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在较低级别胶质(lower-grade gliomas, LGG)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IDH-1)突变状态和细胞增殖活性中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测定IDH-1突变状态和Ki-67增殖指数的44例LGG患者病例,其中IDH-1突变型24例,IDH-1野生型20例。在ADC图上测量病灶实质的最小ADC值(ADCmin)、平均ADC值(ADCmean)和对侧镜像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相对最小ADC值(rADCmin)和相对平均ADC值(rADCmean)。比较LGG 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组间各ADC值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ADC值对IDH-1突变状态的评估效能,并分析其与Ki-67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IDH-1突变型组的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值均高于IDH-1野生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参数均能对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LGG进行有效区分,其中,rADCmin鉴别效能最佳,以0.978为最佳截止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38、80.00%、83.33%、81.82%、80.00%和83.30%。LGG 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与Ki-67增殖指数间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r=-0.552、-0.590、-0.532、-0.579,P均<0.05)。结论ADC值可用于评估LGG IDH-1突变状态,对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胶质瘤 较低级别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Ki-67增殖指数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患肢淋巴水肿以及促进肢体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肢体功能康复状况、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术后患者恢复时间以及术后1周及1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康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组内患者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术后1周,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指标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躯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自我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一般不良反应、特殊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综合康复干预 乳腺癌 淋巴水肿 肢体功能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联合中央血管结扎(CVL)术对结肠癌患者手术清扫淋巴结数量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纳入56例结肠癌患者,病例选取时间2019-10至2020-10。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前者行传统手术治疗,后者行腹腔镜CME联合CVL术。以统计学对清扫淋巴结数量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治疗组清扫淋巴结数量(20.32±1.85)枚明显高于参照组(14.89±2.84)枚(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参照组28.57%(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治疗中,行腹腔镜CME联合CVL术清除淋巴结的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更少,因此可优先选择。

  • 标签: 腹腔镜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中央血管结扎 淋巴结数量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评价成人颅内室管膜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进行Ki-67增殖指数测定的29例成人颅内室管膜患者的术前常规MR及扩散加权成像资料,在ADC图上测量肿瘤实质成分ADCmin值,计算ADCmin值与Ki-67增殖指数表达的相关性,按Ki-67增殖指数数值将其分为高表达组(Ki-67≥10%)与低表达组(Ki-67 <10%),并进行两组间ADCmin值的比较,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min值判断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的性能。结果成人颅内室管膜ADCmin值与Ki-67增殖指数间呈负相关(r=-0.596,P<0.01)。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组的ADCmin值明显小于低表达组,应用ADCmin值鉴别Ki-67增殖指数高、低表达组的AUC值为0.897,以0.871 × 10-3 mm2/s作为最佳区分阈值时,其区分Ki-67增殖指数高低水平表达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3%、92.3%。结论ADCmin对术前无创预测成人颅内室管膜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评估其恶性程度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室管膜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Ki-67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值(minimum ADC,ADCmin)评估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侵袭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病理证实并在术前接受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的85名HCC患者,记录其临床及病理信息并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像上测量肿瘤的ADCmin。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患者的临床信息、ADCmin与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分化程度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HCC侵袭性相关的独立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研究表明,肿瘤大小与HCC MVI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MVI两组间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7±0.15与1.14±0.24,P<0.05),应用ADCmin判断MVI的AUC值为0.866 (95% CI,0.770~0.962);分化程度两组间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1±0.18与1.09±0.25,P<0.05),应用ADCmin预测HCC分化程度的AUC值为0.739 (95% CI,0.608~0.870);Ki-67两组间ADC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9±0.24与1.03±0.25,P<0.05),应用ADCmin预测Ki-67的AUC值为0.723 (95% CI,0.576~0.871)。结论本研究表明,ADCmin在术前无创性评估HCC的侵袭性中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可极大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肝细胞性肝癌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微血管侵犯 组织学分级 Ki-67
