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蛋白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经临床及组织病理确诊的10例黏蛋白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0例黏蛋白均为儿童期发病,平均发病年龄6.5岁。7例皮损位于躯干,其中4例位于背部;2例位于四,1例躯干、四泛发。皮损在局部排列成线状、带状或簇集状,质地柔软至坚硬不等,颜色呈肤色、淡红色和黄色。组织病理检查:10例均表现为真皮内胶原纤维束排列紊乱,其间可见程度不等的黏蛋白沉积,沉积的位置和程度不一,6例在沉积区见胶原纤维增粗、红染,其余4例表现为胶原稀疏、减少;2例出现基底层灶状液化变性,3例出现真皮内不等量成熟脂肪组织等。结论黏蛋白的病理主要表现为真皮内程度不等的黏蛋白沉积于杂乱的胶原束间,可与一些其他疾病类似,容易误诊,临床和病理紧密联系可确诊。

  • 标签: 肿瘤,结缔组织 病理过程 皮肤表现 诊断 黏蛋白痣 黏蛋白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eyerson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6例Meyerson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7个月至28岁,中位年龄10.5岁。3例皮损位于四,3例位于躯干。4例发生于先天性色素,2例发生于获得性色素。色素出现时长7个月至18年。4例近2个月自觉瘙痒,2例无瘙痒等伴随症状。中央色素形态为丘疹5例,斑块1例,形状规则,皮损颜色为褐色或黑色,色素均匀,边界清楚。6例色素周围均可见红晕,4例皮损上覆鳞屑或痂皮。组织病理学表现出色素及湿疹的双重特点,色素表现为交界或混合,湿疹表现为浆液渗出,表皮不规则增生,海绵水肿,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结论Meyerson少见,好发于躯干及四,当色素出现瘙痒或皮损周围出现红斑时,应考虑Meyerson的可能。

  • 标签: 痣,色素 湿疹 Meyerson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鲜红癍(Portwinestains,PwS)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一种较为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在PDT治疗PWS过程中,根据不同的PWS皮肤的生理特征选择不同的光剂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而基于PWS病理结构建立的光学模型及其模拟的工作将有助于分析以上问题。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在PWS皮肤的建模及模拟方面的工作现状。根据PWS皮肤的病理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层状光学模型,该模型为后续模拟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鲜红斑痣皮肤 层状 光学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Ree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确诊的26例Ree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男15例,女11例,平均发病年龄17.35岁,中位发病年龄13.85岁。发病部位:下肢12例,面部6例,上肢5例,躯干3例。皮疹颜色均呈黑色,7例为斑疹,19例为扁平丘疹,22例皮疹形态类圆形,4例皮疹形态不规则。皮疹直径2 ~ 10 mm,23例直径≤ 5 mm。组织病理:15例为交界,11例为混合,26例黑素细胞形态均呈梭形,细胞色素明显,4例细胞巢与周围表皮融合,22例与周围表皮形成明显的裂隙,均未见明显细胞异型性及有丝分裂象,6例可见Kamino小体。皮损均予手术切除,随访1 ~ 5年无复发。结论Reed皮疹形态可不规则,组织病理可出现呈Paget分布的大小不一梭形细胞,需与黑素瘤鉴别。

  • 标签: 痣,色素 痣,梭形细胞 黑色素瘤 Reed痣 Spitz痣
  • 简介:报告1例泛发性炎症型表皮。患者女,21岁,全身泛发角化过度性丘疹和斑块20年。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亢进及部分角化不全,颗粒细胞层明显增厚,棘层上部和颗粒层细胞核周围出现空泡及许多大而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基底细胞层未见明显异常,真皮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散在灶状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疣状,予以阿维A胶囊口服,已取得一定疗效。

  • 标签: 泛发性表皮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右下颌部肿物10余年加重4个月”就诊。患者10余年前右下颌出现1个米粒大小类侧形的黑色肿物,增大缓慢,无痒痛不适,术曾诊治。4月前开始发现黑色肿物表面破溃,中央逐渐长出淡黄色疣状赘生物,一直不愈,

