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之艰现今之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幼时之艰现今之感

袁瑞

周林,男,出生于1973年,今年45岁,一名普通乡村邮递员。

第一章忆垂髫

现在的生活肯定比以前好的多,至少比我小时候好了不知多少,小时候,我家中有许多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生活,生活如何就不必多言了。

当时最幸福的事就是吃一碗放了猪油的面条,记得当时有一次,家里吃面每人碗里都能放一点猪油,看着那一点白生生的猪油在滚烫的面条上,别提多幸福,但我母亲叫我去买一点酱油回来,我只好不情不愿的以最快的速度跑了一个来回,但回来发现,面条上的猪油不见了,肯定是被其他兄弟姐妹偷走了,于是放声大哭,家里人没办法,只得再给我一小夹猪油,后来长大一点才猛然醒悟,猪油放在滚烫的猪油上,肯定没一会儿就化了,当时太小没有常识,现在回想起来就觉得好笑,现在有吃不完的猪油和面条,但再也找不回那种感觉,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现在几乎想吃就能吃到,但再也没有那种感觉。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就是雨天去上学,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乡间水泥路的说法,有的只有泥巴路,好一点的就是铺上一层碎石的碎石路,但到了雨天,路上的泥巴遇上水就变成稀泥,那个时候我们根本没什么可以穿的,一年四季就只有一双破鞋,在雨天根本不愿意将这双鞋穿在脚上,怕弄脏或者弄破,所以雨天只能光着脚走在稀泥路上,有时候烂泥能到小腿的一半,背着一个破旧书包,艰难的走在泥地里,心里想着读书咋这么辛苦啊,以后有机会绝对不去读书,有一次不小心踩到锋利的碎石上,脚上被划伤很长的小口子,鲜血就不住的往外流,但没办法在烂泥路上只能咬牙继续走,走到一个小池塘边,有池水洗了一下伤口,忍者痛走到学校,在村上读了几年书,前前后后被划伤了不知多少次,我妹妹也经常被划伤,没办法谁叫当时家穷没有多余的钱置办衣物鞋袜呢?而现在,不说其他的,每年扔掉的完好的衣物都不知道有多少;至于读书,现在回想起来后悔当时没有好好读书。

虽然当时的日子很苦很苦,但当时我们却很快乐,当时每家人都有许多小孩,大多都认识并且在一起读书,兄弟姐妹一起到处游玩,一起捉迷藏、一起打沙包、一起过家家;偶尔组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去摸鱼、抓螃蟹,或者悄悄的去偷别人家的玉米或者毛豆,然后在家里偷点盐找个隐蔽的地方煮来吃了,每个人都弄的灰头土脸,也不敢偷太多,所以每个人吃的也不多,但大家都很开心,那样的童趣一去不复返,还是那些人,但却早已没了那种感觉;而现在的孩子,像我儿子那一辈,都是独生子女,虽然没有衣食之忧,但他们的童年在我看来是很孤独的,有时还显得很忧伤,早早的就被送到各种补习班去上课,我看到许多报纸或者杂志都在批评我儿子那一辈,说个性太强、自私,没有合作意识,我想说他们哪一代都是独生子女能和谁去分享?能和谁去合作?在家里都是独苗,只能自己和自己商量也肯定没有分享意识。

第二章议今朝

我大概是在2003年到邮政局上班,当了一名邮递员,以前我是在工地上班,做木匠工作,后来腰被摔断过一次每次阴雨天就感到疼痛,就回到家乡,做起了邮递员,当然这当中也有我爱人的缘故,我爱人一直在邮政局上班,我也是通过她才到邮政上班的,这样我就能每天和家人在一起,不用经常分开。

邮政局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自从大清邮政成立至今已经有100余年,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邮电局,在1997年时邮电局分家分为邮政局和电信局,这段历史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的爱人却经历过那段历史,所以我还是比较了解,并且院子里面那些邮递员老前辈们也经常透露一些那些时候的趣事,那个时代的邮递员,可以说是有技术傍身的,既要送报、送信,也要有时候爬电线杆去检查电话线,有时邮局忙不过来还要帮着发电报,在我入职的时候领导还象征性的扔了一本电码本给我,就当留作纪念,虽然我从来就没打开看过,貌似邮局后面的仓库还有一台电报机。

邮电分家后,邮递员的工作也相对减少一些,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电报也被取代,邮递员的工作主要就是送报纸,加一些平信偶尔会有一些挂号信,很少有包裹,毕竟当时报纸是大家了解信息的主要来源,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迅速,报纸的重要性就在逐步下降,邮递员的处境也越来越差,但到了电子商务的崛起,邮递事业也相对的沾光,包裹成为主要业务,以前一天最多几十个包裹就了不起了,现在一天至少上百个,多的时候有几百个,邮递员的业务也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的转型。

对于报纸是否会被新媒体取代,作为一名邮递员我的看法是,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缩水很多,现在订阅报纸的大多都是企业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但报纸不会被新媒体完全取代,或者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报纸不会被新媒体完全取代。新媒体的出现冲击着许多传统的媒体行业,比如说报纸,新媒体有着许多优势,及时、丰富,随时随地都能发出来,但报纸却有着他们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权威、准确,这是许多新媒体不能同时具备的两个优势,而这两个优势将会继续支撑报纸走下去,虽然报纸的比例肯定会逐年缩水,但这个过程肯定很漫长,至于报纸会不会再度崛起或者新盛,从现在的趋势和科技水平来看,是十分困难的,陈旧的事务总会被历史淘汰,要不想淘汰就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