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的适用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案例教学法的适用与实施

吴莉婕

吴莉婕

杭州仁和外国语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案例教学法的适用与实施问题逐渐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分析以及基于教育心理学的案例教学的实施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必要性;自主能力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对于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教育方法被应用到教学活动的当中,其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应该对其实用性与实施效果进行探究。

一、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用具体的案例加以辅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在生活中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知识。教师在进行真实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问题的感触更加真实。作为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要想提升专业能力,最好能够身临其境的进行教学体验,然而这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存在一定难度。“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是具体案例与抽象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案例教学法”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加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力学的兴趣。在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课上大部分时间教师进行教材讲解,一直占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扮演被动听课的角色。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很显然无法提高教育心理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案例教学法不仅是教育心理学教育中的创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二、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

(一)转换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与我国从古至今提倡的“传道授业解惑”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惧怕教师的威严,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敢向教师提出疑问。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弄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遗留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提升。随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学生的主题价值得到了重视。教师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互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素质。双方在有效的交流过程中能够互相建立信任的体系,构筑相互信任的桥梁。

(二)鼓励学生动脑

要想让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出应用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动脑,才能够有助于提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实践。抽象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虽有也有涉及,但是讲解的过程十分枯燥,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假定知识正确,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并不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利,而案例教学法则以实践为主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创造力,将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实际的能力[1]。

三、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分析

(一)教学对象中的适用性分析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却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层次的教学。就教学对象中看,案例教学法中适应的教学对象更加适用于大学生及以上的群体。教师在进行抽象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运用到的举例论证并不适用于案例教学法,具体的实例更加适合案例教学法,学生在思维的基础上在进行学习。虽然在案例教学法中,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是目标之一,但是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中的适用性分析

从教学目标中分析,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案例教学法。作为方法论范畴的一种,案例教学法不是“万能教学法”,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目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育界十分受欢迎,从小学到大学,案例教学法已然“泛滥成灾”。然而,大多数案例教学法只是流传于表面形式,世界依旧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与实践操作能力密切相连的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来决定是否能够运用。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

(三)教学案例中的适用性分析

从教学案例中分析,也并非所有的案例都适用于案例教学法之中的。那么什么样的案例才是适用于案例教学法之中呢?自然是具有争议性的案例才是适用于教学案例法中。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案例教学法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实际能力为教学目标,而抽象思维的基础是具体思维,案例教学法中需要对具体思维中的假设命题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法中,一部分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过于重视案例的趣味性,忽视了案例的内在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基于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案例的选择要具备真实性

在“案例教学法”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上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只有准备一个真实的案例,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有效性。在保证案例真实性的基础上,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如果案例的难度过大,学生不容易理解案例内容,导致学生丧失对案例的学习兴趣。如果案例过于简单,那么很难发挥出初“案例教学法”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由于力学前后的知识联系紧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留出部分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上一节课的复习。为教师后面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案例的讲解做好铺垫[2]。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要想“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心理学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有效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要。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针对创新教学方式的尝试,教师可以选择分组教学法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效率。

所谓的分组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可以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互相配合、团结合作。对于学习者而言,教师不仅仅要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当今社会,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学习过教育心理学内容之后,目的是运用到工作与生活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加强团队合作精神[2]。

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根据已有的案例进行讨论,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其他成员帮助同伴共同解决。此外,教师可以在分组教学法中增加竞争机制,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形成互相比拼的模式,率先答对问题的小组会得到相应的奖励,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总结每个小组在每一轮的得分情况,从而选出本次的“最优小组”。

(三)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法”是教学方式上的一次创新。教师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转变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

第一,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文化素养。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改变了之前的授课方式,采取新的方式进行教学,为了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增加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增加教学经验。除了专业技能方面,教师也需要不断增加文化修养,丰富自身的内涵。只有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将复杂难懂的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第二,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样都是课堂的主体,应该共同主导课堂,而不是教师占课堂上的主要地位。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将自己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主动进行案例分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力学课堂有效性的基础。要想使“案例教学法”在力学课堂上发挥有效作用,教师需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肯定学生的想法,增加学生的自信。而学生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适应“案例教学法”的节奏,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方式,大量阅读相关材料,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习效率[3]。

结语: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制定出教学方案。此外,为了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效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运书.案例教学法的适用与实施——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18(01):18-21.

[2]张春莉,权元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以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1):44-48.

[3]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0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