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双减”背景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

毛国海

福建省闽清县白樟云渡小学

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行,使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各地区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而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常用方法,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发挥出查缺补漏的良好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和反应速度也起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作用。本文根据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的基本要求,浅谈一下“双减”背景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

引言: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教材相关的问题内容,可以有效测试出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既能够达到师生互动的教育目的,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观念、提问方法和提问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显著下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本文详细探讨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的基本要求及相关策略,以此为改善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一、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的基本要求

(一)实用性。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在课程内容方面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在选择问题时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切勿提出与教材内容毫无关联的问题,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教师在选择问题时还应着重注意“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通过对课堂问题的精细筛选使其发挥出“减负增效”的良好效果,令课堂教学时间的设计安排也变得更为合理。

(二)难易程度。

课堂提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若问题难度过高,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阻碍正常的课堂教学进程,难以发挥出针对性训练和素质培养的良好效果。反之,问题难度过低,也无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还会耽误宝贵的教学时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前应先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通过严格把控课堂问题的难易程度,为学生营造一种“跳一跳,够得着”的良好感觉,从而在激发学生挑战欲望和学习热情的同时,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均得到较好的锻炼[1]

(三)趣味性。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一大方向。当小学数学教师直接抛出一个结构简单的问题内容时,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提问丧失实质性的作用。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向其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内容,不光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题目情境中,使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能力均得到较好的锻炼,令学生的数学水平也实现持续提升。

(四)反馈性。

课堂提问既是师生互动的常用方式,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情况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时,应依据反馈性的基本原则筛选问题内容,并着重注意问题内容的反馈信息,以此搜集到课堂教学的相关资料,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利的信息参考。

二、“双减”背景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的具体策略

(一)从教学目的出发。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前,应从该课程的教育目的出发,结合“双减”政策的指导思想,对问题内容进行严格筛选,使其既要考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相关技能应用能力,还要在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等多个方面发挥出显著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有利的推动效果。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以向学生提出“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与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相比,哪个图形的周长更大?”此类问题,并引导学生在计算完毕后亲自动手实践进行验证。教师通过该种提问方式,不光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增强该部分概念知识的记忆强度和理解深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均显著改善[2]

(二)科学筛选提问内容。

对于部分抽象化的概念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领悟知识内容的具体含义,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

自身的探究能力,从而成功解决掉各类难题。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该篇内容向学生提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此类问题,等学生回答完毕后,再向学生展现房子侧面墙的形状情况(由三角形和长方形组合而成),并提出“房子侧面墙的面积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一步步的答题过程中掌握相关的计算技巧和公式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提升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令学生的数学水平尽快提高。

(三)优化课堂提问方式。

数学知识源于日常生活,且应用于生活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牢牢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以兴趣爱好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对问题内容的关注与思考,以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教育效果,令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尽快改善。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可以将红领巾作为教学道具,向学生提出“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此类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回想理论和亲身计算的步骤,找出问题的答案,令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让学生的综合素养也随之改善。而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答案,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表扬,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把握提问候达时间。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提问时,不光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问题内容描述清楚,还应把控好提问和候答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倾听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能力提升,让学生的数学水平随之改善。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以自身的认知进行补充解答,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令学生的综合素养尽快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着重注意学生的错误回答,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找出学生回答错误的具体根源,以此为教学优化和个性化指导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双减”政策下开展课堂提问,应从实用性、难易程度、趣味性和反馈性四个方面对问题内容进行严格把控,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递进式提问、把握提问候达时间、注重信息反馈、融入探究式教学理念等措施,使课堂提问更加科学有效,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庞敬文,刘东波,卜凡丽,唐烨伟,周东岱.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事理图谱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02):81-89.

[2]丁懿琼.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1,44(04):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