin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分化程度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HCC侵袭性相关的独立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研究表明,肿瘤大小与HCC MVI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MVI两组间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7±0.15与1.14±0.24,P<0.05),应用ADCmin判断MVI的AUC值为0.866 (95% CI,0.770~0.962);分化程度两组间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1±0.18与1.09±0.25,P<0.05),应用ADCmin预测HCC分化程度的AUC值为0.739 (95% CI,0.608~0.870);Ki-67两组间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9±0.24与1.03±0.25,P<0.05),应用ADCmin预测Ki-67的AUC值为0.723 (95% CI,0.576~0.871)。结论本研究表明,ADCmin在术前无创性评估HCC的侵袭性中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可极大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肝细胞性肝癌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微血管侵犯 组织学分级 Ki-67
  • 作者: 董忱 文瑞婷 杨扬 赵龙 王丽 段炼 陈虎 张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 2020年第02期
  • 机构:100850 北京,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10007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100071 北京,造血干细胞治疗及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7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科;100071 北京,造血干细胞治疗及转化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7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100071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分子化合物UM171和SR1对脐带血、供者动员外周血和淋巴患者自体动员外周血3种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s)体外扩增的作用。方法将3种来源的CD34+细胞分别予以UM171、SR1干预后进行体外扩增培养,记为对照组、UM171组、SR1组和UM171+SR1组。通过细胞计数检测各组总有核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HSPCs的比例、各谱系分化细胞的比例和HSPCs上归巢相关因子CXCR4的表达水平。多组数据若满足方差齐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若方差不齐,多组间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M171和SR1均能促进3种来源HSPCs的比例升高,同时UM171能够增加3种来源HSPCs的扩增倍数。与对照组比较,UM171处理后脐带血来源的CD33+ (髓系)细胞的比例升高,CD41+ (巨核)细胞的比例降低;SR1处理后3种来源的CD3-CD56+ (自然杀伤)细胞的比例均升高。体外扩增48 h后各组HSPCs上CXCR4的表达较培养前增加。结论UM171能够有效扩增3种来源HSPCs的数量,促进脐带血来源HSPCs分化为髓系细胞并抑制其分化为巨核细胞。SR1能够促进3种来源HSPCs分化为自然杀伤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可以提高3种来源HSPCs上CXCR4的表达水平。

  • 标签: 小分子化合物 造血干/祖细胞 扩增 分化 CXCR4
  • 作者: 乌日嘎 何瑞 张斌 马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 100045 内蒙古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呼和浩特 01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 100045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 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皮肤科,郑州 450000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