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BL)的临床特点,总结中国儿童淋巴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2017方案(CNCL-B-NHL-2017)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儿童淋巴协作组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36例年龄≤18岁BL患儿临床资料,均按照CNCL-B-NHL-2017方案分层治疗。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特点,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36例患儿发病年龄6.0(4.0,9.0)岁,男368例(84.4%)、女68例(15.6%)。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4例(0.9%)、30例(6.9%)、217例(49.8%)、185例(42.4%),危险度A、B1、B2、C1、C2组分别为1例(0.2%)、46例(10.6%)、19例(4.4%)、285例(65.4%)、85例(19.5%)。全组患儿中63例(14.4%)单纯化疗,373例(85.6%)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21例(4.8%)治疗中进展,3例(0.7%)复发,13例(3.0%)治疗相关死亡。随访时间24.0(13.0,35.0)个月,全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0.9±1.4)%,A、B1、B2、C1、C2组2年EFS分别为100.0%、100.0%、(94.7±5.1)%、(90.7±1.7)%、(85.9±4.0)%,A、B1、B2组整体高于C1组(χ2=4.16,P=0.041)和C2组(χ2=7.21,P=0.007)。单纯化疗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2年EFS分别为(79.3±5.1)%、(92.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P<0.001)。临床分期Ⅳ期(包括白血病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4倍、中期评估有灶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38、1.23、8.52,95%CI 1.05~1.82、1.05~1.43、3.96~18.30)。结论CNCL-B-NHL-2017方案对儿童BL疗效显著,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伯基特淋巴瘤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例SPTB基因变异所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变异谱,探讨变异类型与HS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门诊的HS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蛋白三维结构预测。采用χ2检验比较具有不同蛋白质功能结构域的SPTB基因变异位点的患儿的临床表型差异。结果16例HS患儿的男、女比例为6:10,中位发病年龄为7岁1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黄疸、网状红细胞增多,其中轻、中、重度贫血占比分别为56.25%(9/16)、31.25%(5/16)、12.50%(2/16)。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6例HS患儿均携带SPTB基因变异,其中10种变异既往未见报道,7例患儿的变异为新发。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16例HS患儿中SPTB基因功能丧失型变异(LOF)占93.75%(15/16),错义变异占6.25%(1/16);变异位点分别位于收缩蛋白部分重复结构域(68.75%,11/16)、肌动蛋白结合域CH1(25.00%,4/16)和二聚化结构域(6.25%,1/16)。χ2检验显示,变异位点位于不同功能结构域的患儿的贫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345,P>0.05)。蛋白三维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253G>A(p.G85R)错义变异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和二聚化的氢键网络,导致蛋白结构的异常;其余15种LOF变异可产生相应的截短蛋白,影响收缩蛋白的功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上述变异均被评判为致病或可能致病。结论16例携带SPTB基因变异的HS患儿中轻中度贫血占比较高,变异类型以LOF为主,不同功能结构域的变异并不影响HS患儿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丰富了SPTB基因的致病变异谱和临床表型谱。

  • 标签: 儿童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SPTB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遗传学及分子学特征以及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的27例JMML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结果及生存情况,并随访患儿结局。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总生存率(OS)进行多种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27例JMML患儿中男11例、女16例,发病年龄为28(11,52)月龄。正常核型20例、单体7核型4例、三体8核型1例、伴11q23重排者1例、复杂核型1例。共检测出体细胞突变39个,涉及RAS信号通路者占比高,为64%(25/39),发生频次最高者为PTPN11基因突变,占44%(11/2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17例(63%),未移植者8例(30%),失访2例(7%)。移植患儿移植后随访时间47(11,57)个月。高危移植组(17例)与高危非移植组(6例)1年OS分别为(88±8)%及(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5),高危移植组5年OS为(75±11)%。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未复发者(χ2=6.80,P=0.009)。伴与不伴PTPN11基因突变者3年OS分别为(81±12)%及(6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356)。结论JMML涉及的最主要发病机制为RAS通路相关基因突变,其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为PTPN11。高危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与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白血病,粒-单核细胞,幼年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伴C-MYC重排(preBLL)患儿的病例特点、诊断归类及治疗方法。方法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9年6月和9月分别收治的2例preBL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儿均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上肝脾大显著,末梢白细胞均明显升高,骨髓形态学为L3,细胞免疫表型为前B细胞表型,细胞遗传学检测可见C-MYC重排。2例患儿均接受成熟B细胞肿瘤方案(FAB/LMB96)治疗,1例伴TP53基因突变的患儿病情先缓解后又复发死亡,另1例患儿治疗后病情保持持续缓解。结论preBLL患儿临床较罕见,应对形态学为L3的前B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常规C-MYC重排检测。其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应积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对此类病例进行大样本的分析和总结,寻找有效治疗方案,提升患儿存活率。

  • 标签: 儿童白血病 急性前B淋巴细胞白血病 C-MYC重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例尼曼-皮克病(NPD)B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前后的胸部高分辨CT(HRCT)图像,探讨HSCT对肺部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临床确诊的6例NPD B型并进行HSCT治疗的患儿资料,男5例、女1例,就诊年龄为1岁2个月至5岁,中位年龄2岁1个月。HSCT后HRCT随访时间为7~20.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随访次数2~7次/例,共27次。由2名医师在主动脉弓层面、气管隆突层面、右膈面上层面对肺部病变(肺间质病变、气道病变、肺泡病变)分别进行评估和计分,取两者均值为最终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HSCT前3种肺部病变评分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不同病变变化程度随HSCT时长的变化特点;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探讨HSCT时长、就诊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合并感染对HSCT后不同种类病变的影响。结果在HSCT治疗前,本组6例患者均均存在不同程度气道、间质和肺泡病变,中位评分分别为3.0、14.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1.95,P=0.003),其中以肺间质病变最广泛和最严重。经HSCT治疗后,6例患儿的肺间质和气道病变评分均随HSCT后时间延长呈不同程度下降,除病例4外,5例患儿肺泡病变评分亦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气道病变、肺间质病变及肺泡病变评分与HSCT时长的线性方程为:气道病变,Y=1.94-0.15X;间质病变,Y=12.73-0.78X;肺泡病变,Y=3.31-0.27X。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移植时长的主效应对于3种肺部病变均有显著影响,HSCT时长每增加1个月,间质病变、气道病变、肺泡病变评分分别平均下降0.688、0.245和0.338分(P均<0.05);就诊年龄每增加1岁,肺泡病变评分平均降低1.135分(P=0.012),而性别和是否合并感染的主效应对肺部病变均无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HSCT可明显而持续改善儿童NPD B型病例的肺部病变,且以肺间质病变的吸收最快、最显著。

  • 标签: 尼曼-皮克病,B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