  • 标签: 皮内痣 寻常疣
  • 简介:目的分析色素痞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分析49例色素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结果病理特点以细胞色素沉积最常见.细胞间裂隙占第2位,余依次为多核细胞、附件增生、表皮改变、血管增生、乳头痛、基底层色素增加等结论在真皮内从浅到深,细胞体积由大到小,黑素颗粒由多到少,并伴随细胞老化或成熟过程的表现及其他非特异性改变

  • 标签: 色素痣 皮肤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MedliteC3激光治疗雀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edliteC3美肤激光治疗仪,选择532nm脉冲输出。并根据患者皮肤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对确诊为雀斑的22例患者经1-5次治疗。结果有效率达到93.33%。其中21例患者经1-3次治疗,有效率达到93.3%。结论MedliteC3美肤激光治疗仪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 要 ] 激光袪斑手术可以解决我们的面部雀斑问题,让我们的肌肤变得更加美丽迷人。在医学美容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全新激光治疗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安全性高、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但激光治疗并非一劳永逸,由于每个人的皮肤性质不同,术后效果及恢复时间不尽相同。临床上激光治疗术后我们采取一定的修复护理手段,指导患者避免一切不良影响因素,及时做好治疗后的修复、补水和抗氧化等的护理,以增强激光袪斑的术后效果,有效减少了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 ] 激光袪斑 修复护理 色素沉着
  • 简介:目的:探讨倍频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雀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170例雀斑进行治疗和分析;结果:治愈率98%,平均治疗次数1.87次。

  • 标签: 532nm Q开关 雀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面部雀斑患者采取光子嫩肤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100例面部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方法把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所有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治疗,对所有观察组患者采取光子嫩肤技术与皮肤测试仪来治疗,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采取光子嫩肤技术与皮肤测试仪治疗以后,患者面部的痤疮、酒糟鼻、雀斑、还有毛孔粗大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结论:在治疗面部雀斑病人的过程中,采取光子嫩肤技术治疗效果优良,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面部雀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嫩肤技术 方法分析 临床评价 面部雀斑 皮肤测试仪
  • 简介:摘要本文两例患儿均因第二性征提前发育就诊,查体可见散在胸腹部或双大腿皮肤牛奶咖啡斑、腋窝下或腹股沟区雀斑,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或雌二醇水平升高,曲普瑞林兴奋试验被兴奋,提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鞍区磁共振成像提示男患儿视路胶质瘤,女患儿未见占位。该两例病例提示,皮肤有牛奶咖啡斑或雀斑的中枢性性早熟患者,临床上要与存在皮肤牛奶咖啡斑且外周性性早熟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进行鉴别,高度警惕1型神经纤维瘤病可能。1型神经纤维瘤病诊断基于临床,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全长外显子测序阴性无法排除诊断,取病变组织活检行基因检测可能提高检测准确率。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牛奶咖啡斑 性早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美容修复护理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52例雀斑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强脉冲光治疗期间是否开展美容修复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未开展美容修复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6例:开展美容修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预后总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 雀斑 美容修复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立性真皮黑素瘤(SDM)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DM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SDM临床表现为黑色、肤色、红色的丘疹或结节,无特定好发部位。病理表现为局限性真皮/皮下孤立性结节,无明显包膜,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皮不受累。结论详细的临床资料以及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正确诊断SDM的关键。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肿瘤转移 存活率 孤立性真皮黑素瘤 皮肤转移性黑素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过去几年中已成为许多恶性黑素瘤患者的重要治疗选择,其旨在恢复并促进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系统性增强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于手术切除后具有高复发风险或处于疾病晚期(不可切除或存在转移)的患者都是较好的治疗选择。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的主要目标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它们分别是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的两个关键受体。本文主要讨论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效应、可能存在的药物反应性预测标志物与相关不良反应。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免疫检查点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CTLA-4抗原 生物学标记,药理学 药物毒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