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母细胞与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与19例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ADCmin值为(0.989±0.104)×10-3 mm2/s,胶质细胞ADCmin值为(0.837±0.11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 (P=0.002),以0.880×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与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 标签: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在较低级别胶质(lower-grade gliomas, LGG)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IDH-1)突变状态和细胞增殖活性中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测定IDH-1突变状态和Ki-67增殖指数的44例LGG患者病例,其中IDH-1突变型24例,IDH-1野生型20例。在ADC图上测量病灶实质的最小ADC值(ADCmin)、平均ADC值(ADCmean)和对侧镜像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相对最小ADC值(rADCmin)和相对平均ADC值(rADCmean)。比较LGG 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组间各ADC值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ADC值对IDH-1突变状态的评估效能,并分析其与Ki-67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IDH-1突变型组的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值均高于IDH-1野生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参数均能对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LGG进行有效区分,其中,rADCmin鉴别效能最佳,以0.978为最佳截止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38、80.00%、83.33%、81.82%、80.00%和83.30%。LGG 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与Ki-67增殖指数间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r=-0.552、-0.590、-0.532、-0.579,P均<0.05)。结论ADC值可用于评估LGG IDH-1突变状态,对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胶质瘤 较低级别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Ki-67增殖指数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MRI特征能否区分脑膜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的表达状态,为PR表达阳性的脑膜提供术前预测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进行PR表达状态测定的210例脑膜患者的术前MRI资料,依据PR表达情况,分为PR阳性(+)组与PR阴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MRI影像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脑膜PR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估其预测PR表达状态的效能。结果210例脑膜中,PR(+)79例,PR(-)13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在脑膜部位、囊变、强化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脑界面、周水肿、硬膜尾征、ADC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强化方式是脑膜PR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及强化方式预测PR阳性表达的AUC值分别为61.9%、62.4%。结论MRI特征能够术前预测脑膜PR表达状态;脑膜位于颅底、肿瘤均匀强化可以间接表达PR为阳性。

  • 标签: 脑膜瘤 孕酮受体 孕酮受体表达 磁共振成像 成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基于MRI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WHO Ⅱ、Ⅲ级胶质MGMT甲基化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及分子病理证实的WHO Ⅱ、Ⅲ级胶质患者121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78例、未甲基化43例。收集121例WHO Ⅱ、Ⅲ级胶质的T2WI及T1WI增强序列图像,并手动选取每个患者所有包含病灶层面的图像,按照7∶3完全随机分成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EfficientNet-B3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独立的基于T2WI、T1WI增强、T2WI联合T1WI增强的预测模型(T2-net、T1C-net、TS-net),通过ROC曲线对各个模型预测效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验证集T2-net模型对WHO Ⅱ、Ⅲ级胶质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预测的准确度为72.3%,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73.3%,曲线下面积(AUC为0.72),T1C-net模型的准确度为66.8%,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66.9%,AUC为0.72,TS-net模型的准确度为81.8%,灵敏度为63.1%,特异度为85.0%,AUC为0.78。结论基于MRI的EfficientNet-B3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预测WHOⅡ、Ⅲ胶质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TS-net模型预测性能最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评价成人颅内室管膜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进行Ki-67增殖指数测定的29例成人颅内室管膜患者的术前常规MR及扩散加权成像资料,在ADC图上测量肿瘤实质成分ADCmin值,计算ADCmin值与Ki-67增殖指数表达的相关性,按Ki-67增殖指数数值将其分为高表达组(Ki-67≥10%)与低表达组(Ki-67 <10%),并进行两组间ADCmin值的比较,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ADCmin值判断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的性能。结果成人颅内室管膜ADCmin值与Ki-67增殖指数间呈负相关(r=-0.596,P<0.01)。Ki-67增殖指数高表达组的ADCmin值明显小于低表达组,应用ADCmin值鉴别Ki-67增殖指数高、低表达组的AUC值为0.897,以0.871 × 10-3 mm2/s作为最佳区分阈值时,其区分Ki-67增殖指数高低水平表达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1.3%、92.3%。结论ADCmin对术前无创预测成人颅内室管膜Ki-67增殖指数表达水平、评估其恶性程度具有潜在价值。

  • 标签: 室管膜瘤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Ki-67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腰髓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1例。患者,男15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1个月余就诊。MR检查示T11~12水平腰髓内异常信号影,呈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未见明显强化,软脊膜增厚强化。首次术后病理示间变性星形细胞IDH1/2野生型。4个月后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术后病理为胶质母细胞H3K27M突变型弥漫中线胶质,二次手术后3个月复查MRI示椎管内多发可疑转移灶。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H3K27M突变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邓娟 王俊 李昇霖 刘显旺 薛彩强 周俊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兰州 730030;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常规检查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鉴别诊断不典型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ICC和19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MR图像,观察两组间病灶MR征象及病灶边缘实性部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DC,rADC)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MR征象及ADC值的差异。结果ICC与不典型肝脓肿在动脉期断环征、肝组织异常灌注、肝包膜的皱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病灶边缘实性成分ADCmean值为(0.84±0.14)×10-3 mm2/s,rADC值为(0.70±0.12);肝脓肿边缘实性部分的ADCmean值为(1.04±0.10)×10-3 mm2/s,rADC值为(0.95±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mean值、rADC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964,ADCmean值以0.86×10-3 mm2/s为截断值,鉴别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63.2%,rADC以0.83为截断值,鉴别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4.2%。结论MR常规检查联合DWI有助于鉴别ICC与不典型肝脓肿。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肝脓肿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