  • 简介:摘要目的骨髓来源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可以促进肝脏再生,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但其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在既往工作基础上,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BSC治疗10年的临床结局,以期为干细胞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方法纳入2005年8月至2012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完成PBSC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资料。以死亡或肝移植作为随访终点,对于未到达随访终点的患者至少随访10年。以同期在我院就诊的符合PBSC治疗条件但未行PBSC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对照。结果共有28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完成了PBSC治疗,术后10年内失访患者90例。对照组共纳入了151例具有完整生存随访信息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组成以及肝功能评分等基线信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C组的10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37.56%比26.49%,P<0.05)。胆碱酯酶、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肝功能评分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多项指标在PBSC治疗后的3个月~1年内逐渐恢复,并在后续长达10年的随访中长期稳定在较理想的水平。两组患者在肝癌发生率(25.22%比31.85%,P=0.267)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C组的肝癌发生年龄晚于对照组[(56.66±7.21)岁比(52.69±8.42)岁,P<0.05]。结论通过10年以上的长期随访观察研究,进一步明确了PBSC治疗能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长期获益,并且远期安全性良好,为干细胞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

  • 标签: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失代偿性肝硬化 回顾性研究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参数联合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微小RNA-1203(miR-1203)在肝细胞肝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HCC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92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及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三组间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疗效HCC患者间MRI参数[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清MIF、miR-1203水平,并探究MRI参数、血清MIF、miR-1203单一及联合诊断HCC的价值,分析各指标与HCC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对照组>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肿瘤长径、分化程度、Child-Pugh分级、远处转移患者的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中,HPI及Ktrans诊断HCC特异度最大均为94.57%,Ktrans诊断HCC的灵敏度最大,为75.00%,二者联合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大于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单一诊断的AUC(0.753、0.793、0.792、0.809),联合诊断的最佳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00%、86.96%;观察组治疗后有效患者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低于无效患者(P<0.05);HCC患者临床疗效与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HCC患者MRI参数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明显升高,在辅助临床诊断HCC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与患者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在疗效评估方面也有较大发展潜力。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miR-1203
  • 作者: 邓娟 王俊 李昇霖 刘显旺 薛彩强 周俊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兰州 730030;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常规检查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鉴别诊断不典型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ICC和19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MR图像,观察两组间病灶MR征象及病灶边缘实性部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DC,rADC)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MR征象及ADC值的差异。结果ICC与不典型肝脓肿在动脉期断环征、肝组织异常灌注、肝包膜的皱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病灶边缘实性成分ADCmean值为(0.84±0.14)×10-3 mm2/s,rADC值为(0.70±0.12);肝脓肿边缘实性部分的ADCmean值为(1.04±0.10)×10-3 mm2/s,rADC值为(0.95±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mean值、rADC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964,ADCmean值以0.86×10-3 mm2/s为截断值,鉴别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63.2%,rADC以0.83为截断值,鉴别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4.2%。结论MR常规检查联合DWI有助于鉴别ICC与不典型肝脓肿。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肝脓肿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参数联合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微小RNA-1203(miR-1203)在肝细胞肝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HCC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92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及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三组间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不同疗效HCC患者间MRI参数[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清MIF、miR-1203水平,并探究MRI参数、血清MIF、miR-1203单一及联合诊断HCC的价值,分析各指标与HCC患者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对照组>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同肿瘤长径、分化程度、Child-Pugh分级、远处转移患者的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中,HPI及Ktrans诊断HCC特异度最大均为94.57%,Ktrans诊断HCC的灵敏度最大,为75.00%,二者联合诊断H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大于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单一诊断的AUC(0.753、0.793、0.792、0.809),联合诊断的最佳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9.00%、86.96%;观察组治疗后有效患者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低于无效患者(P<0.05);HCC患者临床疗效与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HCC患者MRI参数HPI、Ktrans及血清MIF、miR-1203水平明显升高,在辅助临床诊断HCC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与患者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在疗效评估方面也有较大发展潜力。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miR-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