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21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随机的试验方法分为对照组 A、对照组 B、试验组,对照组 A: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 B:使用运动疗法针灸,试验组:使用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临床医师运用 Fugl-Meyer评定法、 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及治疗 3个月后评定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试验组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肌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A和对照组 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运动疗法针灸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针灸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颈椎病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痹症,多因气血不足,肝肾阴虚,颈部经脉失于气血濡养或头颈部受外邪侵袭,导致气血郁阻,久而成病,为多发性中老年疾病。目前针灸对于颈椎病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常用的方法有毫针、头针、电针、筋针、芒针、梅花针、浮针、艾灸、穴位贴敷、耳针、点刺出血、内热针、激光针灸。在针灸治疗颈椎病过程中,通过临床实践选取最佳的针灸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疗效:颈型颈椎病通过毫针疗法、芒针疗法、内热针疗法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神经根型颈椎病通过激光针灸、内热针疗法、刺血疗法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梅花针疗法、芒针疗法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通过芒针疗法、激光针灸、火针疗法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针灸疗法 颈椎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 要】小儿脑保护包括脑益智和脑损伤的保护。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常见的脑损伤,在我国发病人数逐年递增。目前尚未发现能根治小儿脑瘫的有效疗法。随着中医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发现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在治疗该病有良好功效。文章分析总结了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应用文献,从针刺、艾灸、推拿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 标签: 针灸推拿 小儿 脑保护 脑瘫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数据挖掘是近年来应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检索针灸治疗中风病数据挖掘相关文献,浅谈数据挖掘在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中的几点应用。

  • 标签: 数据挖掘 针灸治疗 中风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失眠治疗时应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1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为原发性失眠病症,采取根据治疗方式的区别随机抽样将其分为两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对照与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观察组各57例患者,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与此同时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有效降低,入睡与卧床时间缩短,实际睡眠时间增加(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失眠患者而言,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其睡眠质量,更能够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增加睡眠时长。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原发性失眠 临床研究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临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联合康复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 100 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联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护理方式,两组患者临床均有一定治疗效果,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同时对照组患者 Portmann 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 。 结论 临床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护理措施,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提升患者疾病恢复,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 中医针灸 康复护理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 PSQI的影响。方法 : 根据诊断标准选取行放化疗并自诉有失眠症状的宫颈癌患者 6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耳穴压豆疗法,行耳穴压豆疗法的周期相同,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PSQI) 作为干预前后睡眠问题的评定标准。结果 :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都表现出睡眠问题,对照组的患者在干预后效果不明显,实验组的患者其 PSQI及其各因得分均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失眠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探讨。

  • 标签: 耳穴压豆疗法 宫颈癌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治疗时,选择银质针导热疗法的效果。方法:于本院在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间接治的所有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中挑选出其中 78例进行实验,随机均分两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39。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中药联合局部热敷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口服中药配合银质针导热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髋关节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在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79.49%,明显低于实验组的 97.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口服中药治疗方案应用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够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同时使髋关节活动度得到缓解,可以在临床宣传推广。

  • 标签: 银质针导热疗法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 TURP)后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实施行为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9月 -2017年 11月收治的 TURP术后 OAB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行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当天及拔管后 14、 30天的 OAB症状评分表( OABSS)评分。结果:观察组再拔除尿管后第 14、 30、 60天的 OAB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症状。

  • 标签: 行为疗法 前列腺电切术后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风寒证周围性面瘫(PFP)患者采用麦粒灸联合透刺疗法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风寒证PFP患者80例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麦粒灸配合透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面神经功能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u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比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B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风寒证PFP患者采用麦粒灸配合透刺治疗效果满意,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风寒证 麦粒灸 透刺
  •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针对口腔冷疗法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口腔粘膜炎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观察以及分析。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年 6月 -2019年 6月,在门诊和住院部接纳的 100 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其中,一般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是在采取口腔冷疗法,两组患者均参照移植期间口腔粘膜炎评分、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等进行有效的观察以及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口腔粘膜炎发生情况对比,一般组粘膜评分 0 分: 38 例, 1 分: 35 例, 2 分: 29 例, 3 分: 11 例, 4 分: 1 例,而观察组粘膜评分 0 分: 35 例, 1 分: 30 例, 2 分: 15 例, 3 分: 4 例, 4 分: 1 例, P> 0.05;两组 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一般组 3级黏膜炎 16.67 %( 3/50 )例,观察组 3级黏膜炎 5.53 %( 1/50 )例, 观察组优于一般组 ( P< 0.05),组间对比意义存在。 结论: 应用冷疗法可以有效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粘膜发炎,对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标签: 冷疗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粘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