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觉下的中职英语词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7
/ 3

跨文化交际视觉下的中职英语词汇教学

彭连燕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汕头市 515155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者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就离不开语言文化背景的学习。近几年,英语教学也不断地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内涵、中职词汇教学现状、中职词汇教学策略探讨如何提升跨文化交际视觉下的中职英语词汇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词汇教学、语义意义、语用意义

一、跨文化交际内涵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在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言语与文化交际。它涉及到交际的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但是却是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言语与文化交际。在相同的语境下由于双方的文化背景有差距,双方惯用思维方式不同,在使用同一个词汇进行交际时双方对接受到的信息理解力也不同,很容易造成言语理解失误,出现交际障碍!

二、跨文化交际视觉下中职词汇教学现状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词汇教学在小学以上的教学中,绝大部分的老师认为词汇教学就是简单的单词读音与单词字面意思的传授,教师在传授每个单元新词汇时就是让学生简单地学会单词的发音,理解单词的表面意思,这就完成了新词汇的教学目标。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单词的文化内涵没有被发掘出来,加上多数中职生文化课知识结构不完整,语言基础较为薄弱,词汇量偏低,学习方法不正确,不会自觉学习,更没有发现词汇语用功能的能力。本校19级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英语词汇过关考试不及格高达70%,更别说词汇的跨文化语用能力了。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中职生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这就很容易造成了跨文化交际出现障碍。另外,由于教师授课模式的传统观念保持不变,没有做知识更新学习,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读音、单词拼写、简单地解释音形义,一味填鸭,不探讨不交流无沟通,这都造成了中职课堂上词汇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学生对词汇教学这块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词汇教学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基础抓不好,语言自然学不好。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下的中职英语词汇教学实践策略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词汇教学包括词汇语意教学与语用教学。语意教学是指对词汇的音、形、义进行教学,而语用教学是指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词汇的语境解析能力,语用能力不好的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容易出现语言交流障碍。中职生因没有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更需要在词汇语意教学的基础上加强词汇语用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做好词汇语意教学,打好语言学习基础。

1、词汇的对比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前缀、后缀扩大词汇学习。比如:happy—unhappy—happily,lucky—unlucky—unluckily,通过一个主要词汇扩展词语教学,让学生以此类推发现更多的词汇,教一个词汇让学生同时掌握了它的反义词、副词。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把这些词中在句子里的不同用法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在句法上不会出现错误。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发散思维学习词汇,英语里表达喜欢的词有很多,让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表达出来,如:like、enjoy、love、prefer、be fond of、be crazy about……,再如:水果的词汇,如:apple、peach、orange等等,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地训练,对单词的印象更深刻了。另外,同样的中文意思却不同的英美表达方式:如汽油美:gasoline英:petrol;电影美:movie英:film;队列美:line英:queue等等。通过词汇对比学习,学生掌握更多的词语,也能简单知道词汇的概念意义。

2、词汇内涵的差异学习

词汇语意教学包括词汇的概念意义和引申意义,引申意义指的就是词语的内涵。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词汇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深入地讲解,才能确保学生对词汇的正确使用。比如:狗dog在汉语文化中是贬义词,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是褒义词,如:Love me, love my dog. 龙dragon在中国代表高贵、神圣、善良,我们经常说我们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而在西方国家,龙是邪恶的象征,是凶恶的事物,我们不能拿来称赞西方人。狗熊在加拿大是代表聪明可爱的动物,但在中国却是很笨的动物。百合在中国是表达良好祝福的事物,比如:百年好合,而在美国则像中国的菊花,多在祭拜和扫墓用上!如果没有理解好这些词语的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就无法理解目标语的真正意思,双方就会发生火花。比如:A作为婚礼策划人,由于不懂词汇的内涵,在美国人的婚礼上摆满了百合花,结果是美国人看到这般场景肯定会大发雷霆,投拆A的服务态度,A也差点因此失去工作。这就是词语内涵的差异,让对方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跨文化交际发生了摩擦与冲突。中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发生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词语内涵的掌握不全面,因此加强学生的词汇内涵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3、词汇的固定搭配教学

