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宁地区少数民教育工作开展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关于辽宁地区少数民教育工作开展的方法

任泊宁[1]

北方民族大学 共同体学院

摘要辽宁省是少数民族大省,民族工作一直是政府主抓的重点之一。在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辽宁省整体实行多种方法,切实可行地努力实现民族团结、民族进步,也本文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公开数据、分析研究辽宁省在贯彻振兴战略中对少数民族在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与成果。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振兴;

辽宁省地处祖国东北,占地面积十四万八千平方公里,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十六个字一直铭记在每个辽宁人心中。但随着时代发展,经济落后、环境污染、资源匮乏、年轻人流失,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辉煌日薄西山。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党和国家将东北振兴问题提上了战略新高度[2]。据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站公开数据显示,辽宁省少数民族人口664.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2%[3]。少数民族人口绝对数列全国第五位,因此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振兴战略中。辽宁省民族和宗教委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明确2020年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为“同结石榴籽 共圆小康梦”。

一、加强辽宁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建设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4]教育就像蝴蝶效应的源头,某民族的受教育水平的结构性差异会造成职业分布的差异,职业分布的差异会导致收入水平的不同,最终影响整个民族的整体消费水平和社会地位。加强少数民族的教育是辽宁省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一)建立民族团结示范学校

从2016年起,为了能够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辽宁省民委联合省教育厅下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评选方案》,此方案具体规定了如何从程序、内容、标准和范围四个方面评选示范校。以第一年评选出的学校为例,有沈阳市满族中学、沈阳市沈北新区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丹东市民族职业中等学院、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蒙古族学校、大连民族大学等共10所学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等多个教育层面。

其中沈阳市满族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满族中学,学校的前身是爱新觉罗子弟学校,学校从创建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八十年历史。学校同时开设了传统书法课与珍珠球特色民族体育课程。书法是中国传统汉文化的精粹,珍珠球则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由采珍珠这种生产劳动演变而来。沈阳市满族中学将德育工作与民族特色教育相结合,从孩子抓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二)建立双语学校,大力推进国语教育

辽宁省人口中56个民族俱全,是个少数民族大省,在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教育资源不够完善,需要进行双语教育。辽宁省制定了《2010到2020年<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具体提出了提高少数民族双语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到双语学校任教;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师配备;加大对少数民族双语师资的培养培训力度。2020年是十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目前所有双语学校已经全面普及了国语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阅读更多的书籍,而双语教育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更多地作为特色文化传承,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以桓仁满族自治县朝鲜族学校为例,学校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是一所包括了多个教育层次,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十二年制朝鲜族学校。朝语及汉语双语教学工作成绩可人,中考、高考升学率连创新高,2002年更是产生了一名朝鲜族的辽宁省文科高考状元。这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县城是十分罕见的。

而本溪满族自治县则培训满语文师资,将《满族历史文化与语言文字》地方课程作为特色课。桓仁满族自治县也在实验小学等25所学校的四年级,正式开展了满语教学。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感受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逐步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

在我国升学考试体系中,以高考最为公正和严格,加分政策的制定也最为严谨。全省有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6个满族自治县,阜新、喀左2个蒙古族自治县,凤城、北镇2个享受民族自治县有关待遇的县级市,56个民族乡,共有14所内地民族班学校,在校学生4541人。

在辽宁省现行高考加分政策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少数民族身份的考生加分,如刚刚提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和享受自治县有关待遇的县、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的投档分数增加5分。另一种的使用双语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为地方性加分项目。具体为明确“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学毕业的朝鲜族和蒙古族考生(以下简称“双语”考生),“双语”考生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面向辽宁省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以2020年辽宁省公布的高考加分政策来看,这两项加分在2023年均由5分降为4分,2026年取消加分,全辽宁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将成为历史。这代表着少数民族考生已经逐渐和拥有相同教育资源的汉族考生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不再需要政策倾斜了。

(四)民族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大连民族大学是辽宁省唯一一所沿海地区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也在2016年就第一批被评为辽宁省民族团结示范校。在国家级荣誉层面,更是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作为一所聚集了五十六个民族师生的民族院校,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记党和国家赋予民族院校的崇高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2019年毕业生数据为例,从就业率来看。总就业率为91.88%,毕业生中少数民族的就业率为90.31%。以就业地区来看,在大连民族大学属地辽宁省就业的比例最高,为34.87%,而在中西部、三区三州、民族八省等地区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24.25%之多。不仅为辽宁各事企业单位输送了人才,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民族团结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各级党委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人才,摆到重要位置,选配力度进一步加大。2000年全省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达到17.9万,占当年干部数量的11%;[5]2016年,全省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已达26.2万,占全省干部总数的13.96%,提升近3个百分点。全省8个自治县四大班子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107人,占同类干部的52.2%。少数民族省人大代表102人,占16.5%;少数民族省政协委员125人,占15.7%,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平等的政治权利。

