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朱红军

  固原市第一中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756000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正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发挥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形成敢于提问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基于此,文章围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展开,先是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而后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可以给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提供一些有用建议,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运用研究

引言

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深层次的思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它突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角色中,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1]。结合已有教学研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能够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学生在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面对实际问题,学生需要进行分析、推理和创新性思维,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促进深层次学习。问题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整合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这种深层次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交流。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互相启发和补充,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基于问题教学法,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随堂问题的设计应符合物理规律和实际情境,不仅要贴合课程教学需要,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探究和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教学法在知识引导上的作用[2]。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三册中《静电的防止与应用》这一章节时,在课程内容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完成课前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如“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静电现象?请举例说明。”“如何避免衣物紧贴身体或被吸引的静电现象?你能提出一些防止静电的实际措施吗?”“为什么在冬天的干燥环境中更容易发生静电现象?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静电的产生?”结合以上问题,教师不仅可以明确教学目标,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2.2借助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为更好地促进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发挥团体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小组内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深度思考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3]。在此期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学习《磁场磁感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难度不同的探究任务。

任务一:通过实验或模拟,观察磁铁周围的磁场和磁感线的分布。讨论磁场的产生原理以及磁感线的特点,如形状、密度等。向学生就“磁感线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和规律?”“磁场和磁感线之间有什么关系?磁感线的形状是否与磁场强度有关?”展开探讨。

任务二:探究磁场对磁性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作用。观察不同磁性物体在磁场中的行为,并总结规律。思考磁性物体在磁场中有何行为?它们是如何受到磁场的影响的?磁性物体在不同位置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何规律?

2.3联系生活进行问题设置,激发学习兴趣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设置一些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和价值。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展示一些有关物理现象或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学习《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电器设备,了解它们是如何连接的,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

[4]。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不曾注意的细节,如思考手机充电时使用的充电器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充电器的连接方式选择了这种方式?在家庭音响系统中,为什么喇叭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的?这种连接方式有什么优势?在圣诞灯串中,为什么灯泡的连接方式是串联的?这种连接方式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以此来促使学生探索串并联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设计问题任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问题导向教学的积极作用,构建更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许杉灵.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6):62-64.

[2]王金伙,蔡武德.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以鲁科版高一必修2“科学探究:向心力”为例[J]. 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02):35-37.

[3]赵晓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2,(26):151-154.

[4]韩兴兵.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天津教育,2021,(1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