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7例遗传学特征及生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5
/ 1
摘要目的探讨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遗传学及分子学特征以及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的27例JMML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结果及生存情况,并随访患儿结局。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总生存率(OS)进行多种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27例JMML患儿中男11例、女16例,发病年龄为28(11,52)月龄。正常核型20例、单体7核型4例、三体8核型1例、伴11q23重排者1例、复杂核型1例。共检测出体细胞突变39个,涉及RAS信号通路者占比高,为64%(25/39),发生频次最高者为PTPN11基因突变,占44%(11/2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17例(63%),未移植者8例(30%),失访2例(7%)。移植患儿移植后随访时间47(11,57)个月。高危移植组(17例)与高危非移植组(6例)1年OS分别为(88±8)%及(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5),高危移植组5年OS为(75±11)%。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未复发者(χ2=6.80,P=0.009)。伴与不伴PTPN11基因突变者3年OS分别为(81±12)%及(6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356)。结论JMML涉及的最主要发病机制为RAS通路相关基因突变,其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为PTPN11。高危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与不良预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