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些词组是固定搭配好的,没办法进行改变。教师在从事这方面教学过程中,应跟学生适当地讲解,减少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如:我们形容大雨、大雪是Heavy rain、heavy snow而不是big rain、big snow。再如一些介词短语的搭配也是约定俗成,无法改变:be afraid of、be short of、be sick of……,be sick of不是按字面意思表达它生病了,而是“对……厌倦”。可见教师在传授新词汇的时候,深层次让学生学习词汇的固定搭配是很有必要的。英汉词与词不同的搭配会让单词失去它本身自己最初的意思,这也是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语言失误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强调固定搭配短语的意思,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义。

(二)、创设语境,加强词汇语用教学。

词汇语用教学是词汇教学的难点,它涉及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是否能运用英语顺利完成交际过程!从这个层面上可以看出:词汇教学不只停留在拼读、拼写、语法形式和词汇的意思上,还应该创设语境,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进行有效交际。语境可以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高语境下词汇产生的语义不完全依赖语言本身,还跟说话者的文化思维方式、语气、手势语、眼神都有关系,其表现是交际者说话比较含蓄,多是亚洲国家,如:中日韩。而低语境下词汇产生比较依赖语言本身,其表现是交际者说话更加直接。如美国、北欧等国家!针对跨文化交际中词汇在高语境与低语境中表现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运用词汇。比如:吃饭做客这件事情上,东西方表现出来的文化就不同。中国人A去国外友人D家做客,A一进门,D就表扬她今天很漂亮,“You look beautiful today.” A一脸羞涩,回答到No!结果D马上问Why? A说她觉得她长相挺丑的,D一听马上进行安慰。其实A自己并不真心认为自己很丑,就是一种中国人的卑谦心理在作祟,但是国际友人不理解这种文化。吃饭期间A吃完了放在她面前的一盘铁板牛肉,其实肚子还是不饱的,但是她却不好意思开口再要多一份,D也在用餐期间问A: Would you like to have some more? 但是A拒绝了,D也没再开口邀请她继续吃别的东西了!A觉得D待客之道较为冷淡,回家郁闷了好一会,认为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了。其实就是两人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交际过程的误解,西方人比较直接,既然A说吃饱了,那就是饱了,再一味让对方吃东西就显得不礼貌了!另外,英语单词一词多义,很多时候要结合语境才知道它具体的意思。再如:Let’s go Dutch, shall we? Dutch本身是荷兰的意思,在这里的go Dutch有两种意思,一种就是去荷兰,另一种就是AA制。这就要求词汇要放到一定的语境中去学习,才能明白交际者的真正意思。如果现在是发生在餐厅要付款时,交际者A希望AA制付款,但是如果交际者B理解不了,只是单纯地认为是A建议B一起去荷兰,并且B也答应了,那样尴尬的场景就发生了,A在等B一起付款,而B却坐在原处不动,没有一起付款的倾向。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词汇语用教学,创设真实的语境,让他们学以所用,才能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到有效地沟通。

(三)、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增强师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要让学生获得跨文化意识,教师首先要加强词汇内涵的学习,以及它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才能保证在词汇教学这块向学生输入正确的文化背景知识。如:香港已婚的女性,习惯性在她们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夫家的姓氏,这是因为香港是曾受英国管辖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喜欢聊家庭生活,西方人比较忌讳涉及个人隐私的东西。类似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词汇内涵与社会文化背景分不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不会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与交际者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与障碍。通过系统地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词汇,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总之,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职英语词汇教学包括了词汇语义意义与词汇语用意义的学习,教师必须做好语义意义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并且为学生创设语境,发挥词汇语用功能,让学生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意义,学会深层次地去运用词汇。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词汇的内涵及相关文化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 Babisch W.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noise. Noise Health, 2011; 13, 201-4.

[2]. 5. Miller ZD, Taff BD, Newman P. Visitor experiences of wilderness soundscapes in Denali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 Int J Wilderness, 2018.

[3]. Kramsch, C.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莫艳萍.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语用能力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 2016(S1).

[5].汪榕培 王之江.英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

[6].赵芳.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汉词汇对比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1):101-103.

[7].陈俊,王莹莹.跨文化交际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

[8].陈莉.浅析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英语词汇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1

[9].翟丽娟.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4,(09):66-67.

[10].何利春.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J].校园英语,2017(4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