二、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经济

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为农牧区,工业水平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低,在过去整体经济水平都较差,但随着改革开发和全球化的进程,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跟上整体水平,贫困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与 “少数民族”高度关联。辽宁省有8 个民族自治县、54个民族乡、331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分布在全辽宁省各个部位,因此辽宁省的脱贫攻坚任务不仅与"少数民族"相关,还与"边境"高度重叠。

(一)发展民族特色旅游经济

仍以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例,满族人口占全县人口70%左右。自治县境内原有中华满族风情园、赫图阿拉城、猴石国家森林公园等景色。为了更加吸引游客,促进消费,县政府在这原有基础上,投资数千万对旅游项目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并完成新景点新项目的开发,进行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聚焦旅游产业,突出文化引领,以满族风情为特色,开办旗袍节、满族农庄过大年等旅游项目。2019年7月28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公布,赫图阿拉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在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15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同比增长6.5%。[6]

(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民生建设

近年来,全省各民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以2018年数据为例,民族自治县生产总值共计实现771.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51.1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民族自治县全部通高速公路,村全部实现通油路和客运班车;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岫岩满族自治县(食用菌)、本溪满族自治县(中药材以林下参为主)、桓仁满族自治县(冰葡萄—一种酿酒原料)、宽甸(人参)、阜新蒙古自治县(花生)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民族工业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和优势产业集群,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也不断完善,实现了养老、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城乡低保覆盖率达到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忘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青山工程、碧水工程、辽西北生态治理工程和蓝天工程,东部6个自治县的森林覆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均在71.3%以上。

(三)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

2016年,省政府发布了《辽宁省少数民族“十三五”规划》,开展了“兴边富民”,“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四项专项工程。增强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纳入扶贫重点区域。2019年,有6个自治县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定点帮扶民族地区82个贫困乡镇,占全省定点扶贫乡镇的33.5%。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少。全省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了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安排少数民族流动资金7785万元,民族地区补助资金25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0万元,少数民族乡镇发展资金360万元。

截至2020年,近五年来,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726.5万元,支持少数民族乡镇、村镇,重点实施86个民族特色产业项目,其中31个民族特色项目和55个扶贫项目。有34,037名农民和12,450农户由这些项目受益,其中有14,905农民和5,920农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辽宁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辽宁,寄意辽河道域永久平和平静,积厚流光的辽河津润了辽宁省这块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这块黑土地上,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也是满族的诞生地,满族文化已经可以作为辽宁少数民族文化的名片。这些文化需要进行规划与利用,开发出更大的价值,实现文化振兴。

(一)打造少数民族文化大省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成绩突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框架基本形成。实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清朝前期皇宫——沈阳故宫、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福陵等6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锦州满族刺绣、丹东朝鲜族花甲礼等1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创建了省级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基地11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10个。“十一五”以来,抢救、收集和保护少数民族古籍约110万件(册),整理出版150余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古籍图书。

(二)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基地

   因为少数民族成分俱全且有五个世居的少数民族辽宁省的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桓仁县朝鲜族乞粒舞、抚顺满族地秧歌、医巫闾山地区满族剪纸、阜新东蒙短调民歌、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等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促进民族文化资源资本化、产业化,推进具有市场前景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辽宁省民委命名中国(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锦州市夏氏满族刺绣工艺发展有限公司、辽宁省蒙医医院、兴城市鼎诚满族刺绣有限公司6家单位为首批辽宁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积极作用,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等方面认真开展工作,为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作出新贡献。

(三)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辽宁省蒙古族的人口居全国第二位,数量为65.8万,占全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1.5%,主要分布在辽西北,有阜新、喀左这两个蒙古族自治县,23个蒙古族乡镇。目前全省朝鲜族人口居全国第三位,数量为24万,占全国朝鲜族人口的13%,,主要分布在沈阳、大连、丹东等地,有2个朝鲜族乡、104个朝鲜族村其中。满族人口居全国第一位,数量为533.7万,占辽宁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0.3%,占全国满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因此辽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对象主要是蒙古族、朝鲜族、满族。

以满族的满文和满语为例,说满语的人口粗略估计仅有1000人,已经是极度濒危的状态,濒危状态一共五级,现在已经是第四级,第五级就是灭绝。通过在高校开设满族历史与文化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建立语言库与资源库等方式进行保护。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就是保护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是一项功在千秋的重要工作。


[1]作者简介:任泊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2020级硕士研究生

[2] 张宝国.深入推进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中国科技投资.2001年7月

[3] 辽宁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工作[EB/OL].http://mzw.ln.gov.cn.

[4]《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人民网,2018-09-1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912/c40531-30288768.html

[5] 阎振民.辽宁省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满族研究[A].2004年第2期

[6] 政府工作报告.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http://www.xinbin.gov.cn/ins.asp?s=58&i=1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