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游戏中大班幼儿探究能力的养成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科学小游戏中大班幼儿探究能力的养成对策

陈红

(杭州市澎行幼儿园,310021)

摘要: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途径,所以应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游戏之中,通过快乐的游戏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知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进行独立的科学探究,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科学小游戏开展的现场观察,更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的个体发展特点和个体需要,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科学小游戏;探究能力;大班幼儿

引言: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由于年龄特点所决定,他们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一些事物和现象都很感兴趣,好奇、好动、好探究,经常会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各种物品,但其观察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因此,我们应关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的需要,支持幼儿探索经验的获得,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实现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在趣味探索中求真,在生活教育中启智。所以,一定要把科学活动变成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活动兴趣,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受到科学精神,这对其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一、实践动手中加深认识

科学小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动手的过程。在游戏中,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们能够加深对探究对象的实践性认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种体验带来的心灵震撼是无与伦比的,加深了孩子们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探究认识。

例如,在《美丽的泡泡》中,孩子们把洗衣粉、肥皂片等放入水中,然后搅排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小泽吹出了一个洗衣粉泡泡“真漂亮”,“我的肥皂水泡泡比你的大”。韵韵也在一旁炫耀。聪明的成成制作了洗衣粉和肥皂水混合泡泡“快看,我的泡泡更大,也不容易破”。在不断尝试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投放比例也会影响到泡泡的质量,他们逐渐寻找到了最优的肥皂和洗衣粉的搭配,吹出来的泡泡也是又大又好看。他们也尝试使用洗洁精、糖甚至盐来做泡泡,发现洗洁精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糖和盐却是根本做不成泡泡。通过亲身实践,孩子们对泡泡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效果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游戏中加深了探究认识。

二、现象观察中获取要素

科学小游戏的过程是一个演示的过程,游戏中会表现出种种探究的发现要素。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这些现象,了解这些现象,寻找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对于幼儿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引导幼儿对现象要素的收集,要启发幼儿用心观察,尽可能对这些要素方面进行汇整,得出全面的观察记录

例如在《不沉的纸船》中,心语将一张白纸折成了纸船,莉莉用另一张大小相同的白纸在用蜡笔正反两面涂满颜色后,也折成纸船。他们把这两只纸船放入水中,其他小朋友都来观察。“呀,心语的船里面快湿了,要沉船了”,“莉莉的船很结实,怎么没有湿呢”。好奇的心怡拿起了那只没有沉的船,发现船面整体光洁,好像连水都没沾上,有些沾湿的地方,也是因为涂抹不均匀导致的。在观察中孩子们注意到蜡笔中那层蜡的重要性。

三、过程合作中解决难点

科学小游戏的过程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过程,很多时候一个游戏是需要多人的协商沟通、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在游戏,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性,孩子们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完成游戏,孩子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探索性的思维得到延伸。对于问题的难点,可以引导孩子们集中攻关,通过讨论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在共同的思想探究中解决问题,寻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同伴之间的交往使幼儿掌握了合作能力,教师适时的引导会使幼儿产生继续合作的意愿,通过同伴之间合作的过程,能使幼儿再次感受合作成功带来的快乐。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带来的快乐主要有以下方法:第一,对幼儿共同合作产生的成果进行展示,让幼儿感受合作成功的愉快心情。第二,在幼儿进行合作游戏之后,请幼儿自己讲述合作过程,讲述自己是如何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的。教师在幼儿讲述之后及时给予表扬,充分发挥表扬与评价对于幼儿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在《旋转的小花》中,悦悦和淑鑫用剪刀把乒乓球沿着横切面剪开,然后沿边缘剪成锯齿状,做成小花。他们把小花放在塑料板上,然后倾斜塑料板,小花旋转了起来,但是旋转速度也很慢,而且一不小心就掉到了地上。“怎么总是掉呀!”悦悦有些丧气。我们两一起抬着吧。淑鑫觉得这样会好些。于是两个人一人一端缓慢倾斜,小花不仅没有掉下来,还缓慢地转动了起来,可是转的实在是太慢。一旁观看的牛牛发现了问题,“我觉得这个板子不够滑”她眨眨眼,建议道“咱们给小花的圆球底部沾点水?”果然上了水,再把小花放在塑料板上,奇迹出现了,小花如同风车般飞快地转动了起来。在分工合作中孩子们轻松解决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四、思考疑问中升华能力

在科学小游戏简单的表象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要引导孩子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多鼓励孩子们去问“为什么”,通过“不解”的魅力诱发孩子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体验、新认识。

例如在《不湿的手绢》中,庭庭和俊俊把小手绢分别塞到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底部,庭庭把玻璃杯倾斜扣入可水中,再提上来“呀我的手绢怎么湿了”。一旁的俊俊说道“我能让手绢不湿”,只见他小心地将水杯垂直压入水中,然后又提了上来“快看,还是千干的,一点也没有湿”。孩子们迷惑极了,满眼是疑问。庭庭发现了奥秘“我刚才斜着放进去的,有个大泡泡跑出来了,俊俊直着放进去,没有泡泡跑出来”孩子们恍然大悟。在深沉的思索和原因探究中获得了启发,原来这一切都是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所造成的。在对问题的追问思素中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结语

幼儿关心着身边的一切,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吸引着幼儿,一朵花、一滴水,都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随机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探究,如下雨时,让幼儿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一边观察雨,一边回答“雨像什么”?“下过雨后的地上会怎样?”从而使幼儿对雨产生兴趣,继续探究“雨从哪里来?”“为什么会下雨?”“下雨前小动物又在干什么?”等等.幼儿在一定量信息储存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多方面进行探究,经过多次练习,他们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科学小游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提升幼儿交往技能并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与同伴积极互动友好相处,并且更好的完成任务,同时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绪体验。

参考文献

[1]王静.在游戏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在建构区中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J].文教资料,2018(08):235-236.

[2]李德明.有效教学理念下大班幼儿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3]贺慧.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的指导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王丽娟.浅谈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223.

[5]李雪梅.以趣激趣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以大班体育游戏活动“走跑交替”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v.17;No.850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